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历时最长的城市攻坚战,伴随着全国战略决战过程始终。战役的发起,即"围",开启了华北决战的序幕,牵制着国民党华北军事力量,反映出中共中央对战略决战的全局构想。战役中的休战与和谈,即"不歼",策应平津战役孤立傅作义部的战略安排,配合北平国共和平谈判的政治氛围,展现出中共中央审时度势的能力。"围而不歼"体现出中共中央战略战术全局与局部、计划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艰苦卓绝的东北解放战争中,我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除了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正面的战略决战之外,还通过隐蔽战线的斗争,利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积极争取、策动国民党爱国将领率部起义投诚,从根本上击溃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瓦解了国民党的党心军心,壮大了人民军队的力量,对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的战  相似文献   

3.
正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争夺抗战胜利果实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的具体情况,把战略重心放在争夺东北的斗争上,提出了发展东北,"独霸东北"的口号,但由于苏联对美、蒋妥协及国民党军在美国支持下,于1945年11月攻占了山海关,夺取锦州,使我党已不可能独占东北。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把战略重心转到建立东北根据地上来。在这场斗争中,以毛泽东、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审时度势,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4.
正在艰苦卓绝的东北解放战争中,我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除了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正面的战略决战之外,还通过隐蔽战线的斗争,利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积极争取、策动国民党爱国将领率部起义投诚,从根本上瓦解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动摇了国民党的党心军心,加速国民党军的最终失败,壮大了人民军队的力量,对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的战  相似文献   

5.
决战前夕办大学 1948年春,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四面雷鸣逐鹿原,八方风雨会汴梁".为了加强中原战场上我军的协同作战能力,中共中央决定调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陈毅到中原野战军工作,以便更有效地指挥我军在中原战场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艰苦卓绝的东北解放战争中,我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除了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正面的战略决战之外,还通过隐蔽战线的斗争,积极争取、策动国民党爱国将领率部起义、投诚,从根本上瓦解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间,我党策动的国民党军队较大规模的起义共有五次。潘朔端海城起义1946年5月,东北局势日趋紧张。  相似文献   

7.
<正>平津战役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百万余人,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对华北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大规模战略决战。这次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随后产生的"绥远方式",成为解决残存国民党军队的基  相似文献   

8.
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东北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千里奔袭北宁线,在锦州至昌黎段发起攻势,拉开了辽沈决战的序幕。解放绥中连接华北和东北的交通命脉北宁线是东北国民党军的输血管、生命线。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确定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后,把战役的第一步放在了切断北宁线上。9月12日,冀察热辽独立第四、第八师分别包围了绥中、  相似文献   

9.
在解放战争时期,在震撼世界的战略决战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不仅成功地领导了炮火连天、摧枯拉朽的地上大决战,而且还奇迹般地领导了神秘莫测、惊心动魄的地下大决战。1948年11月8日,规模空前的淮海大战爆发伊始,对战局胜负有着重大影响的驻守在江北重镇徐州地区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两个军3个半师共23000余人的战场起义,就是中共中央领导的一系列地下决战的杰出典范。  相似文献   

10.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前胜利宣告结束,解放军从此拥有了稳定的战略后方和一支数量高达百万的强大战略机动力量。此时此刻,共产党人的最佳选择无疑就是迅速将东北野战军开入关内,以决战的方式将平津一带国民党军就地全歼,进而挥师南下,一统大江南北。对于国民党军而言,其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前,将己方部队撤出华北,转用于其他战场。  相似文献   

11.
辽沈战役自始至终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亲自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中央军委、东北局、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和全体指战员,忠实地贯彻执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作战方针及一系列军事原则.这是辽沈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辽沈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一)毛泽东的战略决战思想,是辽沈战役胜利的保证.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时,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在数量上国民党军仍优于我军,装备也精良,但是,国民党军已处于单纯防御、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军心动摇,指挥混乱.而我军则处于主动进攻的有利地位,土气高昂,指挥自如,可以进行广泛机动,选择敌人的薄弱部分进行围歼.根据全国战局的这种态势,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及时决定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而且选定东北战场作为决战的初战场.  相似文献   

12.
伍星 《党史博览》2010,(4):32-35
1948年9月10日.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决战计划.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大规模调动,兵锋直指锦州。9月下旬.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被解放军彻底切断。蒋介石如梦方醒,亲飞北平、沈阳督战,穷于应付。为便于指挥,位于哈尔滨双城的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准备南下.同时决定东北野战军二局同行,以利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党史、军史界对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起止时间划分分歧较大,一是把三大战役的开始和结束,作为战略决战的起止时间;二是从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开始。至三大战役结束;三是从1947年6月底鲁西南战役开始,至渡江战役结束;四是从广义上讲,解放战争全阶段全属决战。那么,哪一种说法正确呢?要认识战略决战,不仅是以军事斗争为主线的决战,而且也贯穿着政治上的决战。通过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精锐主力,而且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14.
1948年10月,“西进兵团”被围歼后,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只剩下散布在沈阳、营口等地的十几万人。所以,攻取“固若金汤”的沈阳城、解放国民党军在东北唯一可能溃逃的“水门”——营口,成为辽沈决战的收官之战。解放沈阳1948年10月28日,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在沈阳北郊歼灭了国民党东北第二守备总队的大部兵力。  相似文献   

15.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与国民党争夺东北,中共中央派出大批干部和军队挺进东北.钟子云便是中共中央派向东北的第一批党政干部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47年3月初,国民党集结34个旅25万兵力进攻我陕甘宁解放区,企图攻占延安,藉以在政治上打击中共,振奋其内部的失败情绪;军事上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并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逐出西北,然后在华北与人民解放军决战,进而出关占领东北,达到将人民革命力量各个击破的目的。中共中央为了粉碎国民党的狂妄计划,决定暂时放弃延安,实行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依靠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的地形,大打人民战争;并运用“蘑菇”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寻机歼敌,以达到“用坚决战斗精神保卫和发展陕甘宁边区和西北解放区”的目的。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  相似文献   

17.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进攻逐步转向战略决战。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军500万、歼敌750万、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战略目标。同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在要求华东等老解放区抽调干部的同时,要求华北也准备干部随军南下,接管新区政权。  相似文献   

18.
一九四八年秋末冬初,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东北野战军开始发起辽沈战役;华东和中原野战军部署了淮海决战;华北野战军也在迅速集结,准备聚歼华北“剿总”之敌,解放平津。我们冀东十五军分区警备一  相似文献   

19.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的重要阶段,党中央、毛主席指挥我军在全国各个战场发动了强大的秋季攻势.为配合东北我军同国民党军的决战,中央军委决定在华北开辟新的战场,由华北军区第三兵团与晋绥军区第八纵队、内蒙的两个骑兵师以及晋西地区部队,共49000余人联合作战.令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与晋绥军区政治委员李井泉率部西出绥远,歼灭绥远守敌,并相机攻占绥远首府归绥(今呼和浩特市),解放全绥远,以钳制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公认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参战部队有东北、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大战役是全国性的战略决战。但是,在之后的解放战争胜利发展中,也存在地区性的战略决战。1949年春夏之际,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集团、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青海马步芳集团(青马集团)和宁夏马鸿逵集团(宁马集团)联合反扑西安,总兵力20余万人。第18兵团、第19兵团、第19军改隶第一野战军建制,第7军、第1军第3师、第3军第8师归还第一野战军建制,使第一野战军总兵力达到35万人。第一野战军改变长期兵力薄弱的局面,取得西北战场的主动权,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第一野战军在扶郿地区歼灭性打击胡宗南集团,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北战场的战略态势。扶郿战役既是第一野战军取得的空前胜利,也是西北战场战略决战的第一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