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青与陈伯达是从延安开始认识的.那时,陈伯达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江青涉及政治工作较少,她主要负责照顾毛泽东的生活.所以,江、陈之间没有矛盾.据陈伯达说,江青曾两次向他表示想离开毛泽东,一次在延安,一次是解放初期在北京的西山.一段时期江青因身体不好,毛泽东就送她去苏联治病.  相似文献   

2.
刘叔晏1922年生于四川灌县,1938年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做过地下工作,长期从事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工作. 刘叔晏曾经结过婚,前夫刘光在白区长期从事地下的青年工作,1946年5月生下一女儿.刘光去世后,刘叔晏带着幼小的女儿来到延安.解放初期,刘叔晏是马列学院的学员.  相似文献   

3.
江青与李讷 李讷1940年8月3日生于延安(为江青所生).江青不止一次跟工作人员说:"共产党员只有工作、工作,不应该生孩子,生孩子是党外人士的事.我生下李讷就是一个失误.我怀她的时候就不想要她,可是主席喜欢小孩子,我也只好生下她了."  相似文献   

4.
为谢富治流泪 谢富治是红军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情况非常复杂,那时,中央文革小组代替了党的八大选出的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权力很大.谢富治是中央文革碰头会的成员之一.江青对谢富治很看重,看重的原因,根据我的看法,主要是谢富治和江青观点一致,又听江青的话,江青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以后,江青担心别人知道她在30年代的上海一些不太光荣的历史,想把有关那些历史的材料清除干净.叶群找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安排其心腹江腾蛟,派人假冒红卫兵到上海抄了郑君里等文艺界人士的家,谢富治就参与过对抄回材料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我在江青身边工作的几年里,有三次看到她真诚地伤心流眼泪. 1968年11月份的一个晚上,北风飕飕地吹摇着无叶的柳枝,天空中飘撒着零星雪花.江青吃过晚饭,叫我打电话给姚文元,"文元同志,一会儿,江青同志到17号楼去看电影,如果你有时间,想看的话,江青同志请你跟她一块看,如果没有时间,不想看的话,也不要勉强."  相似文献   

6.
刘台平 《各界》2013,(12):11-14
蒋介石早年留学日本习军事,参加反清革命.国民党改组后逐渐取得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成为真正的领袖.他对胡适这位学贯中西的知识界领袖,颇能以礼待之.从1932年第一次见面后,两人就交往甚多,胡适也很佩服蒋介石的能力与手腕,但对其独裁则一直持批评态度.蒋对胡的抬举,胡常常不领情,让蒋尴尬不已.  相似文献   

7.
金嘉声 《各界》2013,(3):6-11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浩劫”期间,被陈永贵以种种“理由”加以指责、训斥,或给扣上“反大寨”的帽子,或被当做“不受欢迎的人”赶出大寨,不准采访的记者,就有十多人。陈永贵为什么对记者那么反感?  相似文献   

8.
杨银禄 《各界》2010,(11):10-15
江青与李讷 李讷1940年8月3日生于延安(为江青所生)。江青不止一次跟工作人员说:“共产党员只有工作、工作,不应该生孩子,生孩子是党外人士的事。我生下李讷就是一个失误。我怀她的时候就不想要她,可是主席喜欢小孩子,我也只好生下她了。”  相似文献   

9.
李光濂 《各界》2013,(2):9-11
吃 江青,这位自称“旗手”和“战士”的人,在当时中国人生活艰难的年代,是怎样生活的?我们从当时报刊公开发表的,关于她吃穿玩乐的文章,就知晓了。  相似文献   

10.
施宝华 《各界》2013,(3):19-22
1972年9月,李政道偕夫人秦惠君归返阔别了近三十年的祖国。那时,祖国处在“文革”时期,李政道参观了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发现教学和科研院所的工作秩序很不正常,基础科学研究被严重忽视,科学人才培养的路子不对头。他对此颇为忧虑。  相似文献   

11.
如何采访陈伯达 陈伯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政治秘书,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很多人问我,你是如何采访陈伯达的? 最初的采访,却是十分的艰难.这艰难是双重的: 首先,陈伯达虽然已经刑满,但是,他家隔壁便住着公安人员.因为陈伯达毕竟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曾是中国的第四号人物,即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所以必须保证他的安全和不受外界的干扰.正因为这样,尽管北京有那么多的记者和作家,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走进他的家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的后果全球化方便了民众、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但它所营造的新型文明的基础却充满了诸多矛盾。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受到全球化相同的影响或产生相同的回应。在北美、东亚、西欧和澳大利亚 ,这一进程要比亚洲和欧洲其他部分、非洲、拉美发展得迅猛。不过 ,资本、政治、行政和文化的全球化确实对全部国家都产生了影响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于外。对我们来说 ,下面的讨论仅聚焦于全球化对政府和公共行政产生的影响 ,它对发达和欠发达国家及其公共行政产生的影响我们都将讨论。国家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全球化不仅没有终结国家…  相似文献   

13.
14.
杨尚昆  张培森 《各界》2011,(5):15-16
1997年中共党史出版社要出版刘英回忆录,刘英想请杨尚昆为此书写篇序言,经他本人同意后,这年3月22日刘英亲自带领笔者和程中原(张闻天研究专家),还有她的秘书朱文英一起来到杨尚昆的家中。  相似文献   

15.
明朝时,海盗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向清廷投降后,为了扩大势力,派人前往晋江一带招募军士.当地青壮年迫于生计,纷纷参军,施琅便是其中一员.也由此开始了与郑氏家族四代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恩恩怨怨.  相似文献   

16.
17.
李远江 《各界》2008,(7):18-22
1839年3月10日是中国农历的正月二十五,传统的新年刚过去,珠江南岸溪峡街的伍氏花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相似文献   

18.
19.
杜顺安  王丰 《各界》2010,(4):16-19
如果蒋介石在崛起过程中,少了杜月笙,少了青帮、军统局,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蒋介石果真递过“红帖子”,拜在杜月笙的门下吗?杜月笙究竟为何事与蒋介石渐行渐远?为何大骂蒋介石拿他当“夜壶”?为什么1949年不愿跟随蒋介石父子到台湾?对于昔日被誉为‘‘上海皇帝”的杜月笙,其长孙杜顺安(其父即为杜月笙长子杜维藩)回忆他的祖父晚年种种,并解开几许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