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胜利油田仙河社区管理中心以构建和谐社区温馨家园为目标,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根本,大力实施和谐文化工程,全力推进职工家庭和谐、职工队伍和谐、在职与非在职人员和谐、社区与居民和谐、社区与周边环境和谐,为构建和谐油田和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具体说来,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究其本质却是建立足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的规则.总的来说,代表人民意志的国家和公民社会承担了相应的职责,成为建立规则的直接主体.当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主体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中存在许多方面的不和谐,要构建市场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和谐,要做到人、“经济人”、道德人的和谐统一;在加强经济建设时重在完善制度,培育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要建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  相似文献   

4.
杨凤鸣 《工会论坛》2007,13(4):42-42
必须从和谐的角度,用系统思考的方法透视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努力创建和谐企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发展促进和谐,为创建和谐企业奠定物质基础;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抓好安全生产,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民主管理,稳定劳动关系,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把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和谐的企业文化,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人的文化主体视阈来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核心价值培育、民主法治建设和文化境界提升,达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终实现社会的良性运作和人民需求的理想满足。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偏离这个方向就会因人为降低社会和谐的价值标准而使之陷入肤浅。民主法治作为政治现代性的集中体现,不仅是预防和补救社会道德冲突和行为失范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是促成社会和谐的关键性体制保证。作为一种技术考量,社会文化境界的提升是社会和谐的外在表征,而作为一个价值目标,它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向度。  相似文献   

6.
环境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型态。以环境文化为切入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作为一种导向,促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在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提到了极其重要、前所未有的地位。企业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新时期引领企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举足轻重。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高密市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致力创新,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为导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育和打造健康向上的企业和谐文化,为和谐企业创建提供了精神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指企业内部各个系统、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稳定有序的状态。它体现为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岗位之间的和谐、人与制度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以创新的激情,积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加快和谐企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美丽中国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及共生共荣的状态。当前美丽中国的愿景与现实尚存在较大反差。要缩小反差,实现上述三种和谐,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与上述三者之间的互动行为。在人类行为中稳定地发挥作用的人格对人的行为模式则又起着基础性作用。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培育国民的和谐人格。和谐人格的构建要在提升价值理性,调节本我欲望;协调各种冲突,修炼坚强自我;增强伦理意识,壮大超我能量中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的聚合因素。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是和谐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夯实物质基础,还要努力建设生态文化,培育贵和向善的生态道德和意识,建立起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价值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执行终端,班组建设离不开和谐班组的推进。通过实现人与制度的融合、人与培训的融合、人与环境的融合、人与成本的融合、人与人的融合,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以推进基层单位和谐班组建设为牵动,可以带动"五型"班组建设上水平。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活本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社会组织、公权机构互为表里、相互协调而织就的生活网络.在宪法学中对于社会治理的反思与关注主要集中在培育社会自治,并在培育社会自治的基础上谐调社会治理与社会自治以期达到耦合.因此,公权机构的社会治理行为与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自治行为的耦合是求得社会生活和谐的关键.社会生活的和谐又非简单的制度生造,而是以对人的同等尊重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男女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前提条件,也要以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为基础,这其中就包括了男女平等,建立两性间的和谐发展。但从目前我国女性发展的现状来看,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两性的不和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的阻滞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男女平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从分析男女平等现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矛盾入手,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促进两性彼此和谐、共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为实现“天下平”的和谐社会提出了仁爱思想,以培养爱心实现自身心理和谐,以相互敬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爱护民众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以爱惜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和谐,也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法治为基本方策来构建和谐社会应是最佳选择.应以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解读为逻辑起点,从现存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入手,对现存法律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提供基本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和谐的社会是由和谐的人组成,而和谐的人是由和谐的校园孕育而出。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重视。武汉外国语学校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求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时俱进地优化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以社会“普遍和谐”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观的相通之处,可以为构建当代中国的新型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内在地包含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而充分发挥国家自主性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重建国家自主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在深入推进行政改革和培育公民社会的进程中,致力于国家自主性的重建,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贺俊萍 《工会论坛》2008,14(4):94-95
构建和谐油田,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创新用人机制,促进人与企业的协调发展;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先导,大力实施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20.
浅论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的培育主要是打好两个基础、创造两个条件。和谐社会的宣传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培育的思想基础;和谐文化构建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培育的文化基础;和谐环境的建设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树立的客观条件;道德修养的提高是青少年和谐理念、和谐精神树立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