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察私有化,即在警务改革中私人警察演变的趋势。私有警察的概念比较混乱。狭义而言,指私人和私人企业雇用的警察或保安人员。广义指公有警察以外的所有警察形式。按英美两国不同的分类,私人警察有以下几种:私人安全公司;特别警察队;文职警察;警察承包制;特别警察;警察第二职业。辅助警力,指我国国家正式警察以外的各种辅助性警力,包括保安公司、联防队、治保会等。杆石桥派出所的辅助警力由8部分组成:全日制集宿联防队;联户联防巡逻队;反扒打击现行组;内保组织与治保会;暂住人口管理站;看车场(棚)站;治安“三情”信息员;保安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警察效益将辅助警力推上了历史的舞台。经济力量促使警务主体与警务形式的变革,这是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民营”是与“官营”相对的概念,通常是指民间经营。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属于经营方式,不指明经济性质,没有回答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产权关系不明确。只有把“民营”与所有制概念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说明与一定所有制结合的经营形式的性质。如“国有民营”、“公有民营”等。“民营经济”包括除以国家为代表的“官营”(国有)经济以外的各种经济成分,包括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民间持股的股份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等。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私营经济产权关系明…  相似文献   

3.
十五大报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3t有制为主体赋予了新的涵义:公有资产在社会总(“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I导主导作用。公有制为主体不是简单地指企业的数5S主体,这里涉及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就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来说,:S资产也不一定都在完全的公有企业中经营.也可I主包含非公有资产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经营。在这《昆合所有制企业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体现为公。自产在企业中的控制力。今后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5卒的公有资产的比重会进一步下降,但是公有资产J乏配的非公有资…  相似文献   

4.
关于“公有财产”程翔千于光远同志的《历史上的与当前中国的私有和公有》一文(1993年8月5日《经济日报》)中最奇特的论点是:“历史上所有的社会都有公有财产”。从这个论点出发,他认为一般的公有财产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而且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公有...  相似文献   

5.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了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这是我国在保护私有财产权问题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私有财产权在我国宪法中仅是一种经济权利、物质权利,相对公有财产权来说,它处于弱势地位,同时该权利的实现缺乏可操作性。在当前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宜春地区试行股份合作制的几种运作方式情况调查汪友华·傅文浪股份合作制是以劳动合作为基础,资本合作采取股份的形式,实行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相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实践证明,股份合作制对于促进公有...  相似文献   

7.
王冬梅 《中国发展》2007,7(1):67-70
经典涵义的按劳分配以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经济上的直接实现——必要“扣除”为前提,它不过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经济上的间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必要“扣除”由分配的前提转变为分配本身,即按公有生产要素分配。现阶段,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背面”的按劳分配,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只能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直接和间接的实现,并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尽显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8.
胡玉芳 《前进》2004,(5):46-47
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前提关于产权的含义,产权学派的代表人物各有表述。我国经济学界占主流的观点是把产权定义为对财产的权利,亦即对财产的广义的所有权,包括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它是人们(主体)围绕或通过财产(客体)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其直观形式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都是产权主体(包括公有主体和私有主体)之间的关系。产权界定就是把产权的各项权能界定给不同的行动团体。界定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法律机制,二是私下交易与商定。界定后的产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结构:(1)私有产权;(2)社团产权;(3)集体产权;(4)国有产权。产权界定…  相似文献   

9.
张荐华 《思想战线》2002,28(5):19-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在于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形成和收入分配问题的正确认识。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 ,劳动创造出价值即纯产值 (V +M) ,纯产值不仅按劳分配 ,而且按其它生产要素如资本进行分配 ,通过市场竞争 ,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收益 ,而等量资本也取得各自的平均收益。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必然存在资本剥削 ,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 ,这种按资分配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对资本所有者的一种奖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劳动运营和资本运营并行不悖 ,共同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钟朋荣撰文说,有的人创造很多,但个人消耗很少,名义上私人所有,实际上为国家提供税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对社会财富的增加贡献很大,可以称作是实际公有;有的财富本来是公家所有,实际上被用来满足少数人的私欲,名义上是公有,实际上成了私有。所以,现实生活中事实上存在以下几个概念:公有公用制、公有私用制、私有公用制、私有私用制。私有公用制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私有财产最终捐献于公益事业,是通过所有权的轮移而改变其最终用途和归  相似文献   

11.
<正> 全面理解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成分并不容易,有一种观点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成分划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联合经济等六种类型,笔者以为不很确切,应把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成分划分为二大类,共五种成分类型:第一大类为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第二大类为非公有经济,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多年来我国理论界研讨的成果,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作出了新的概括。这一理论的突破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公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奠定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的突破口。因而,必将极大地推动今后公有经济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笔者认为,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去重新审视公有制的概念,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就此作些思考。(一)明确用市场经济要求去审视传统公有经济概念,明确国家、政府作为所有者主体,对公有资产的占有、掌握、运用必须由实物形态为…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种私有制的经济关系,反映到人的思想中去,使产生了私有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建立了公有制,私有观念已经失去了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为什么还会存在私有观念呢?”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自私观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阶级社会中的自私观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遗留。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是漫长的阶级社会,阶级社会中的私有制经济关系必然会产生私有观念,它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私观念属于社…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与交流》2001,(1):41-41
与私有化的倡导者们不同,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在经济绩效方面,公有企业与私有企业不分轩轾;并且,公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而私有企业不可能带来这样的效果。英国的两位学者史卓顿和奥查德在《公共物品、公有企业和公共选择》一书中,从理论和经验证据相结合的角度对“公有企业无效率”、“公有企业的出路在于私有化”的观点提出质疑。该书从以下几方面论证了公有企业的经济绩效,并对私有化的观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不断深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农村公有财产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粗浅的分析。一、我国农村公有财产的内容和特点我国农村公有财产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为国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在实际支配过程中能用来满足社会需要、并取得经济收入的物质财富。农村公有财产的内容包括了农村经  相似文献   

16.
一、着眼于消除思想疑虑,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 一是深刻理解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消除搞市场经济社会制度会不会变的疑虑。着重帮助大家明确三个不会变。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不会变。因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集体企业资产,而且包括股份制企业和合资企业当中的公有资产。过去由于有的同志总认为只要合资、合作企业,都是外资经济,忽  相似文献   

17.
熊掌与鱼     
熊掌与鱼,可否兼得?效率与公平,可否兼顾?社会主义要求社会公平,市场经济追求竞争和利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公平加市场效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话好说,事难办,怎么做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兼顾,似乎是熊掌与鱼,难以兼得。创造来自基层。江阴华西村吴仁宝他们研究的办法是:按劳分配,工资体现;按效(率)分配,奖金体现;按资分配,(股金)分红体现;按人分配,福利体现。对五保户,老  相似文献   

18.
工人阶级现代社会的基本生产力;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的主要动力。在资本主义下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是与社会主义下根本不同的。在资本主义下,工人阶级就是失去了生产资料、以出卖自已的劳动力为生、遭受资本家剥削的阶级(也称为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下,工人阶级就是全民的社会主义企业的劳动阶级,在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揭示出工人阶级是这样一支社会力量,它在自己的历史运动中能够通过革命道路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人剥削人的形式。工人阶级能够起这个世界历史作用,是由于:(1)资本主义剥削,即剩余价值被生产资料私有者所占有,造成了固有的无法消除的劳动和资  相似文献   

19.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经济有四大关系备受经济学家的关注,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有与私有的关系,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保护与开放的关系。其中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在我国它同时也引起哲学...  相似文献   

20.
张磊 《理论月刊》2000,(5):10-12
本文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共性的分配方式,它包含着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技术分 配等许多次一级的分配方式,本身不具有阶级性;劳动创造价值并不意味着非劳动要素不能参与收入分配, 价值分配不是价值创造的逻辑推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利益主体利益的客观要求,微 观层次上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的缺陷可以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