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任民 《先锋队》2013,(12):4
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讲话时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着力建设廉洁政府。李克强指出,新一届政府要完成好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三大重点任务,必须着力建设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其中建设廉洁政府十分关键。廉洁是公信力的基石。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和解决腐败问题,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人民就不会相信我们能  相似文献   

2.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它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由此可见,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中国梦"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进度,而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也成了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指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及其行政行为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同度,是衡量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标准。造成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自身职能定位不明确、政府依法行政存在不合理现象等。协商民主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民主理念,强调以平等参与、理性沟通的对话方式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问题,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在协商民主视角下,从制度、政府和社会公众三大方面着手,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对加强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相似文献   

5.
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把政策目标变为现实的重要载体和保证。对于政府工作来说,政府执行力产生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有利于保证政府执行力。在现代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要想实现政令贯通,要想实现有效管理的组织目标,要想实现其为人民服务、为发展服务的使命,首先必须保证其必须的公信力和有效的执行力。本文分析了新疆当前政府公信力失范的症结原因所在,剖析了政府执行力下降的关键原因,并提出必须高度重视政存执行力和公信力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一块“短板”,是我们政府工作的生命所系,要把执行力和公信力当作政府的生命力来重视,并切实采取实际措施来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本身以及政府行为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程度。完善政府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服务型政府、诚信政府的重要保障。本文试从完善政务公开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关系出发,分析政务公开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阐述保持政务公开建设的法制性、明确性、适时性、有效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政府具备公信力,就意味着政府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政府推行政策措施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国家就会繁荣安定。相反,一个政府如果出现公信力危机,就会威胁到政府的执政基础和政权的稳定,终将失去生命力,被人民群众所鄙弃。社会健康稳定发展需要社会公信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决策的有力执行需要政府公信力的保驾护航,公民的诚信意识也需要政府公信力的有力引导。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地方政府行使社会治理职能的生命线,体现的是公众对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主观评价。公共危机是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理念、行为和效率都会影响其公信力。因此,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地方政府需要在危机管理理念、危机管理法制建设、沟通协调机制及地方政府公务员素质和民众参与意识等方面积极提高以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信力不足是许多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又影响着政府公信力增减。建设和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要从政府自身做起,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尊重公众知情权,推行阳光行政,促进廉洁政府建设;积极搭建互动平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0.
提高政府公信力既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为提升政府公信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来看,当前导致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因素有:政府行为失误、政策导向偏差及错误的发展观等。而生态文明语境下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选择包括:完善制度建设,建设法治政府;建立有效的政府问责机制,建设责任政府;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建设透明政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国外社会契约说、公众信任说、文化影响说及国内关于内涵、价值、对策及评价体系等进行文献梳理。围绕公信力的学术意蕴探讨了公信力、基层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内涵;基层政府公信力与"塔西佗陷阱"理论;基层政府公信力的特殊性。关于公信力的目标指向提出了有限化、法治化、责任化、阳光化。指出了加强公信力建设的三点重要意义:有助于深化基层政府执政合法性基础;有助于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0日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加强政府政风建设,树立风清气正、办实事、能干事的形象,这样政府才有公信力,人民才会和政府一道攻坚克难。政府说到就要做到,不能"放空炮"。从建设廉洁政府的"约法三章"到改革"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再到"政府不能‘放空炮’,当官不当‘太平官’",这是新一届政府在人民面前的"实干承诺",掷地有声、坚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7,(1)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政府公信力问题日愈受到公众强烈关注。新时期,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对政府公信力内涵进行了解析,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提高政府公信力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政府各项制度改革和建设的一块基石。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信任和信心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巴沂晋 《党史文苑》2014,(10):63-65
乡镇政府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基层政权,其公信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进程,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当前,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现状堪忧。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提升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也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公信力已是一个常用的概念,比如政府公信力、媒体公信力和司法公信力等等。无疑政党也是存在公信力问题的。在今天的中国,面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始终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对改革的广泛支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地前进,需要把党的公信力提升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公信力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表现政党公信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党解释、指导实践的意识形态获得民众信服的能力;二是政党向其所要代表的阶级、阶层或民众作出承诺并兑现承诺的能力。前者可…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的法治公信力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政府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高低往往取决于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公信度。服务型政府要提高服务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同样,法治政府也要提高法治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一、政府法治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一)人治政府让公信力缺失  相似文献   

18.
公信力,浅言之就是相对于公众的信誉力、影响力、号召力。它是国家机关行为能力的直接体现,反映了国家机关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能力和法治建设水平,是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理性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国家和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同时,它也是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公民社会的重要公众意识基础之一。公信力的高低,是现代国家政府和其他机关衡量自身行为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在逐步增强,各种网络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政府公信力建设也面临新的问题、挑战和机遇.文章简要阐述了网络群体性事件和政府公信力的基本理论,在系统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下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对策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提升乡镇政府公信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乡镇政府公信力,建立公信乡镇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乡村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文章从政府公信力理论的角度出发,将政府公信力与我国乡镇政府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我国乡镇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