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皮肤挫伤后NF-κB mRNA时序性表达规律,分析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制备大鼠皮肤挫伤模型,于伤后0.5,1,6,12,18,24,30h取材,一步法提取总RNA,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按照0.4μg总RNA量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以rlp32为内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检测,采用△Ct法比较其与正常皮肤组织NF-κB 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皮肤挫伤组织中NF-κB mRNA伤后0.5h表达显著增强(P〈0.05),6h出现高峰,12h降至正常水平,随后略有回升。结论大鼠皮肤挫伤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随着损伤经过时间的延长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ICAM-1)mRNA表达。分析其与挫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分别取伤后0.5、1、6、12、18、24、30h及对照组检材。检材冰冻切片后进行FIS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大鼠骨骼肌挫伤后ICAM-1mRNA的表达6h达到峰值,18h下降至对照组的3.46倍.随后继续升高。结论大鼠骨骼肌挫伤后30h内ICAM—1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作为推断骨骼肌早期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细胞中性氨基酸载体ASCT2 mRNA表达,分析其与挫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分别取伤后4、8、12、16、20、24、28、32 h及对照组检材。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第一链的cDNA,以RPL13为内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检测,采用2-△△Ct法比较其与对照组肌肉组织中ASCT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损伤组肌肉组织中ASCT2 mRNA在挫伤后12、16h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96.40%和189.15%,损伤后4、8、20、24、28、32h ASCT2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ASCT2 mRNA在损伤12~16h其表达量较正常组及其他损伤时间组要高,而在损伤20h以后ASCT2 mRNA表达量又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大鼠骨骼肌挫伤后32h之内ASCT2 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作为推断骨骼肌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皮肤挫伤后NF-~B mRNA时序性表达规律,分析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皮肤挫伤模型,于伤后0.5,1,6,12,18,24,30h取材,一步法提取总RNA,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按照0.4μg总RNA量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以rip32为内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检测,采用JACt法比较其与正常皮肤组织NF-kB 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 皮肤挫伤组织中NF-KB mRNA伤后0.5h表达显著增强(P<0.05),6h出现高峰,12h降至正常水平,随后略有回升.结论 大鼠皮肤挫伤组织NF-KB mRNA的表达,随着损伤经过时间的延长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脑挫伤后挫伤部位脑组织HIF-1α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在脑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方法以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挫伤部位HIF-1α mRNA的表达,采用2-△△Ct法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脑组织HIF-1α 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F-1α mRNA的表达在伤后1h即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伤后24h出现一次较小高峰,3~14d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脑挫伤后HIF-1α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可作为推断早期脑挫伤经过时间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肉挫伤后组织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Ⅵc(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Ⅵc,COX6C)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5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0.5、1、6、12、18、24、30和36 h组,采用重力锤自由落体方式制作大鼠肌肉挫伤模型。于相应时间提取挫伤处肌肉组织样本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并提取组织中总RNA采用real-time PCR检测COX6C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损伤后6 h内仅见肌纤维间出血、肌细胞肿胀等改变,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损伤6 h以后逐渐出现肌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改变。COX6C mRNA在损伤后6 h以前其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在损伤6~36 h,其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COX6C mRNA在大鼠肌肉挫伤后呈现规律性表达,结合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损伤时间的推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榆测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中NF—κBmRNA的时序性表达规律。方法 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7个实验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于伤后0.5h、6h、12h、1d、3d、7d及14d取材,一步法提取总RNA,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按照0.4“g总RNA量逆转录合成第一链eDNA,以RPL32为参比基因进行荧光定量检测,采用△Ct法比较其与对照组脑组织中NF—κB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NF-κBmRNA的表达于脑挫伤后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表达规律,0.5h升高,为对照组的9.190倍,伤后12h升至最高,为对照组的13.40倍,随后开始下降,至伤后14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为对照组的2.585倍。结论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中NF—RBmRNA的表达随着损伤时间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规律性变化,可望作为推断早期脑挫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大鼠肌肉挫伤后组织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5,SFRP5)m RNA的表达变化情况,分析其与挫伤时间及损伤类型的关系。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肌肉挫伤后4、8、12、16、20、24、28、32、36、40、44、48 h组,切创后4、8 h组和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取损伤处肌肉组织样本。提取组织中总RNA,反转录后用于SFRP5 m RN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SFRP5 m RNA的表达量在损伤后很快明显下降,在20 h时降至最低,然后逐渐上升,但挫伤后48 h内其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切创组SFRP5 m 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在伤后4 h,切创组低于挫伤组,而在8 h时两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FRP5 m RNA在大鼠肌肉挫伤后一段时间内呈现规律性表达,可望作为推断骨骼肌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微管相关蛋门-2(MAP-2)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颅脯挫伤模型,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后0.5h、6h、12h、ld、3d、7d、14d7个损伤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化和蛋h印记Western blot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脑挫伤后各设定时间点挫伤脯组织中MAP-2的变化。结果免疫纽化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可见MAP-2阳性表达;实验组伤后0.5h,挫伤灶及周同MAP-2阳性表达下降,伤后6h阳性表达降至最低,伤后12h,阳性表达逐渐增多,伤后14d,仍保持较高水平;蛋白印记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统计学分析显爪:MAP-2的表达各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2h、3d及14d与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挫伤后14d内,MAP-2存脑组织挫伤灶及其周同呈现先减少后逐渐增多的表达变化,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ygb及HIF-1α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建立大鼠皮肤全层切创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后0、1、3、6、12、24、48、72、96h脱颈处死大鼠,提取创周皮肤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ygb及HIF-1αmRNA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ygb与HIF-1αmRNA创伤后表达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于伤后12h首次达峰,分别为对照组的1.6倍和5.4倍(P<0.05);随后下降,并分别于伤后48h、72h再次升高,至96h达对照组的2.8倍和5.6倍(P<0.05)。结论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ygb与HIF-1 mRNA的表达呈现时序性变化且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皮肤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兔皮肤钝器伤IL-1β、COX-2和MCP-1 mRNA表达与法医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兔皮肤钝器伤后IL-1β、COX-2和MCP-1mRNA的时序性表达规律,分析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在兔耳皮肤钝器伤后<0.5h,0.5h,1h,2h,3h,4h,5h,6h,8h,12h,24h,1d,3d,7d和死后10min,0.5h,1h取材,一步法提取组织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COX-2和MCP-1mRNA逆转录合成第一条cDNA链的拷贝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IL-1βmRNA在钝器伤后<0.5h表达显著增强(P<0.001),0.5h达到峰值,至第2d降至基本水平;COX-2mRNA于创伤后0.5h表达显著增强(P<0.05)并持续强表达至24h开始下降,第2d降至正常;MCP-1 mRNA在钝器伤后于1h表达显著增强(P<0.05),于3h出现表达峰,至第3d降至正常;3个指标在死后各时间组与正常对照无明显表达差异。结论检测皮肤IL-1β、COX-2和MCP-1mRNA可对早期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帮助,并且这三个指标都可以鉴别生前伤和死后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卷曲受体蛋白2(frizzled-2,Fzd2)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方法利用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损伤后4~48 h每4 h大鼠骨骼肌中Fzd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 Fzd2 mRNA在损伤后24 h、36 h、40 h相对表达量增高,24 h组表达量达正常对照组的两倍(P0.05);而Fzd2蛋白在损伤后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后Fzd2 mRNA在一定时间内的表达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多指标联合推断损伤时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鼠局灶性脑挫伤后Homer蛋白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FY  Li RB  Liang HX  Shen Y  Guo XC  Wang ZY 《法医学杂志》2011,27(6):409-412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挫伤后Homer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大鼠钝力性局灶性脑挫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Homer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假手术组及伤后0.5h组脑组织中有少量Homer蛋白染色阳性细胞,伤后3h组脑组织H...  相似文献   

14.
小鼠皮肤切创IL-10和IL-4的表达及其与损伤时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IL 10、IL 4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实验小鼠不同时程的生前伤 ( 0 5~ 168h)及死后伤 ( 1~ 6h)皮肤创伤局部IL 10、IL 4的表达情况。结果 生前伤 ,IL 10在伤后 1~ 3h阳性反应逐渐增强 ,3h达峰值 ,2 4h降至较低水平 ,伤后 48h再次升高 ,72h又达新峰值 ,其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表皮细胞及单核 /巨噬细胞 ;IL 4于伤后 2 4h出现明显阳性反应 ,96h表达水平达峰值 ,16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阳性细胞主要为创伤局部的成纤维细胞。死后伤 ,IL 10仅于死后 1~ 3h呈阳性染色 ,IL 4未见阳性染色。结论 IL 10、IL 4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呈现一定的时序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卷曲受体4(FZD4)为例,探索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能否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方法 7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损伤后4h、8h、12h、16h、20h、24h、28h、32h、36h、40h、44h和48 h组(n=6)。麻醉后,采用重力锤自由落体方式砸伤大鼠右后肢,取股四头肌处挫伤的组织。应用免疫荧光、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肌肉中FZD4蛋白及m RNA的表达量。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ZD4表达于骨骼肌细胞膜上,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未见表达;Real-time PCR结果表明FZD4 m RNA在损伤后8h、12h、36h和40h显著上调(P0.05),均超过对照组的两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FZD4蛋白的表达在8h、36h、40h、44h和48h组明显增加(P0.05),但均未超过对照组的两倍。结论 FZD4 m RNA和蛋白在肌肉挫伤后呈时序性变化规律可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FZD4 m RNA比FZD4更适用于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