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腐败,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面对传统与现实的挑战,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2.
魏淑君 《理论学刊》2006,(12):92-94
中国晚近的百年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以来,中国最深刻的变革其实是生产方式的改变。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晚清公司实践的开始。中国最初的公司采取了“官督商办”的形式,这是洋务派在企业组织形式上的“中体西用”。甲午惨败宣告了“中体西用”发展模式的失败,庚子之变更使晚清政府走入危亡境地,最终不得不走向改革之路。因传统的中华法系无法为清政府“工商立国”提供制度、文化上的支持,于是,晚清新政开始了最具历史意义的修律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法律制度。在晚清“挽回利权”、“先订商律”思想的指导下,1904年《公…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不仅看到前人缜密的思维,超凡的智慧与远见,也看到他们的局限与孤陋。倾听传统,反观自身,把我们原来的视域融入到另一个视域中,自觉地突破旧有的局限,才能为文化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陈先达 《前线》2017,(2):33-38
中国不仅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时期建设的先进文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而且应该懂得文化自信不单纯是文化问题,还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在当代中国社会,要培育人民的文化自信,应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在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创造出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5.
腐败与反腐败的文化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既要把腐败分子挖出来绳之以法,也要下大气力去改变那种“笑贫不笑贪”的腐败文化,在全体公民中营造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文化氛围。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面对传统与现实的挑战,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申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既要把腐败分子挖出来绳之以法,也要下大气力去改变郁种“笑贫不笑贪”的腐败文化,在全体公民中营造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文化氛围。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面对传统与现实的挑战,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申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地理人文环境、实践主体及其表现形式无不深深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有着深厚中原文化背景的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在井冈山斗争的烈焰中烧去了其保守落后的文化锈斑,闪耀出其珍贵而夺目的文化品质。这种优秀文化品质对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反思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颖 《湘潮》2007,(11)
由于在"文言文"与"白话文"斗争中"白话文"的胜利,导致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使学生缺少民族文化的熏陶,缺少必需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传统文化最有效的途径,与传统文化有着本质的联系。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国学经典等方法使学生接受和掌握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地理人文环境、实践主体及其表现形式无不深深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有着深厚中原文化背景的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在井冈山斗争的烈焰中烧去了其保守落后的文化锈斑,闪耀出其珍贵而夺目的文化品质.这种优秀文化品质对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20,(3):4-6
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文化自信,这充分表达了他的文化战略思想。坚持"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热爱、坚信与固守。"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积极践行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战歌谣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真实反映。它不仅对抗日战争起着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且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不屈、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北京地区广大军民同全同各族人民一样,不屈不挠,英勇奋战,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对敌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画卷,为加速抗战进程、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白晓东  徐莹  戴庆来 《党史博采》2013,(6):46-47,59
装备文化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来源于装备实践,又作用于装备实践,是研究武器装备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走向、理念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军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于一身的装备文化召唤着装备人在实现使命的伟大斗争中走在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既要将腐败分子挖出来绳之以法,也要下大气力去改变那种“笑贫不笑贪”的腐败文化,在全体公民中营造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廉政文化氛围。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面对传统与现实的挑战,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宣南”泛指北京宣武门外南部一带,基本上包括了北京市原宣武区的大部分。它是北京城的肇始之地,也是北京的建都之始,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政府颁布诣旨,在京师实行“满汉分居、旗民分置”的政策。宣武门外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汉族官员和士子为主要居民的区域,日益成为“士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展示地。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包括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科学技术学堂,它们的设立开了科技教育在中国的先河。由于创办这些新式学堂的目的有所不同,因而在这些学堂中开设的课程,即科技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随着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洋务派认识到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有必要派遣留学生到美国和欧洲等国学习。这表明洋务派对于科技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919年全国人民声援"闽案"的斗争,是五四运动的延续."闽案"消息传到湖北,各界群众,愤懑万状,一致抗议日本对中国新的侵略.尤其是青年学生,继承五四革命传统,在这场斗争中,再次起了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晨  高欣 《世纪桥》2007,(8):98-99
五四时期,在宣扬民主与科学的同时,还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孔子、反对儒家文化的否定传统文化的运动,这场运动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由于它盲目肯定一切西方文化,否定一切传统文化,也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断层的不良影响。尤其在当今时代,全球各种文明角逐的时候,中国更应该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以保证在面临全球化冲击的时候仍可以使民族文化得以绵延发展,国家能够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9.
黄宗良 《新视野》2012,(1):4-7,23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百年来存在的三种既相互冲突、斗争,又相互交融、影响的文化,即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同时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文明成果.根据目前的状况,应该把社会道德和政治文化、政治哲学放在突出位置.在社会道德建设中,最应该强调的是道义、诚信、仁爱、谦让;在政治哲学中,其精华为“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庸”、平衡、适度.  相似文献   

20.
何斌 《世纪桥》2013,(9):77-78
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创造了井冈山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井冈山红色文化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何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扬革命传统,这正是我们深入研究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真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