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白崇禧以满腹经纶、足智多谋而闻名,素 有“小诸葛”之称。抗战中、后期,官至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的白崇禧, 由于客观上受共产党游击战思想影响,对敌后抗日游击战甚为青睐。 倡导开展敌后游击战 1938年10月,在武汉军事会议上讨论对敌战法时,鉴于中国军队 以劣势装备对付日军的优势装备,白崇禧提出,中国军队在战术上应该 采取“游击战与正规战相配合”。他还建议加强敌后游击,扩大面的占 领,争取沦陷区民众,扰袭敌人,使敌人局促于点线的占领。同时,打击  相似文献   

2.
林木 《党史博览》2010,(7):F0003-F0003
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的秘诀,就在于能够根据形势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方针与军事战略。抗战末期,根据中共七大精神,八路军、新四军开始逐步实行由游击战向正规战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开始了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战略转变和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军事战略转变,而这种战略及时转变的最早根源应追朔到1914年初至1915年底朱德在滇南边疆的剿匪经历。  相似文献   

4.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南方各苏区都有一个实行战略转变的问题,即由苏区变为游击区,由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①但闽中游击区的形成与其它14块游击区的形成有显著不同的特点,本文试作探讨,以请教于党史界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5.
<正>1939年10月至11月,忻口会战、太原会战全面失败后,华北地区全部沦于敌手。毛泽东指出,正规战已经退出华北战场,今后华北地区将转为以游击战为主,八路军应该到敌后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动群众,壮大自己的力量,在敌后广大乡村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成为了指导华北敌后游击战的纲领性文件。华北军民充分掌握毛泽东游击战的思  相似文献   

6.
三河坝战役后,朱德为保存革命火种,作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走出困境;在赣南实行"三整",将旧式军队改造成新型人民军队,实现从城市到农村、正规战转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在韶关与国民党军范石生部团结合作,为人民军队树立统一战线的成功范例,对缔造人民军队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留在中央苏区的共产党组织和红军,经历了从正规战(阵地防御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过程。项英、陈毅两位主要领导人之间,在战略转变这一重大问题上,先后发生了三次激烈的争论。笔者本着存真、求实的精神,对主力红军长征前后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陈毅与项英争论的历史情况及其是非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七年,朱德同志在南昌起义受挫后,由陈毅同志辅佐,领导起义军余部在江西南部山区进行的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简称“赣南三整”),对部队在性质上由旧式军队到新型军队的转变;战略战术上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转变;工作中心上由城市到乡村的转变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独立地有创造性地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南昌起义后,朱德在率领起义军余部辗转作战的途中,在领导湘南起义的军事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朱德担负起保存和发展新生人民军队革命火种的重任,把起义军余部发展成上万人的军队,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武装力量;他吸取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在湘粤赣边界地区寻找立足点,继毛泽东之后领导新生人民军队从进攻大城市转向进军农村;他指导部队实行作战形式的重大转变,由攻打大城市的正规战转变为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打游击战,与毛泽东分别探索适合中国革命道路的游击战战术;在领导湘南起义过程中,他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成功地使广大农民成为湘南起义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是土地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游击战消耗并打击了进犯苏区和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为在南方开展革命斗争准备了基本条件,在战略上为配合主力红军胜利长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平型关大捷作为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歼灭战的大胜利,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有众多的论著评说。然而,如何从红军战略转变的角度审视此次战役,学术界的详尽论析似不多见。作为八路军出师后首战的平型关战役,是否遵行了中共中央关于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正规战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游击战转变的要求?如何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评估这次战役及其历史经验?本文拟结合笔者对平型关战地的实地考察访问,仅就平型关战役在我军战略转变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作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留在中央苏区的党组织和红军,经历了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过程,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本文拟对这一战略转变过程中的有关重大决策问题作些剖析。一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着失败,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进行长征前夕,曾对中央苏区今后的斗争作了具体部署。在组织上,在中央苏区留下一部分党政军干部和主力红军第二十四师、十几个地方红军独立团以及其他地方群众武装,总人数约3至4万人。在苏区设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由项英  相似文献   

13.
关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军的战略转变问题,论著颇丰。对于这个转变的必要性和意义,许多文章已说得相当清楚。但诸家重点论述的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一般都把平原游击战归在山地游击战这个总方针之下,而详细探讨平原游击战方针制定的文章尚不多见。笔者认为,平原游击战不是山地游击战的附属物,不能把它视为实施山地游击战的一种形式。平原游击战是毛泽东游击战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发展。平原游击战方针的制定与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共产党游击战的胜利,这是国内外军事家一致认为的.但是,游击战并不是共产党的专利,国民党也有,而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国民党投入敌后游击战场的兵力远远超过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游击战中一步步发展壮大,而国民党的敌后武装却迅速衰落瓦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本文试从国共两党敌后战场的比较中来探讨这一问题,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一、在战略上,国民党坚持“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消极持久战,忽视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共产党则坚持在抗战中发展自己,消耗敌有生力量,把游击战上升为战略问题来对待.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结束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开始在她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工作中初步地体现出来。此前10年间,毛泽东就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政策的优势超过了赞成统一战线的国民党政府及其外国支持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的整风运动接近结束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内很少有人反对毛泽东关于农民们“自己相信自己”的主张。而在当初,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对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和将正规战、运动战改变为以小股部队为基础的、较低规格的游击战和对毛泽东以往的一系列主张产生了支持和反对的两种意见。当战场形势发生了…  相似文献   

16.
《罗坊会议决议》对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和争取江西一省首先胜利的前途作出正确而乐观的估量,这与李立三左倾错误的激进主张有根本区别;对于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的矛盾与其反共联盟的必然性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在战略上作出了正确的部署。《罗坊会议决议》否定单纯轻装袭击的游击路线,重申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和根据地思想,这与10月30日罗坊紧急会议提出的诱敌深入作战方针原则,都是红军由游击战向正规战实行战略转变的重要标志。《罗坊会议决议》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左倾错误的偏向,在反富农和反AB团问题上作出了错误的决定。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他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善于跟敌人周旋,善于打游击战,是世界上游击战争顶尖级的高手. 毛泽东打游击战的一个战法,就是强敌跟追下用盘旋式打圈子的法子.《毛泽东选集》中两次写到这个法子.一次是1930年1月5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中,转述1929年4月5日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给中央信上所...  相似文献   

18.
正一提起游击战,大家较为熟悉的是地道战、地雷战,但游击战不仅仅局限于此,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在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还创造出了多种游击战模式,比如破袭战、麻雀战、村落战、铁道游击战等。在临淄区档案馆里有一本渤海抗日先驱李人凤同志的手稿,其中《山东八路军第三支队第十团建团前后的历史概述》为我们详细讲述了清河平原上的抗日游击战。鲁东抗日第一枪"七七事变"后,日寇长驱直入,华北地区大片沦丧。当时的临淄斗  相似文献   

19.
从运动战与游击战的概念来分析判断,抗战之初,刚进入山西战场时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的作战方式为正规部队的含有游击成分的运动战,并非人们一般认为的单纯的游击战。从当时战场的实际态势来看,第一二九师采用此种作战方式的原因为:相比于游击战,运动战更符合当时配合国军进行太原会战的作战需要,也更符合当时国共合作抗日的政治需要,同时也比较符合红军此前在反"围剿"和长征期间比较多地采用运动战这一作战方式的实际。抗战之初第一二九师采用符合战场实际需求的作战方式,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亦为维护和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此后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运动战与游击战的概念来分析判断,抗战之初,刚进入山西战场时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的作战方式为正规部队的含有游击成分的运动战,并非人们一般认为的单纯的游击战。从当时战场的实际态势来看,第一二九师采用此种作战方式的原因为:相比于游击战,运动战更符合当时配合国军进行太原会战的作战需要,也更符合当时国共合作抗日的政治需要,同时也比较符合红军此前在反"围剿"和长征期间比较多地采用运动战这一作战方式的实际。抗战之初第一二九师采用符合战场实际需求的作战方式,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亦为维护和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此后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