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小和 《廉政瞭望》2012,(22):69-69
越南诗人阮志天走了,他去了一个永远自由的地方,像一只鸟去到了另外一只鸟里。“一只鸟去一只鸟里”.这是阮志天的一句诗歌,汉语诗歌界对阮志天的作品翻译.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2.
黄欣 《当代贵州》2014,(12):57-57
“一带一路”是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的热词之一。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两大倡议分别是2013年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和2013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视角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由“一个理论主题”“一个理论基础”“三大追求”“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以及各领域各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共六个方面的要素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在坚守初心方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在承担使命方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担当世界责任方面,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为世界谋大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大追求”。“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主干内容,厘清、确定和回答的都是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性原则性方向性问题,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处于指引和把关定向的地位。“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贯穿着“八个明确”的基本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主干内容。各领域各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是为贯彻落实“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精神和要求而制定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于安龙 《探索》2024,(1):13-2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鲜明的实践特质。从其理论魂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从其理论根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滋养,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弘扬,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党的百年历史发展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承继,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拓展与文化发展战略的递升。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蕴含和体现着“危”与“机”统筹把握、“体”与“用”有机贯通、“党”与“群”协同联动、“一”与“多”兼顾并举、“中”与“外”交流互鉴的实践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文化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年贺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纵览习近平历年贺词内容,在回顾大事小情、紧扣时代发展和依托权威媒介中,呈现出了“高度”与“温度”兼顾、“主题”与“主线”贯穿、“金句”与“热词”频出的总体特征,形成了鲜明的文本特点。习近平新年贺词的话语风格鲜明,内含权威阐释的政治话语、通俗易懂的群众话语、叙述感人的情理话语和生动形象的修辞话语,展现了习近平特有的语言艺术和领导魅力。立足价值意义,习近平新年贺词能够宣传执政理念、维系民族情感、关心民生福祉、寄托殷切期望和展现大国形象,有助于党的执政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提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人民依靠奋斗实现共同富裕、鼓励青年要为国家发展挺膺担当和倡导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宝清县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践行“两山”理念,坚决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绘好“美丽篇”,奋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品质生活宜居地,让生态美成为宝清的永续优势,切实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宝清力量。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着重论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五个振兴”与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乡村振兴“七条道路”一脉相承,是扎实实践基础、丰富经验积累和深邃理论思考的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论视角进行考察,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结构、严谨逻辑层次、严格主线遵循的科学思想体系,并由此呈现出清晰而显著的超越逻辑。在文化形态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并阐释“第二个结合”的论断,呈现出以动态发展超越静态固化的必然逻辑。在文化本质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和阐释“三个最”“日用而不觉”的论断,呈现出以自由标识超越教化工具的必然逻辑。在文化领导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和阐释“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的论断,呈现出以政党推动超越无序发展的必然逻辑。在文化交往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和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呈现出以交流互鉴超越冲突隔阂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9.
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灵活践行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开辟了调查研究领域的理论新境界。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色主要表现在“稳立场”与“汇民智”相统一、“先手棋”与“后衔接”相统一、“集中性”与“常态化”相统一、“强示范”与“弱短板”相统一、“抓重点”与“总基调”相统一、“主阵地”与“广视野”相统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省委书记郭庚茂提出的“坚定总坐标、坚持总思路、完善总方略”的战略谋划,是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河南思考”,是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让中原更出彩殷切期望的“河南声音”,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河南实践”,是对河南发展思路的系统总结、深化拓展、高度概括、完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新举措。这些重要的思想阐发构成了习近平“一整套全面系统、有机统一的民族观”,是新时代新阶段做好民族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而习近平民族观亦具有丰富的世界意蕴——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到“命运共同体”,从民族发展、民族繁荣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从“多元一体”到“和合共生”,无不深刻展现出习近平民族观的宽阔胸怀、包容襟怀与天下情怀。  相似文献   

12.
运用引文空间(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知识图谱进行爬梳与剖析,从基础分析、知识结构、演化路径三个方面探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的理论动态。研究显示: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来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的知识结构包含“中国道路”“全球治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多个层面,并以201 9年为界呈现两阶段发展态势。从动态演化来看,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整体发文量持续以倍数增长,核心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正初步拓展,由针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基础性的性质内涵研究,转向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性质以及新时代实践方式研究。结果也显示,共同富裕、双循环、经济工作等核心概念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海洋是国家的重要领土和战略资源,也是世界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伙伴关系“”海洋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讲话,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体现了中国在以中国智慧与中国方式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同时又是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李宏伟 《党建》2020,(2):17-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提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以下简称“三为三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使命担当、格局境界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17,(31):62-62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小家”连着“大家”,关乎“国家”。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时期是甘肃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总体完成。  相似文献   

17.
鞠传国 《学习论坛》2022,(4):99-10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生动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阐述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理念内涵、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指导着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各国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成效。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需要完善总体框架,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规划设计;需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制定成熟的建设方案;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参与,并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切实解决生态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进,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迈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1]。“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开篇即为“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指以嘉兴南湖游船为载体的建党精神[2]。“红船精神”与新时代强调的“初心”“使命”紧密相关,与习近平总书记密切相联。一、习近平总书记是红船精神的提出者“红船精神”是由习近平首次提出的。2005年6月21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了“红船精神”,并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概括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李琦  陈晋 《新湘评论》2020,(3):48-51
2011年1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看望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时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赞扬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一段奋斗历史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曾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人民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人民观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结晶,是对我国历代领导人“以民为本”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显著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人民观的科学内涵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