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二师三O团园一连退休职工张元英是一名老军垦的后代,几年前与丈夫离婚,带着孩子独自生活,后因患病瘫痪在家。由于其生活难以自理,该连工会、妇联在生活上处处给予她帮助,去年为她配了一辆轮椅,使她经常能在户外活动。这不,上个月连领导又把中央文明委、中宣部的电视进万家的电视送到她家,使她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2.
9年前她曾是一名春风得意的时装店老板,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一名普通的高原士兵。9年后她不幸患上绝症,为了挽救她的生命,负债累累的他对她说:只要我没有倒下,你就是我永不断裂的脊梁……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侯晶晶,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共产党员。20年前,11岁的她因病双腿瘫痪,被迫辍学。  相似文献   

4.
尚德琪 《党员文摘》2007,(12):28-28
苏延花是兰州市一位普通市民,为了给瘫痪20多年的丈夫治病。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丈夫去世后,她和婆婆、女儿靠几百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对自己能享受低保政策一直心存感激。7月份,肉价涨得最快的时候,她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她已经几个月没有买肉了,肉价涨了,低保金能不能涨一点呢?  相似文献   

5.
<正>59年前,年仅19岁的吴华荣带着憧憬满怀激情地来到了农二师二十九团。岁月如梭,在她40岁那年,原本生活得很幸福的吴华荣,丈夫因病瘫痪早早离开了人世。留下她和4个10多岁的孩子,生活的重负,把这个坚强漂亮的女子,压得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张怀珍与吴荣华丈夫是患难与共的亲密兄弟,两家一直都是在相互扶持帮助下亲密走动。对吴华荣的困境,张怀珍一家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此后他家不管有什么好吃的,总要给吴华荣家送去一份,  相似文献   

6.
56年的坚守     
萍祖轩 《党课》2013,(17):66-68
56年前,她毅然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跟随开国将军背井离乡来到江西萍乡一个偏远的山村,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片红色的土地。56年来,她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用实际行动延续着将军的梦想。她就是已故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共产党员龚全珍。  相似文献   

7.
正40多年的岁月里,老母亲和女儿女婿和睦生活在一起;3年前,81岁的老母亲因为脑梗塞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3年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身患残疾、已经是62岁高龄的女儿将瘫痪的老母亲从床上抱上抱下无数次,一口一口喂饭3200多顿,一次一次推她外出散步几百回。这个62岁的女儿就是多次被评为农七师一三0团"五好文明家庭"和"好孝子"的十六连退休职工许魁芝。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间至  相似文献   

8.
26年前,河间市尊祖庄乡杨张各村农妇侯虎存,毅然把瘫痪在床的"哥哥"孙迷糊接到自家悉心照料。而此前,她的母亲已经照顾了整整30个年头。为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瘫痪在床50多年的乡邻,母女俩进行了一场前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爱心接力,演绎着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乳娘悉心照顾瘫"儿子"孙迷糊原是河间市杜王化村人,因家境贫寒,8个月时,生父母就把他卖给了附近村庄一户孙姓人家。养父母随后把他送到河间市南城各庄,找了个乳娘李清秀喂养。  相似文献   

9.
张敏  张劲 《党建文汇》2002,(4):24-24
17年前,女民警王廷桂走出了“围城”,带着她6岁的儿子来到了另一个家。在这个四姓七口的新家里,王廷桂用真情和爱心演绎出一段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叶洪 《纪检与监察》2003,(12):32-34
6年前,雇主突然扔下了她收养的一对双胞胎孩子悄然失踪。这位从农村来的小保姆毅然决然地担起了抚养这两个孩子的义务。其间多少艰辛,多少痛苦,多少善良与大义让人折服!  相似文献   

11.
祖莹 《党员文摘》2006,(9):36-38
爱上丛飞,才知嫁个好人有多难 邢丹与丛飞相识在4年前。邢丹大学毕业前夕去深圳打工,经人介绍认识了丛飞。初次见面,丛飞给邢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邢丹原以为,丛飞作为一个知名歌手,每次演出的出场费高达万元,生活条件应该相当不错。可她在丛飞家所看到的一切令她惊讶:5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赵瑜 《当代党员》2008,(6):68-68
我在一幅摄影作品前凝思,它拍摄于1996年3月22日,照片的旁边有这样的文字:这是一个21岁的母亲面临的痛苦选择。两年前,她从山区农村来到城市,在一个批发市场卖菜.与一菜贩子同居,有了一个私生女。不久,那个男人锒铛入狱,这使她和孩子的生活失去保障。此时,孩子醒了,哭声让她揪心;睡了.她又倍感生活的无奈。她迷惘地说:“我想给孩子拍张照片留下,然后把她给人……”  相似文献   

13.
她是一个养女,20多年来,她用无私的爱,悉心照料瘫痪卧床的几位老人,毫无怨言,当灾难一次次向她袭来时,她只是默默地承受,依然含辛茹苦养家糊口、拉扯儿女,她用大山般朴实的情怀诠释着人间真爱!她就是两当县金洞乡太阳村普通农村妇女王冬梅。  相似文献   

14.
正儿子8岁患病瘫痪后,吴祖兰便成了他的"双腿"。一路风雨,一路艰辛,她背了儿子16年,从小学一直到读完大学。母亲柔弱的肩膀,成为儿子最坚强的依靠。吴祖兰,从江县丙妹镇丙梅一村村民。她的儿子唐汉超在8岁那年患病瘫痪。从此,吴祖兰用瘦弱的肩膀,背起了儿子的未来。16年,5800多个日日夜夜,身高1.5米、体重100斤的吴祖兰,背着儿子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读大学。  相似文献   

15.
创造美好     
茹爱是1998年10月被任命为临汾警校纪委书记、党委委员的。生命的新起点催促着她要忍痛割爱,离开她在县城的小家庭,去行署所在地为建立警校“大家庭”添一把力。王茹爱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干部好女儿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20年前,王茹爱建立了自己的“爱巢”。那时爱人还在省城工作,她在县里独自支撑着幸福的家。后来,爱人从太原调回县里工作,家里虽然有了“顶梁柱”,但两个幼小的女儿,年迈的公婆却依然使王茹爱牵肠挂肚。如今婆婆瘫痪在床,公公又过古稀之年,更需要她这个孝顺的媳妇来照料。再加上两个女儿都…  相似文献   

16.
2900多个日日夜夜。徐玉娟在自己丈夫用赤诚的爱心构筑的平台上。享受着温馨。送走坎坷。苦难的生命变得甜蜜。干涸的生活铺满绿茵。她把丈夫的名字铭刻在自己心上。那就是王彦。徐玉娟曾是小学教师。因患病已瘫痪在床8年。在整整2920个日日夜夜里。王彦每天5:30分起床。夜深人静了才入睡。  相似文献   

17.
吕宏  刘晓彤 《新长征》2006,(6):62-63
2006年3月17日,《城市晚报》的头版标题报道了8岁女童朱欣月双目失明,生命进入倒计时,有个最后的愿望就是想看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小欣月正式上学才40多天,她不是少先队员,但是因为她表现好,才让她做一次学校的小护旗手。在那次升旗活动中,不是少先队员的她应该行注目礼,而她却敬的少年先锋队的队礼……  相似文献   

18.
10年前陈秀芳的孩子还未满月时,曾患过出血性脑血栓,左半身瘫痪近一个月,后来经医生的悉心治疗和她顽强的努力锻炼,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别人都说这是奇迹。因为有了这段经历,她知道了病人有许多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所以作为连队卫生员的陈秀芳,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党员文摘》2006,(5):F0002-F0002
2005年12月7日.是重庆黔江小女孩倪东艳8岁的生日。可这天早上.父亲仅仅说了句“照顾好妈妈”后,就停止了呼吸.小东艳从此就开始了独自照顾智障瘫痪母亲的艰苦生活。照片中的家简陋而昏暗.她就将作业拿到灶前.一边烧柴火做饭.一边借着火光做作业。曾经有好心人提出要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小东艳却回绝了,因为她舍不得丢下智障的母亲。  相似文献   

20.
王春 《廉政瞭望》2011,(11):28-29
下岗女工当上副处 2011年3月3日,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党委组织委员李敏的心情有些紧张,因为两年前的2009年2月13日,她到长生桥镇党委上任,此前她通过了8个关口的考查,最终获聘组织委员这个副处级职位,聘用期是两年。而现在正是考评她的时候,能否成为正式的副处,就得看考评结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