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世界范围内他者的崛起",世界权力逐步向单个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分散,美国单边主义做法难以为继,多边主义国际合作越来越重要.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美中合作尤为重要,并存在着一系列合作议题.在核不扩散、朝核问题、地区安全机制等传统安全领域,"失败"国家、人道主义援助与灾难救援、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以及海事、航空、网络等国际公地,都有足够的合作空间,中美双方应加强对话与合作,以推进国际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2.
国际环境安全:现实困境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当今世界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安全观与战略上主要呈现为一种“极化竞争”、而不是“合作取向”的现实格局 ,作者提出 ,要想真正创建一种持久性或可分享的国际环境安全体系 ,就必须引入一种“超越民族国家至上地位和传统经济社会利益束缚”的生态主义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东亚地区国际格局的分析与考察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着眼于综合安全,包括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领域,主要涉及传统安全以及非传统安全两个方面。二是在东亚地区国际安全问题错综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强地区内各国的对话,至少需要就某些政策原则和行为规则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作为建立地区多边安全协调机制的必要前提和思想资源。三是东亚地区国际安全问题对中国的影响至关重要,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应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人类安全"的概念与基本内涵做了系统梳理,分别介绍了联合国、人类安全委员会、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以及学术界对"人类安全"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并归纳总结了国际社会围绕着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界定所展开的批评和辩护.作为非传统安全观的重要基石,"人类安全"所包纳的理念虽非首创,却是一种新的诉求、一个新的视角、一套整合的理念,是一个集大成的富有意义的概念,它综合体现了千百年来整个人类所崇尚的"以人为本"的博大情怀和孜孜以求的"天下大同"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超越地缘政治学说:对国际反恐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 ,美国的力量和影响继续上升 ,世界和地区大国关系调整的方向总的呈积极趋势 ,中亚和中东地区形势更加复杂 ,非传统安全因素日益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国际恐怖主义和进行国际合作反恐时 ,我们应该超越地缘政治学说 ,从多方面和多层次认识当前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应对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新形势 ,发展国际合作反恐的新局面 ,逐步形成新的安全观念。  相似文献   

6.
安全维度转向:人的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安全观念正经历着急剧的变革,由联合国提出的“人的安全”新概念,打破了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安全观,预示着国际政治安全维度的人文转向。国家可能成为维护安全的主要手段,而不再是维护安全的最终目的。人的安全将人及其群体置于安全保障的核心,强调“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保护人的生命和尊严不受侵犯。尽管人的安全这一概念现在还存有争议,但不容忽视的是,人的安全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认同,并在外交实践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7.
“非传统安全”观强调安全的立体性与综合性, 并把安全的着眼点重点放在保护人的 安全上, 其内容一般都涉及生态、社会、经济以及人类安全等领域。与传统安全相比, “非传统安 全”威胁的成因、影响、解决手段都有所不同, 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 它还无法超越以国家为关注 中心的传统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治理框架内,非传统安全威胁构成了影响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动力。在国际体系行为体结构的转型方面,国家面临着全球治理的压力和挑战,但它依然是治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最主要的行为主体;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非国家行为体包括建设性、破坏性以及积极与消极作用兼具的非国家行为体,其作用十分复杂。关于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的转型问题是,一方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全球治理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削弱了霸权的权力与权威,促进了国际权力的分散化;另一方面,霸权国家对全球治理主导权的排他性垄断,全球治理体系的不平等,霸权国家防范和阻止新兴国家进入全球治理核心领导层,都使全球治理的霸权特征得到凸显,并在短期内难以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在参与中东传统安全治理、化解地区冲突方面,中国始终推动对话协商,致力于公正合理解决中东热点问题,构筑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的集体安全架构。在改善地区安全环境方面,中国抓住中东地区主要安全矛盾,顺应地区国家寻求缓和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取得了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的重大成果。在参与非传统安全治理方面,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同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在参与中东安全治理的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共同安全破解独享安全、以综合安全破解分割安全、以合作安全破解竞争安全等理念和经验,在中东安全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六甲海峡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海上通道,对国际航运和贸易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目前,对马六甲海峡的直接威胁主要来自海盗和海上恐怖活动等非传统威胁,而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使其始终处于大国战略博弈的框架之中,这是对海峡的潜在的传统威胁。但随着东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加深,相关国家在马六甲海峡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大,通过国际合作维护航道安全是可行也是必然之路。为了维护中国在马六甲海峡的通行利益,中国也应加入到这一进程中来。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非洲海盗活动猖獗,不断增多的海盗袭击活动不仅干扰了非洲的和平与发展,而且对全球能源安全与国际贸易构成了严重挑战。为了应对非洲海盗威胁,非洲有关国家、次地区组织等做出了艰苦努力,联合国、国际海事机构及主要大国也采取了多种举措,但是成效并不理想。在反海盗问题上,外部举措和援助必须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才是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国际交流》2009,(2):20-22
金融危机既给国际安全体系的重大变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挑战。首先。安全威胁重新排序:非传统安全威胁进一步上升,并开始由反恐安全转移到金融安全。经济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主题。金融危机背景下。传统安全威胁仍然严重存在,但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而且由恐怖主义迅速扩展到气候、粮食、能源以及经济、金融等领域。金融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乃至整个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边疆邻国众多、民族多样、文化多元,地缘政治与周边环境复杂。在深度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相互镶嵌,安全互依互保。随着中国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加复杂多元,互为关联,关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公共卫生等诸多领域,涵盖地缘、认同、利益与网络等不同安全场域,并融入周边安全、国际安全与人类安全之中。在新形势下,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及其治理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与新难题,只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促进国际与国内相涉行为体之间的协同共治,加强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性治理,才能有利于推进维护总体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的安全: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的本质是“谁的安全”的问题,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出现,使学术界在安全研究的主体上出现了“国家的安全”和“人的安全”之争。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安全研究中的国家及其地位和作用,不仅关系安全理论解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新安全观与传统安全观的比较,特别是对西方学者有关“人的安全”的分析,本文批判了将两者对立起来,矮化国家作为安全主体作用的倾向。认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视野的范围、安全维护的手段和方式应有相应的扩大和调整。但是国家依旧是安全研究的重要主体和“参照物”,同时也是维护“人的安全”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是一个日本主导下的以促进非洲发展为宗旨的全球性多边机制,与发展相关的安全议题在该大会议程中占据相当比重。从冲突预防、巩固和平等对涉及国内冲突问题的应对,到加强反恐、海上安全、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大会发展进程中的安全议题不断被完善和拓展,由此改变了该机制单纯的发展援助属性。在对安全议题的调整过程中,日本以自身利益诉求为导向,以资金和技术为手段,牢牢控制着主导权,并试图将其作为推进国家外交安全战略的工具。当然,随着非洲整体实力增强以及在大国博弈中战略价值的提升,如果日本无法在本国利益与非洲利益之间取得平衡,这一多边机制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将会被削弱。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非传统安全问题已越来越有超越传统安全之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中俄两国同时面临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目前,两国尤其应从战略高度加大政治和外交资源投入,积极应对迅速增大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并共同寻求建立应对这种挑战与威胁的有效机制.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今后的合作将具有更广阔的空间与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与人类共同利益密切相连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公共外交以政府主导、面向公众、公开性、真实性为主要特征,以塑造国家形象为最终目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广泛的施展空间。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实现政治大国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它通过公共外交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但其传统外交的制约及外交政策的功利性也使日本公共外交失色不少。日本公共外交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我国的指导意义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新格局与国际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冷战后国际形势和国际安全环境的巨变,与冷战时期截然不同的新安全观应运而生。国际普遍安全的目标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与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须共同努力建立基于新安全观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以来,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升,全球治理议程在国际社会兴起.然而,全球治理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间的密切关联,对其性质和目标理解上的偏差,合作架构的困难,也导致既往的全球治理走向碎片化,降低权力结构的作用,忽视国家尤其是大国合作的基础性作用.有效的全球治理仍有赖于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和能力,有赖于大国、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行为体等不同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国际反海盗行动为全球治理的有效合作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20.
一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虽然涉及方方面面,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是贯穿这些领域的两条主线。国际安全制度构成了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重要依托:国际安全制度能够塑造各国国家安全的外部环境,影响不同领域的国家安全利益,促进不同领域的国际安全合作,从而有利于实现各国的总体国家安全。二战结束以来,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不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等基本原则已经大大改善了全球安全环境,构成中小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普遍性的国际安全原则和规范也可以应用到各个具体领域的安全规则的构建,从而直接影响各国维护相关领域国家安全的能力与利益。多边安全联盟会带来高水平的国际安全合作,促进联盟成员的总体国家安全,但也可能减损其他国家的安全水平,从而导致冲突。纯粹的区域性集体安全制度在提升各成员国家安全水平的同时,也具有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的优点。各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制度的构建,并有效运用国际安全制度提升本国的国家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