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中叶毗陵诗派的主要成员是“毗陵七子”、赵翼、钱维乔等常州诗人,他们与袁枚多有交往,其诗论在倡导性情、主张创新等观点上比较接近。但两派的区别也比较明显:虽同谓性情,袁枚将男女之情放在首位,而毗陵诗派更重伦理亲情及朋友之情;毗陵诗派更重诗品和人品,诗歌品格较好;毗陵诗派重学而性灵派更重才。毗陵诗派持论公允,在一定程度上有纠正性灵派弊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少元 《现代法学》2001,(1):146-14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张晋藩先生在《清代律学及其转型》、《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等论著中以清代律学为切入口 ,把律学的发展、演变、精神及其转型置于中西法制文明演进的广阔背景之中 ,把传统律学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法式善是乾嘉时期秉承唐代王孟诗风的重要诗人。乾隆盛世的诗学导向和淡泊的个性,成就了法式善以清雅见长的诗风。他在致力于对唐代王孟一派的摹写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师法杜甫、白居易和晚唐诗风的诗歌倾向。正因为如此,在他那些熔铸着人生际遇、人文关怀和审美趣味的诗歌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在追踪王孟一派时,襟怀颇为包容,表现出了在唐诗影响下创作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正是法式善作为清代诗人的独特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清末名案.通过细读,笔者发现其中隐含了大量清代法律精神、制度和运作方面的信息.本文从法制史的角度,运用近几年揭秘的第一历史档案馆史料等资料,透过对本案的观察和分析,对清代相关法律制度及其司法运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杨军 《法制与经济》2013,(3):42-43,45
文章通过使用大量史料,对清代在贵州土司制度地区的治理措施进行了介绍,并从其建置沿革、职官设置、土司承袭、奖惩等方面作出详尽分析说明,从而揭示了清代土司制度的逐步式微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茆巍 《证据科学》2011,19(6):731-760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清代命案发生后,初次检验的运作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清代的检验运作总体上是严谨的,由于官僚体制、诉讼模式等的不同,其呈现出与今日不同的面相。由于审验合一的特性,清代的检验在命案审理中之地位远较今日重要,检验是理解清代命案诉讼的一把锁匙。  相似文献   

7.
清代律学是中国古代传统律学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官私并举及一时之盛的发展阶段。它兴起于顺康朝,发展于雍乾嘉道朝,直至晚清引进西法大规模修律始为西方法学所取代。在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的清朝,清律学何以兴起、发展且绵延二百余载而不衰,传承明律、重视司法、执法者注律以及律注法律化,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三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大陆清代档案日渐开放,清帝国州县司法研究深受学界瞩目,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不过,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已有研究在空间、时间和参与者等三大关键要素方面存在缺失。在空间上,多局限于汉族地区,特别是内地十八省,而忽略了边疆地区。在时间上,往往做静态化处理,忽略了清代两百余年间的司法变化。在参与者方面,忽略了除讼师以外的大部分参与者。  相似文献   

9.
李青 《政法论坛》2013,(4):101-112
清代司法档案提供了考察清代民事诉讼的信证。清代民事法律关系由简单趋于复杂化,表现出民事案件比重上升、民事诉讼主体扩大、诉讼内容广泛、审判灵活、执行简便等特点,说明传统的息讼理念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民众的权利意识正处于觉醒状态。  相似文献   

10.
清代山西河东地区围绕争夺水资源使用权而展开的水权诉讼时有发生。这些水案由于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利益的重大性、案情的复杂性以及国家法律规范的不明确性等而成为麻烦案例。水案的处理过程,展现了清代地方司法的某些特征。从观念上来看,民众提起诉讼,可视为权利的一种追求与维护;对于将无讼奉为信条的地方官员来说,也不得不作出现实的回应。从制度上来看,调判结合、多级复审构成了清代司法在制度上的基本特征。调判结合加强了案件处理结果的可接受性,多级复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地方司法权威。从司法技术上来看,查明真相以及裁判依据上的情理法特征,表现出实用理性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