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1年12月11日,香港启德机场一间候机室里,坐在靠墙角的一个青年人表情异常。嘲讽、沉思、懊恼、自得,各种不同的表情像风中的乱云,又轻又快在他的眼里、唇际不断地掠过,从这些急剧变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非常不平静的。此人名叫王布。就在不久前,他已正式填表、宣誓参加了反共的第三势力。这次他与同伙一道乘飞机去日本受训。王布有过“辉煌”的历史。1934年毕业于国民党军官学校,1945年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受训。曾任排长,北平警干班中尉队员,张家口警干团分队长,1948年任北平“剿总”干部训练班上尉区队长和军政干部…  相似文献   

2.
秦明月 《传承》2007,(5):5-7
在解放战争时期,以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间势力,由抗战胜利初在政治上坚持走独立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三条道路,到最终放弃中间路线转向新民主主义,实现历史性的转变,这与中国共产党对其的积极争取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维护中间势力利益的方针、政策,并开展了积极的实践活动,最终赢得中间势力的信赖和支持,促使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高立新 《协商论坛》2014,(11):53-55
统一战线工作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抗战初期,竹沟处于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大后方,周围是国民党驻军和政权,竹沟镇里也有国民党的联保。竹沟却在这一时期成为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成为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毅然屹立在大后方近2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竹沟党的各级组织高举全l毛团结抗战的大旗,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八路军、新四军和党的名义,在以竹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开展了广泛而有效的统战活动。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党营企业是介乎于国营与民营之间的一种崭新的企业形态,被国民党视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经济政策的实现方式。它是国民党党务财政体制变革的产物,是国民党因应民主宪政的到来,兑现其还政于民的承诺,实践其党费自筹、以党养党的目标以实现党库与国库的切割所创办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黄埔》2020,(4)
正国民党两岸政策经历了蒋氏父子的"反共复国""光复大陆"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李登辉明统暗"独"的"两国论";2000年至今,国民党历经连战、吴伯雄、马英九、朱立伦、洪秀柱、吴敦义、江启臣等党主席,两岸政策核心为坚持"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国民党两岸政策的调整与岛内外形势的发展密不可分,从本质上看,不同时期国民党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台湾局势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18日,台湾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在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中,一举击败国民党候选人连战、独立候选人来楚输等,以39.3%的得票率当选为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使得连续统治台湾达50多年的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一朝倾覆。-‘陈水房何以击败国民党民进党经过14年的发展,实力有较大的增长,但从国、民两党的基本力量对比来看,民进党并不具备在这次选举中击败国民党的力量。陈水扁当选,有其非常复杂的原因。第一,在李登辉长期纵容、扶持下,民进党得以逐步坐大。李登辉上台后,一改过去“两蒋时期”对“台独”进行坚决镇压的强硬政策…  相似文献   

7.
从1948年到1964年,李维汉一直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在中央的领导下负责统一战线工作。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大变革,国民党统治走向覆灭,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中国诞生,建国初期开展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运动,1953年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以后开展了“反右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运动。社会的大变动使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适应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要求,明确统…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5,(6)
国民党与苏俄、共产国际在20世纪20年代曾走过一段较为亲密的历史时期。这一阶段,国民党与西方列强关系破裂,转向亲苏从而争取苏联援助成为国民党对外政策的主要方面。从孙中山亲欧美政策的屡次尝试及其失败、孙中山联俄的内外背景和联俄的实现、孙中山联俄的过程以及如何看待孙中山的联俄,可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孙中山的联俄政策。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时期,后勤保障工作是我党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保障,我们党之所以在这个时期能从小到大、以弱胜强,取得一系列胜利,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泽东等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根据地建设特别是根据地的后勤保障工作,通过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建立起根据地后勤保障体系,为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0.
刘娜 《青年论坛》2006,(1):142-14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出版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其渊源则是国民党两代领导的思想差异所致。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中包含了出版自由,具体表现在其对出版重要作用的认识及其对出版事业的重视上。而在蒋介石的思想中,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同时又受到封建帮会思想、军事法西斯思想和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而这些复杂因素构成了南京政府时期出版政策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贾小蓉 《传承》2012,(10):4-5,27
建党初期,党的总任务包括反帝,但当时共产党没有取得政权,对如何限制教会没有具体的规定。土地革命时期,动员人民反对外国教会成为反帝的直接途径。抗战时期,国民党竭力包揽中外交往,各根据地政府极为重视盟国背景的传教士和基督教会。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基督教政策是一方面镇压反革命,一方面团结宗教界爱国力量。建国初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将之法律化,开展基督教宗教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2.
高树勋原是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编第八军军长。新八军原系国民党冯玉祥的西北军。多年来,他们备受蒋介石及其嫡系的歧视和排挤,与蒋介石矛盾甚深。抗日战争时期,新八军驻地在冀南、豫北和鲁西一带。抗日战争初期,经过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对高树勋部的争取工作,高树勋部为抗日作过一些有益的事情,和八路军有过合作的历史。但在日寇和国民党的双重压迫下,又转向亲日、反共。八路军仍对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1941年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以后,高树勋部又侵入我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当年1…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2015,(1):48
<正>台湾《新生报》2014年12月17日发表社论说,国民党"九合一"选举大败,被不少人解读为是台湾民众对国民党大陆政策投下反对票,算是国民党大陆政策的失败。然而国民党这几年大陆政策,基本上反映经济全球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方向是对的,因此,国民党这次的失败,并不能视为其大陆政策的失败,新"内阁"应让民众有感,民众就会重新认识或肯定其大陆政策。文章摘编如下:大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于国  相似文献   

14.
马英九的大陆政策主张基本框架在2008年台湾“大选”前即已成型。随着马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并兼任国民党主席,其主张逐步成为国民党当局的大陆政策,并付诸实施。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民建的历史道路夏赶秋安冠英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爱国民族工商业家,在蒙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对抗战时期军需民用的生产与经营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光明前途,在中国共产竞的引导和影响下,1945年夏,中...  相似文献   

16.
《了凡四训》是明朝时期袁了凡先生将自己一生的亲身经历、改变命运的心路历程写出来,作为教育他儿子成长、为人处世、改变命运的宝典,并被后世广为传颂。历史上不少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都极力推崇。清朝的曾国藩把《了凡四训》列为其子侄第一本必读的书,近代的胡适先生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代表作,日本汉学家冈正笃先生则将《了凡四训》作为治国宝典推介给日本天皇及历任首相。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6,(1):81-81
国民党的智库:国民党智库2000年7月正式成立,由“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改组扩充而成。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任董事长。2005年连战卸任国民党主席后,仍担任国民党智库董事长。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中的回族政策谢秀宏,史迪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很多回族聚居区,由于不同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尤其是回民长期受封建军阀、地主和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残酷压迫,因此,红军对回族的政策制定及实践成为长征中民族工作主要内容之一。长征开始以后,党和红军就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19.
1949年退踞台湾后,蒋介石在反思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垮台,以及在政治、经济、教育和外交等方面的全方位失帔时,认识到统治失败的关键在于国民党奉身的失败,因此,1950年7月22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召开临时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改造方案》,并于8月成立了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改造委员会”,正式开展国民党改造运动。其内容包括:一、重新确立国民党“革  相似文献   

20.
徐嘉 《北京观察》2016,(z1):66-71
廖仲恺是中国国民党内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他1877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三藩市)一个华侨家庭,青年时期便踏上为振兴中华而从事民主革命的征途。他追随孙中山革命22年,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好朋友、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以及晚年最得力的助手。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鼎力襄助、积极拥护、坚决执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至死不渝;他顶住国民党内右派分子压力,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