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道德情感增强德育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需要不断地探索道德教育的规律,提高德育的实效。本文试根据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对如何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效果发表一点浅见。一、道德情感在品德的形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品德结构来看,任何一种品德即道德品质都会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最基本的方面。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社会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即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行为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的情…  相似文献   

2.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个人依据一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主要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基本因素构成,所谓德育心理过程是指道德品质培养和形成的过程。思想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会更具有感染力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人们习惯上把个人看作道德行为的主体,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人们把群体也作为道德主体来认识。群体道德行为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能动作用,对道德生活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无论从群体情况看,还是从社会情况看,对群体行为的道德调控都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道德提示即道德规范、道德评价信息对人们道德行为的诱导性提醒与示意。它作为一种助导、促进行为者道德意识与意志实现稳定与强化的作用,在促进与提高人们道德行为及其质量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与意义。本文专门提出道德提示问题,并加以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1]据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6.
古玉 《求实》2004,(Z3)
康德的道德哲学“我所应为者为何 ?”亦即《实践理性批判》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一 )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 (对象、动机、辩证论 ) ;(二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古往今来 ,对其第一部分大书特书者举不胜举 ,而较少人有去阐述其方法论部分。其实 ,方法论部分 ,即道德教育方法 ,也是非常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的 ,本文拟对其作一简单的阐述。一、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我们知道 ,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 ,通常也称为品格或德性。它是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要求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 ,其主要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因素构…  相似文献   

7.
王卫博  乔钰 《世纪桥》2007,(5):43-44
名誉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对团体或个人道德品格的外部评价,特定的名誉观导致特定的道德行为以及道德体系范式。本文通过阐述日本传统名誉观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历史根源,从而加深对日本国民特殊道德行为方式的理解。并从政治和经济层面揭示其给日本带来的现代后果。  相似文献   

8.
刘卫琴 《世纪桥》2007,(6):10-11,15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人们对荣辱的感受形成动机、意图、目的,通过劝导、裘扬以及自我激励方式促使人去行善,通过羞耻感、罪恶感而阻止人作恶。荣辱观会使个人在每一道德境遇中进行反思,作出正确选择。荣辱感作为道德情感对于人的道德行为产生重要作用。荣辱观的产生是以道德主体意识的确立为前提,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千千万万个自觉的道德主体,提高公民的道德主体意识。确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当前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所在、重点所在、成败所在。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证调研可知,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出现道德认知偏差、道德情感淡薄,道德意志脆弱、道德行为失范等不良后果。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育,需着力构建开放性德育模式,培养大学生道德认知;创设虚拟道德情境,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营造健康氛围,锻造大学生道德意志;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强化大学生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0.
道德心理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引咎辞职行为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四个稳定的道德心理要素。责任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认识,良心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情感,知耻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意志,诚信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是通过向人们传授道德知识和讲解道德理论,从而帮助受教育者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并最后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强化法规制度建设的"刚性约束",更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能力的"软性提升"。基于是非感的道德判断力、基于正义感的道德选择力、基于善恶感的道德自制力、基于责任感的道德实践力是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能力的基本构成。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能力旨在实现制度补益、个体提高、群体提升。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能力,既要加强政治制度伦理建设以提供"制度依赖",又要强化官员道德教育以进行"主体浇灌",还要建立道德行为纠偏机制以实施"外科矫正"。  相似文献   

13.
个人的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是否统一,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体是否建立起来、人格是否成熟的基本标志,也是评价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有没有底蕴的标准,甚至是决定一名大学生能否成人、成才、成就一番事业的内在动因和人格支柱。世纪转换中的大学生在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统一上存在明显的不相协调的现状。如何使大学生在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上相统一,是新世纪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道德激励机制是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强化激励的社会机制,这种强化激励机制是通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行为的奖赏与惩罚,从而实现扬善抑恶、扶正祛邪,从客观土保障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建立和完善道德激励机制,是我们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贯彻实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重大治国方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政治道德建设。所谓政治道德,主要涉及政治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政治道德一般指在公共政治生活中,政治领导者对政治目标的设计、对权力的价值判断和对所承担社会政治责任的认识,以及对处理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力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也包括公民对政治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看法与行为方式。一般来说,政治道德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价值规则,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政治道德往往会有不同的内容与表现形态,但在它们之间确实也存在着某种延续性与共有…  相似文献   

16.
刘云林 《探索》2003,(5):68-70
伦理学研究应该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这种转型具体表现为在伦理行为主体的确定上,不仅应将个体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社会也应该成为道德行为的主体;在个人和社会的互动中,个体应该积极履行社会所规定的道德义务,社会也应竭诚赋予履行道德义务的个体以相应的道德权利;在道德的功能定位上,既要充分发挥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功能,同时又不应忽视道德对行为主体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所谓道德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对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现象以及对自身的道德行为等进行分析、判断、评价的思维活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引导学生按照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正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个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导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个时期.理论界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思考正不断克服“代价论”、“划界论”的偏差,其认识日渐趋于明朗:即从根本上讲,二者的关系是内在地统一在一起的,道德建设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是市场经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目前我们对市场经济进行的道德导控应既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坚持从社全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出发,突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和处理相关的一些问题,把道德导控落实在以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上。  相似文献   

19.
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以道德认知、道德发展和公正原则为基础建构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新苏格拉底法和新柏拉图法;这对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在积极发挥教师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和谐发展等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道德责任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形成 ,是对职业责任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履行 ,是对道德规范的自觉执行和评价 ,对道德行为和实践具有指导、约束和评价作用。一、充分重视高校教师的道德责任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杨利伟这样既有专门知识和技能 ,又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不能培养人格不健全 ,用硫酸泼狗熊的张海洋 ,也不能培养出自卑离群、残杀同学的马加爵。古人说 :“记问之学 ,不足以为人师”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