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责,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开拓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社会。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就必须努力把高校建设成先进生产力的研究开发基地,先进文化的孕育传播基地。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等构成的观念形态的复合体。文化是实践的产物,是历史过程的积淀。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先进文化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大学作为人类文化、知识传承和发展的资源库,必须以繁荣校园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
于力 《求实》2000,(10):17-18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先进文化 ,就是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地运用客观规律 ,科学地掌握文化知识 ,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 ,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历史证明 ,先进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坚持和发展先进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是继承人类最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科学的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深刻地指出:“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江总书记短短的一句话,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干部终身学习的必要性.由此可见,我们的各级干部不仅要重视学习,而且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一、人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干部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图书馆时指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人是社会赖以生存的诸因素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离开了人的发展,社会也就无从发展进步.人的发展是通过学习和教育获得知识,变得聪慧的.作为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 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 ,是社会经济细胞组织的微观文化。伴随着十几年改革发展的历程 ,企业文化在理论上逐步升华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已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长点 ,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高文化经济是现代化社会的显著特征按照人类文化学的观点 ,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同时也都是文化活动。文化与经济是人类生命行为的共同体。正如革命导师所指出的那样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类的物质活动 ,与人们的物质交流 ,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危机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本来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表征,但在全球化条件下却遭遇了“匀质化”、“单一化”发展的危机.具体表现为大众文化的泛滥、文化特质的丧失、民族语言的濒危和消失等,其背后受文化和资本双重逻辑的支配.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有赖于人们充分体认文化多样性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各民族文化主体立足自身、放眼人类的真正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书籍几乎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是唯一的知识“保护和传播”方式,因此,人们要了解“外面的世界”,要与同时代或过去的人们进行活生生的对话,书籍便成了唯一的媒介,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异军突起,这种“一统天下”的局面渐渐被打破了,人们的文化兴趣也呈从书籍向屏幕转移的趋势。 电视文化的长驱直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壮观。且不说在政治、经济以及对人的心理、行为模式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单就对人类的文化方式的选择来说,电视文化也掀开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千上万的人自愿地集在自家的电视机前,他们毫无吝啬地把大部分闲暇时间,奉献给了这个被视为“侵入圣地的魔盒”的东西,并无怨无悔、气喘嘘嘘地追逐着它,依恋着它……这显然是人类文化生活方式的一大变革。  相似文献   

7.
陈国芳 《发展论坛》2003,(12):34-34
文化大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重点突破,全面带动。文化产业是文化大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高度重视,率先发展。一、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大市的支柱产业在现代科技和信息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在城市文化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建设文化大市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产业可以为现代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存发展条件。高科技、信息业的发展,一方面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技术手段的支持,另一方面又会压缩人们的精神生活空间,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发展文化产业,能以更丰富…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视信息为极其宝贵的资源,它与能源、材料并重,被视为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不仅生活和工作在空气中,分秒不能离开它,而且也生活和工作在信息中。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须臾离不开信息。 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前工业社会(即农业社会)的财富是土地;工业社会的财富是股份;而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的财富将是信息与知识。他曾断言;“信息和知识将是最重要的资源和未来贸易的中心”。信息资源的贫富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是检验其经济、文化、科技乃至综合国力的指标。重视信息资源,发展信息产业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笔者参加全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聆听了张德江同志的动员报告。他再一次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从日本、德国和一些落后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来阐明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给人们以极大的启发。建设文化大省,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广东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史工作,可以也应该在文化大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全部历史的基础众所周知 ,人类社会不能离开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 ,如果停止劳动 ,不用说一年 ,就是几个星期 ,也要灭亡 ,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1离开了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为了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生产工具和其它劳动资料的生产 ,人类就不可能生存 ,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了。“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然…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发展,都越来越紧密地与“知识”结合在一起。为此,中国政府于1995年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以迎接新的时代的到来。智力、知识对个人而言本身就是资本。它和其它资本一样是个人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2.
人类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的科技含量都在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们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一、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 1.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在这个时代中,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学习将逐渐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活动。今天,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繁荣将更加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与效率,这是…  相似文献   

13.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值此世纪之交的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们都在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进行思考。生存与发展,作为人类迈向新世纪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自然成为人们思考的中心。 一 危机感是20世纪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结,而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现实威胁。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使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大大增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然而,人类在对自身利益孜孜以求的同时,与自然界的关系正在急剧恶化:世界人口“爆炸式”地增长;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积重难返;严重的公害事件时有发生……。人类对自然界的重压已经达到使其所难以承受的临界点。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8倍,工业生产增长了100多倍,这种增长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地球支持人类及其他生物物种的能力严重削弱。大气系统受到干扰,“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破坏使人类和其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主要是指适应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科学的健康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江泽民同志突出地强调先进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言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语言自产生以来,就作为全民的交际工具为社会服务。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须臾离不开语言;离开语言,社会将是不堪想象的。人的一生(除聋哑人之外)。每时每刻都在运用语言去生活,去工作,去奋斗。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语言,使语言不断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钱振华 《前线》2016,(11):44-49
文化作为人类进化的载体,是人们生活的世界,是寓实践和创新于一体的客观社会化过程,文化的本质也恰恰体现于该实践过程中。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文化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是人类进化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从发展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从表现形态上看,是以区域世界的文化形态出现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正是文化的生产力功能使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呈现出跃进的阶梯。为此,世界各国皆重视文化力建设,并适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形成了具有相应特色和内生力的文化强国战略,已发挥出相当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17.
人是生活和行动在现在之中的,而所有的现在都包含着“传统”“当下”和“未来”三个维度。传统的维度对于理解以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现在”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价值,而在风险社会中,传统在“现在”中的复杂性却显现了出来,并与行动中的创新之间产生了冲突。如果说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只是在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时代,才有着强烈的要求突破传统的呼声,那么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当下问题的压力,不得不通过创新去应对当下的问题,以至于必须与传统保持一定的距离。就现实来看,在20世纪后期,日常生活领域中已经呈现出了“非传统化”的迹象,而在人类走进了风险社会时,这种“非传统化”的迹象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相似文献   

18.
环境价值——价值域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荣 《理论研究》2004,(12):33-35
由于传统价值观、发展观的影响,人们一直忽视环境价值。人们自发地把环境当成一种前提,认为对它的怎样利用都是理所当然的,也不存在评价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危机不断出现,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观念和历史,觉得环境价值是不容忽视的。环境作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其价值理所当然地包容于价值域中。我们只有认识、重视并凸显出环境价值的实际存在性,才能在一定意义上真正解决人类的生存、发展、平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人类诞生,人类文明便也相应的诞生了,文化也随之诞生了。原始社会时期,生存为人类的第一需要和全部需要,文化也无所谓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之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有了新的需求和新的实践,文化的丰富多彩也就显现出来。关于文化,古今中外的学者给出了许多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实质就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S就是科学技术不断扩散与普及、渗透,使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反过来又促进科技与社会发展的过程。要想深刻理解“富民兴黔”的发展战略,就应该对知识与经济的关系、知识对经济的作用有个理性的认识和思考。八十年代初,就有人预言,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虽然用爆炸未必精确,却形象地描述出了当今世界知识的急剧膨胀和迅速传播。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渗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未来的世界,是知识的世界,知识成为最基本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