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2007年,对于中国电影界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年份,但也注定了2007年将是一个不寻常的电影年。近期几部小成本电影如《疯狂的石头》《大电影之数百亿》等都获得了圈内圈外一致好评,其中《三峡好人》更是捧了个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回家。由此,我们是否可以预测一下,200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将劲吹小成本电影之风?不得人心的尴尬大片1994年11月,中影集团首次以分账形式引入《亡命天涯》等好莱坞影片,当时的电影人员、新闻记者为了工作和行文的方便,称这些大投入、大场面的电影为“大片”。因此,这也是后来所谓“大  相似文献   

2.
以《集结号》公映为标志的中国电影在2008进入了一个“后大片”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在短短的5年之内进发出了强烈的生机。中国电影应该认真思考进入大片之后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合理规划分配资源,努力提高主旋律电影和武侠大片电影,继续做好“三方营销”。积极针对受众调整视角,在观众需求,平民视角,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嫁接打造主流电影,不断将“美国梦”变为“中国梦”,培养并发现其电影公共话语空间,打造类型杂糅的“综意”电影,努力提高大量中小成本电影的传播和发行,努力实现大片、中片和小成本电影的和谐发展,力争在“后大片”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随着《台风》、《青燕》等大片在去年12月相继上映,韩国电影冬季档最后一部大片《野兽》亦受到了评论界和观众的密切期待。根据去年年底举行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2005年下半年进行制作的几部大片中,投资达到80亿韩元的《野兽》被评选为“可能受到媒体和评论界好评的影片”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中国的电影业因为有了国产商业大片的点缀,越发显得重要起来。“大片”在当今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与其他影片相比,其商业性更强,是当今电影业的支柱。然而,中国的大片从《英雄》到《赤壁》,在获取高票房收入的同时,也遭遇了多方面的批评,大片在产业性和艺术性方面产生了背离。本文分别从电影叙事、电影史、文化意识形态等角度对国产商业大片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国产商业大片存在的偏重视觉奇观、特效场面、古装武侠题材等倾向,以期引起创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对西方电影的接触程度与评价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弛 《青年探索》2002,(3):49-51
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随着20多年改革开放,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门越开越大,各种西方文艺制品大量引进对国民,特别是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广大青年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西方文艺制品中,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青年大学生,各类好莱坞大片,高科技影片以及奥斯卡提名影片的炒作热浪不断,它所宣传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那么,大学生对西方电影的接触程度与评价倾向如何呢?为此,笔者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本科大学生中随机抽样进行,共收回有效问卷300份。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一)所示。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乍一提起博茨瓦纳,估计大多数人都会一脸问号。其实也不奇怪,这个人口不到200万的南部非洲内陆小国自1966年独立以来政治经济稳定、波澜不惊,从来就不是国际媒体的“宠儿”。不过看过上世纪80年代由南非制作、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发行的著名电影《上帝也疯狂》的人或许能记得影片中的沙漠场景,那正是占据博茨瓦纳西北部大片国土的卡拉哈里沙漠。  相似文献   

7.
童刚 《今日广西》2010,(2):56-57
2009年,人们逐渐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也许影片口碑聚讼纷纭,但影院观众络绎不绝;也许大片和中小成本电影参差不齐,但观众对国产新片充满期待。在媒体和公众舆论中,电影成为文化热点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表明,2009年国产故事片产量达到456部,较2008年增长50部,全年生产各类影片突破600部,仅从数量考察,我们已经步入电影生产的大国行列。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更加惹人注目,票房成功突破60亿元大关,在2008年票房增幅达到30%的强劲势头下,  相似文献   

8.
肖扬 《今日广西》2007,(5):58-59
有的重出江湖,有的再接再厉,2007年影坛期待不少。 2007年的华语电影市场,众多导演将出手不凡,扫黑片、战争片、喜剧片轮番登场。当然也不排除2007年会有一部“石头式”的作品横空出世,带来出其不意的疯狂。记者注意到,多年未有作品的吴宇森将凭借《赤壁》、《天堂口》两部影片回归众人视线;姜文相隔七年之后,在银幕上升起“太阳”;李安导演用张爱玲的《色·戒》描画感性和理性两种情绪的冲突;擅长喜剧的星爷借助科幻的翅膀飞向“长江七号”;冯小刚导演则要用《集结号》来打一场硬仗……今年的华语电影不再是古装大片之间的比拼较劲,却自有一种热闹。  相似文献   

9.
一只美国“制造”的熊猫,耍着中国功夫,搅热全球电影市场。《功夫熊猫2》在中国两日的票房就突破1亿元,轻松打败《唐山大地震》等国产大片,成为新的纪录保持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大片,在死棋局里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6年12月29日,一部投资1000万的恶搞电影《大电影之数百亿》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这部片子以恶搞的方式向《功夫》、《十面埋伏》、《花样年华》等大片一一“致敬”。在恶搞已风行网络的今天,堂而皇之的登上大屏幕则是首次。其实,在看过《大电影》之后,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这只不过是一个加长放大版的“馒头”(2006年风靡一时的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国电影可以说一直在期待真正的大片,可现在所谓的大片,都成了被娱乐的对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式大片难逃“馒头”宿命?  相似文献   

11.
尚道 《台声》2007,(12):83-88
电影作为人类传播史上一个最重要的媒介,结合了戏剧、音乐、美术、文学、雕塑等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呈现出其他艺术所无法企及的感动效果,人们随着剧情的编排和人物的演出,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感受着感官的刺激和心灵的洗礼。1895年年12月28日,出身自法国里昂照相材料制作商家庭的卢米埃兄弟,在巴黎格兰咖啡店印度沙龙中公开售票放映10部影片,这些影片是用他们所发展出来的电影机cinematographe拍摄与放映的。这一天也标志着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 1904年慈禧太后70寿辰之际,英国驻北京公使进献了放映机一架、影片数套来庆贺,第一套电影专业器材和专业素材从此进入中国。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定军山》,从此吹响了中国电影的号角,开始了长达百年、缤纷艳丽的光影之旅。暮然回首,当电影在1895年诞生之时,正是日本向华发动甲午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从1895至1945年的50年间,台湾遂落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日本殖民化统治中,作为文化产品之一的台湾电影自然也不能幸免。然而回顾台湾电影发展的历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低落还是辉煌,台湾电影总是以一种凝重的符号,记录着人们心底潜藏的梦想和对生活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上海支部生活》2011,(9):55-55
美国电影制作发行公司。1925年美国的梅耶影片公司合并了“米特罗”、“高德温”两家电影公司后,改称Metro—Goldwyn-Mayer Co.Ltd。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编剧、制片人希德·菲尔德说,一个电影导演可能用一部很好的剧本拍出一部很糟糕的影片,但他绝对不可能用一部糟糕的剧本拍出一部很好的影片。如同剧本在电影中起的“基础”作用一样,小品剧本创作也是小品作品的基础。没有好的小品创作,观众也不可能看到好的小品。  相似文献   

14.
2011年7月8日《山西日报》刊登许民彤的文章,如今,“红色文化”热潮,正在席卷中国大地。我们阅读“红色读物”,红色经典、党建、党史图书,唤起了我们的革命文化记忆;我们观赏“红色电影”,红色影片中的革命激情,激荡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2011年上映的几部主旋律电影谈起,回顾了新世纪新十年中几部出色的主旋律电影,比较了17年电影中的英雄类型电影创作,试图总结出从中国英雄电影到当今主旋律大片的演变过程。并发现了其中饱和传播符号下的不饱和传播范式,从而归纳出当下主旋律大片(新主流电影)的发展规律以及对主旋律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中不断发展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6.
倪万 《求索》2007,(10):192-193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当代世界文化艺术,特别是电影艺术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以及中国后现代电影创作的本土化问题是绝对不可能也不会避免的。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后现代电影兴起并获得发展,陆续出现了冯小刚的“平民化”电影、王家卫的后现代电影、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王朔小说改编的调侃电影以及其他的后现代影片。本文通过自我的文化体认、游戏的叙事方式、怀旧的武侠情结三个方面的分析,解读中国后现代电影创作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安庭 《北京观察》2012,(2):76-76
北京的演出市场发展非常迅速,谈及如何借鉴电影市场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推进北京的文化演出市场我以为主要有两点:一是相互借鉴,二是引进经典。近年来,政府对于北京电影院线的发展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也制定了不少鼓励政策,包括引进国外大片、推出国内大题材制作,还有小型的但创意性非常强的电影,这些电影带动了整个北京电影产业的空前发展。这些都是值得北京演出市场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齐士 《前进论坛》2009,(12):55-56
《建国大业》是一部为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而创作的反映建国革命题材的大影片,大历史视野,大艺术手笔,大导演执导,大明星演出,被誉为史诗般的爱国主义大片,主旋律电影的教科书。这部电影凝聚了我们每一个共和国公民对祖国的感情,因而深受老中青三代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瑞雪骤降“元宵”后,雨过云开“盛会”时。3月15日,当辽沈大地刚刚经历了56年来同期最大的一场暴雪的洗礼,正在浴“雪”奋战时,首都北京却是在经历了一场小雨加雪后,阳光灿烂,碧空如洗。虽然气温有所下降,但“两会”的召开,使春寒料峭的京城无处不激荡着春潮涌动的暖流。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云集北京,共同谋划国家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朱栏 《观察与思考》2007,(13):63-63
<正>2005年,是日本电影大师成濑巳喜男百年诞辰,成濑的影片再度受到世人关注。不能说成濑巳喜男之前已被世人遗忘,因为他的影片《浮云》在日本影史上一直被称为“神品”,在百部电影佳作中位列第二名,成濑共有4部影片入选百部电影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