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账前提     
很多天了,贫穷的裁缝师杰弗里都焦虑万分。他的妻子病得非常严重,他想让全镇最好的医生桑德斯来给她治病。然而桑德斯不愿出诊,原因有二:一、杰弗里穷得叮当响,肯定付不起医药费。二、杰弗里的妻子已经病入膏肓,未必能挽救得过来。如果他的妻子死了,杰弗里就更不会付钱给他了。因此,  相似文献   

2.
采访妻儿 有一次,有记者向冯巩提出要求说:"我想采访您的妻子和儿子." 冯巩笑着说:"我的妻子和儿子,除了是我的妻子和儿子外,和别人的妻子和儿子没太大的区别,所以,还是不要采访他们." 那位记者紧接着说:"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大家很想了解你您的另一面,您不让采访怎么行?"  相似文献   

3.
儿子喜欢听故事,在我看来,他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就是超级故事迷。大概是儿子两三岁的时候,妻子对我说:“你那么会编故事,就讲点儿给儿子听嘛!”我想想也对,自己小的时候不是常坐在院子里听老人们讲故事吗?许多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有的甚至对我影响很大。于是,我开始试着给儿子讲故事,我本以为儿子那么小,什么也听不懂,可儿子一听  相似文献   

4.
又见高耀洁     
我怕我活不到今年冬天了,所以要赶紧把衣服送走。”我要能活到7月份就好了,7月份我的《十年防艾路》就出来了。长江出版社出的,在上海编辑。”我现在一个孩子(艾滋病致孤儿童)也没有,都交给杜聪了,因为我已奄一息了,我要死了,谁给孩子饭吃,谁给他们交学费?”我现在日子真难过。能不能东山再起,再去搞艾滋病的事情,我现在是问。”我现在还有12万个人存款,但是不敢动了,因为每天要吃30块钱的药。解决了吃药问题,我还敢动!”现在我没有负担了,老头儿也不用害怕了。我的儿女怕我死到外头……便死到外面,也要给老百姓争这口气!”  相似文献   

5.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过去有个人碌碌无为,但他的父亲和儿子都很有成就。他的父亲和儿子责怪他无能,他却对父亲说:“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强。”又对儿子说:“我的父亲比你的父亲强。”按理说,这个人说得全是实事,但细细想来,  相似文献   

6.
失眠     
由于情况特殊,我很早便上床了。但我发现失眠与几点上床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妻子对我说:“用数数的方式会好很多。希望会有效!我每晚都数好几万。”“好吧!”我想也许应该听妻子的话。  相似文献   

7.
前天,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给我打电话,神秘兮兮的说,爸爸,跟你商量个事,我想写本书。听后,我心里格登一下子。说实话,我听了女儿不知天高地厚的话,真有点吃惊。写书对我来说,是个神圣的事,我历来把写书的人敬若神灵,没想到“神灵”会降临到我家。太突然了,突然得我都难以接受。但作为一个父亲.我不舍得打击女儿的积极性,就说,好吧,你写吧,写好后让爸爸学习学习,爸爸愿意给你当打字员,给你打印书稿。临了,女儿告诉我她的写书计划,每天写一个小故事,串成一本书。  相似文献   

8.
读完高尔泰的《寻找家园》,我就像卡尔维诺笔下的强盗贾恩·德依·布鲁基一样,那个被吊死前仍惦记菲尔丁小说结局的强盗贾恩·德依·布鲁基,可怜巴巴地给介绍此书出版的徐晓女士写信道:"你那还有高尔泰未及出版发表的文章吗?我还想看,如果没有电子本,借我纸文本也行,我可以顺便给你录入打印出来,省得再出书时你还得专门请人打印。如果没有,我就快死了。"她真好,可怜我的将死,很快发来《画事琐记》救我。于是我又活了,忍不住对人把高尔泰讲来讲去。  相似文献   

9.
失落的儿子     
不久前,一名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突然宣布了一条令人吃惊的消息:毛泽东五十年前曾在武汉失落了一个儿子,而他正巧是五十年前在武汉出生的,况且又同毛长得如此之像。 言下之意,他可能就是那个失落的儿子了。 当吴先生从晚报上读到这条新闻时,不禁跑到阳台上大笑了三声。 吴先生的妻子从厨房里窜出来:“你疯了?”  相似文献   

10.
第一傻:得过且过 典型症状:得过且过.别看现在这个社会竞争激烈,但总有人能超然物外、我行我素,"按既定方针办"——领导再怎么急于出成绩、见效益,那也跟我没关系,我就这么着了. 病例分析:这种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傻、也真懒,虽说也对生活有较高的要求,知道好日子过着舒服,但就是不愿意费那个劲.动脑子、花心思太累,有时间还是趁年轻多玩玩.另一种人是装傻,其实往往很聪明、有能力、也不乏思想,表面看是偷懒,实际上是糊弄事,让人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不是:您不是让我干活吗,我干了,让干多少干多少,您还想怎么着啊?可那活质量如何?咳,差不离儿得了,较什么真儿啊,给这点钱,值当我拼命嘛!  相似文献   

11.
熟悉我的人近日都象发现了新大陆:“你?发福了!”我免不了一遍遍抚摸着日渐凸现的“啤酒肚”向对方点头微笑:“是,发福了。”对方有时还有新发现:“每一个发福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善烹调的贤妻!”我这回摇头了:“错了,是我自己做的菜搞胖自己的。”我说这话时并无半点责怪妻子不贤的意思。妻子上班的地点远,要等她回家才买菜做饭那我的肚子就得拨长空城计的时间,我受不了。广州人眼中的“最佳妻子形象“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可我从正式进入二人世界那一天起就代为承担了“入得厨房”那一半(另一半则我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4,(9)
<正>独立公益人、策划人谈晓芸"90后"(2011年参选上海区县级人大代表,后因各种原因"主动退选")"我说想做国家总理,但真让我做总理了,我能干得好吗?可你不能对年轻人说‘你不能做总理'‘你不能有这个想法'。一个小孩子说想上月球,你从小就告诉她‘你上不了月球',那她就没有这个想法了。你要告诉她什么都是可能的,但她得首先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年轻人要先积蓄自己的力量,等待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3.
发明大师爱迪生解雇了一位知识基础扎实、干活利索的助手,令朋友大惑不解。爱迪生叹息道:“他没有我要的那种……骑马思维。”朋友更觉莫名其妙。于是,爱迪生讲了这个故事: 古代有一个国王,他觉得自己老了,想让儿子继承王位,但他有两个儿子,让谁来继承好呢?国王决定考考他们,看哪一个更适合。一天,他对两个儿子说:“孩子们,我想给你们两匹马,一匹是黄骠马,这匹马属于老大;另一匹是青骢马,这一匹属于老二。你们驱马到十里外的清泉边饮水,谁的马走得慢,谁就是优胜者。”比赛开始,哥哥慢条斯理,一  相似文献   

14.
1991年11月,广州郊区一家农民忽然惴惴不安,有人告诉这家主人说,你60多年前出洋到秘鲁的父亲,已经订了机票,下个月就要回来了,快叫人到香港接。这家主人掐指一算,大洋彼岸那位在记忆中早已经模糊不清的老父亲起码也有80多岁了,听说是一人回来,途中谁来照料?到了香港又让谁去接? 这家农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60多年前与老人一起漂洋过海到秘鲁谋生的人早就衣锦还乡了,为什么偏偏他就不愿回来?他走时新婚的妻子已有孕在身,他走之后妻子在家里给他生了儿子。在儿子  相似文献   

15.
我不笑你     
喜禾小友: 你是我交的唯一一个得"自闭症"的朋友,可能我也是你认识的唯一一个有"抑郁症"的叔叔. 我很快乐,你呢? 我快乐是因为我不觉得跟别人一样是件好事,智商高的大猩猩都这样想.她生个小猩猩,一脸愁容,老猩猩过来劝道:"没关系,刚生下来都有点儿像人,长长就好了."  相似文献   

16.
方泽海 《工会博览》2013,(35):37-37
细想参加工作17年来,我身边听到的看到的还真有一些人凭借“灰色技能”飞黄腾达了,也不乏有一些人因为过度追求烟酒人生、润滑关系、职场八面玲珑的“灰”,到头换来的是一个灰色人生。在我看来,“灰色技能”让人欢喜让人忧。先说一个我表弟的例子吧。我这个表弟比我小三四岁,他上学时不爱学习,但体育绝对优秀,而且能说会道会来事儿,是那种不吃饭也能拿嘴把你拱出二里地还得让你感觉酒足饭饱的主儿。在我费劲拔力地考学离开农村以后,他以200多分的高考成绩上了一所体育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方一个县城中学当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17.
平安三策     
为什么平安这么不容易?为了大家的平安,我们还得做些什么?2001年,中国有很多喜悦。但2001年,中国也有太多爆炸。可想而知,今年的春节,垂泪的家庭也许会比往年更多!与爆炸声俱至的,是浓重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不仅针对着肉体凡胎的平常百姓,也指向企业赖以存续的经济环境,官员赖以晋升的政治环境——轰天一声响,不知吓坏多少同行,震飞多少乌纱!岂只是丢了几条性命的事情。平安不容易。人人都想平安:企业家要平安地生产下去,官员要平安地升迁上去,而平民只想平安地活下去。也许,我们在痛悼人命的殒丧时,还得追问:为什么平安这么不容易?为了这么多人的平安,我们还得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3日,唐山发生了一次3.8级的小地震。7月5日中午,河北文安县发生5.0级地震,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人们感觉到大地的震颤。很多人禁不住问,这一地区的地壳活动到底如何?还会发生大地震吗?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天中、王林瑛。环渤海地区并非  相似文献   

19.
求生是人的本能。即使是贼胆包天案犯,在死到临头之时也会魂飞散,悔不当初。但羁押在苏北某市守所里的这名集抢劫、故意伤害、抢夺、盗窃四罪于一身的死囚,面对将执行的死刑,竟显得异常平静。他对司法人员说:很多人都怕死,留恋这个世界,而我却宁愿死。对我来说,生不如死,死是一种好的解脱和归宿。我把这世界上一切都看透了,没有爱,没有真诚,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欺骗和无情,我恨这个世界和人们.尤其是女人!你们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死掉……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般万念俱灰的言语,竟出自一个年仅19岁的…  相似文献   

20.
我离开工作岗位的那一天正好报纸上登了上海从纺织女工中招收“空嫂”的消息,丈夫和儿子和我开玩笑说:“如果广州也招空嫂,说不定你也可以去试试。”什么叫说不定,我心里想,我一定要去试试,说不定我还真能成为一个好空嫂呢。下岗,这个词儿真叫人难堪。改革开放初期,凡是下岗的,一定是单位里那些偷懒耍滑的身体不好的技术不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