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     
1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3781亿元据财政部网站消息,2012年全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2.2万亿元,如期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4%的目标。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3781亿元。  相似文献   

2.
提高教育投资收益率,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合理培养人才的问题。国际上对教育投资收益率的衡量评价运用了一些核算指标,我国缺乏这方面资料。因此,虽然不能直接分析我国教育投资收益率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但对影响教育投资收益率提高的因素可以进行分析。 当前,影响教育投资收益率提高的因素较多,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1.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这里分析的教育投资结构,指投资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比例。同样数量的资金,投放在不同层次教育上的收益率是不一样的。按理说应当是初等教育投资综合收益率(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加权)高于中等教育,中等教育高于高等教育。(见表1)在教育投资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初等教育投资所占的比例越大,高等教育投资所占的比例越小,教育投资的综合收益率就越高,反之则反。就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教  相似文献   

3.
王浒 《求是》1996,(22)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明确宣布,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这一比例却逐年下降:1991年是3.05%,1992年是2.99%,1993年是2.76%,1994年是2.68%,1995年是2.46%,离4%的目标反而越来越远了。再加上1995年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85年的21.89%下降到10.7%,有些同志就认为4%的指标太高,是不可能达到的。 4%是不是一个过高的指标呢?首先从国内情况看,1985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3.6%,已经很接近4%了,但此后教育经费却没有和国民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尽管90年代以来,教育经费在绝对数字上有较大增长,按财政部所宣布的增  相似文献   

4.
教育经费作为我国财政的重要支出近些年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1985年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达3.6%,而到1996年下降为2.44%。虽然比例下降了,但由于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国家的教育投入还是相应地增加了。然而,几乎所有的大  相似文献   

5.
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的新蓝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怎样科学地衡量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课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尤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方案格外引人注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结构指数、经济与科技发展指数、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环保、法制和治安五个方面28项指标:其2010年小康目标值为第三产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比重3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45%;非农增加值占GDP的比重90%,出口额占GDP的比重30%;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4%;人均GDP12800…  相似文献   

6.
<正>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9年贵州对教育的投入仍然超过了6%,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超额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省份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份,贵州在教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投入,其力度之大、项目之多、成效之盛,特别是连续几年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超过GDP的6%,这让许多东部发达省份也只能"望洋兴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但是财政生产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不断缩小。从政府支出的公共品模型和拥挤模型出发,对国家财政、地方财破总支出和生产性支出规模的经济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仍需要政府强力推动;中央财政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远高于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国家财政的非生产性支出规模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梅岩 《求实》2006,(Z1):271-272
一、我国高校高收费问题凸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尽管教育投入总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却很低。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2002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5480亿元。这一数额,比2001年的4638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8.2%;比1997年的2532亿元增加2948亿元,增长116.4%。1997年至2002年,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达16.7%。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仅占世界总支出的1.04%,却负担着全球正规教育在校学生的17.9%,人均教育公共支出仅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4。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在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教育支出…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独立学院自设立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问题不断。致使其社会声誉、教育公益性、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影响了其顺利发展。究其原由.独立学院定性不明是其“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0.
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谁大谁小、谁强谁弱的问题。国际上有个瓦格纳法则,说的就是随着经济增长,政府支出比重呈上升态势。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来说,发达国家一般在30%以上,北欧国家则在50%左右,而这些国家在全球竞争力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自1979年至1991 年,国家用于教育的支出总额为3666.97亿元,为1978年以前 的27年教育出总数的3.7倍, 13年平均每年增长16%。 教育的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逐年上升,由1978年的 7.2%上升到1991年的14.7%。此外,随着教育投入的增 加,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也有所提高。据统计,普通高校 由1978年的1844元提高到1990年的3377.86元;普通中学由 39.88元提高到227.63元;小学由16.5元提高到97.55元。改革以来国家对教育投入3666.97亿元…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06,(2):6-7
发扬成绩“十五”期间,是宁夏工业增长最快、效益最好、贡献最大的时期,和“九五”末的水平相比,宁夏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7倍,年均增长16.72%;实现利润增长3.1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5,提高43点;工业占GDP的比重由34.3%提高到44%,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由33.7%提  相似文献   

13.
重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化.重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需要立足重庆现实特点,发展重庆未来个性;需要突出基础教育重点,抓好职业教育生长点,建好高等教育支撑点;需要坚持制度创新,统筹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多渠道保障优质教育供给;需要振奋精神,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城乡教育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4.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我们从小认定的道理,然而现在在很多农村孩子眼中,这条路越来越难。过去10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北大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不少农村学子  相似文献   

15.
江西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支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体育观念的更新及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正逐步走向高职院校学生。资料显示,我国的学校学生占人口的21%,而全国体育设施67.7%集中在学校系统。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  相似文献   

16.
<正>"三农"投入咋保障?投入总量比例"双保险"三项支出明确"三优先"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持续稳定增加"三农"投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加大"三农"投入。这从总量和比例两个方面,对"三农"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未来"三农"投入的更大幅度增长作出了制度安排、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财政支出、国家基本建设投入、土地出让收益投向"三农"的表述上也有了新变化。2006年的中  相似文献   

17.
新观点/数据     
【新观点】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源头陈佳洱(北京大学教授):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政府的重视下投入有所增加,但是投入比例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R&D经费的5%左右,而美、德、日为15%—20%,且投入结构失衡,科研队伍结构和体制管理不合理。不要被全球化迷惑白先勇(当代著名作家):面对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要接受挑战,明白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回首自己的传统文化,用理性、冷静的心态去全面评估,找出我们文化的优点,我…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3,(9):6
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新动向,但居民文化消费还存在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总体偏低等问题。由于文化消费总量和结构受公众收入水平及其分配制约,而且我国市场机制尚不成熟,人均GDP水平不高,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仅为51.1%和38.2%,再加上人们收入水平不均衡、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教育支出过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希望有关  相似文献   

19.
依靠科技进步,贵州实现了农村粮食基本自给,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快速成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贵州省喀斯特岩溶地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土地零散、贫瘠、破碎,耕种条件差,不利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通过不断稳定粮食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促进粮食平衡增产;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的力度;大力实施好国家新增粮食产能工程、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等基本建设项目;加大中小型农业机械推广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 atin·Trow)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他根据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能够容纳适龄人口的比例,把高等教育发展划为三个阶段: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大约在15%以内的为英才(即精英)教育阶段;大约在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在50%以上为普及教育阶段。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在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大幅度地扩大招生规模。经过这几年的连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适龄人口毛入学率超过19%,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性21世纪初期,是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