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齐文祥 《理论探索》2005,(2):125-127
我国目前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尚不完善。在未来的中国物权法中 ,应该统一不动产登记机关 ,采取实质审查与形式审查相结合的审查方式 ,完善登记效力 ,统一登记簿的设立及统一权属证书 ,建立不动产登记救助及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权法》中规定不动产物权转移以登记为生效要件,没有将公证制度引入不动产登记中,拒绝公证制度对不动产变动的参与,虽然有立法者的多方考虑,但从不动产变动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却是不完善的。为了不动产登记的安全与效率,应当将公证制度作为一种前置审查模式应用于我国不动产的登记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3.
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条例的颁布箭在弦上。在该条例制定过程中,很多问题值得探讨:登记的性质上应当明确登记是私法行为而非公法行为;物权法没有统一规定登记能力,有必要在新的不动产登记条例中确认登记能力制度;根据我国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不动产登记条例应当确立登记请求权制度;为了保障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公信力,不动产登记条例应当在一定限度内赋予行政机关实质审查的职能;登记机关的赔偿责任,性质应为国家赔偿责任,并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4.
根据《物权法》第106条之规定,我国把动产与不动产都作为了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对象。把不动产纳入善意取得制度范畴基于对静态所有权的保护和动态市场经济中商品流通秩序之间权衡所作出的价值选择,也是对多国都已明确规定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回应及对先前《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的确认。在具体适用《物权法》第106条的情形中,违章建筑不属于不动产的范畴,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市房产在转移所有权登记过程中如果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以事前未经其许可为由要求房产登记部门撤销登记,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方法,我国不动产以登记作为公示方法,因此对于不动产善意取得中善意的判断,亦应当同动产有所区分。在结合不动产公示方法的前提下,认为不动产善意取得中的善意是指:取得人完成了积极查阅不动产登记簿的注意义务后,对于不动产登记簿产生的信赖。并且,取得人在申请登记时为善意即可认定为善意。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正在向立体化方向发展,作为城市立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必不可少的.<物权法>虽确立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制度,但其设立尚存在主体不明、方式单一、登记制度不健全和权利冲突解决规则缺乏可操作性等缺陷.我国应当明确分层设立主体,严格落实商业性地下空间利用出让方式,建立统一科学的登记制度,健全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台湾不动产信托公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台湾地区1996年实施信托法,旧“民法”所确立的不动产物权意定变动规则,除登记生效要件主义之外,又增添了登记对抗主义.这种规则的实质是承认契约对于物权的形成效力,但因契约的私秘性限制该种物权的对世效力.最终,契约本身的效力和登记公示的效力,在不动产信托登记中形成默契性融合,这就是台湾“土地登记规则”的双登记簿制度.2002年台湾“金融资产信托条例”和2003年“不动产证券化条例”的问世,其不动产信托公示制度又面临着证券化所带来的物权变动公示困惑,但由于登记实务上尚能应付,故台湾立法当局秉承了实用主义的消极立场.  相似文献   

8.
追问不动产善意取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不动产 ,学者各持已见 ,本文总结了肯定不动产善意取得和否定不动产善意取得的主要观点 ,指出两派观点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学方法论的差异 ,并进一步检讨二者的方法论 ,提出对我国未来物权法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陈丹 《学理论》2014,(6):79-80
预告登记制度通常适用于房地产商品房预售情形的市场交易中,预告登记属于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预告登记有别于本登记,自本登记办理之日起购房者即取得房屋所有权,预告登记的办理只是发生确保购房者在房屋建成之后的将来取得所有权。预告登记的实质目的在于确保将来自房屋正式建成之后购房者对房地产商享有要求其转移所有权的请求权,这项制度设计不但有利于保障实现当事人将来的物权,而且还有利于保护市场交易安全、维护不动产交易的市场信用。  相似文献   

10.
朱振 《理论视野》2010,(3):61-62
不动产税是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房地产等资产征收的主要税种,各国在不动产税的评估体系特别是征管方式、课税对象、税制设计和实施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完善我国不动产税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1.
早期罗马法上的居住权制度已被后世两大法系演进为现代收益性居住权,集合物权、人权、民生权等多项权利基因,且在当下通过诉诸法院而表达出来,经由法院裁判生成一种新型权利。鉴于其权利结构具有融合性,能够有效融入我国《物权法》体系,故当以私法意义上的用益物权属性为权利基础,形成以《物权法》为核心的权利架构,明确居住权的主体与客体、权利与义务、变动与终止,以保障其权利的可诉性与规范的可操作性,拓宽居住权保护的救济路径,以实现居住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齐雪心 《学理论》2012,(19):132-133
科学的体系构造是一部科学的法律的重要保障。就我国物权法体系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制,对物权法所应包含的内容依我国的国情加以取舍,必须依靠法治而促进社会发展、使之成为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法律,共同推动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find out empirically whether an ideal business environment coupled with adequate legal protection provides an enabling mechanism for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to extract dividend from the firms and, as a consequence, whether the equity value of the firms gets impacted by dividend policy. The study (a) employs Tobit model on a sample of FTSE ST companies of Singapore to show the relation between dividend and minority shareholders base and, then (b) sough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equity value and dividend policy in the backdrop of strong legal protection for minority shareholders through OLS and 2 SLS regression models. The study empirically demonstrates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dividend payout and minority shareholders base indicating that, in a civil law origin country with strong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 ensuring investors protection and property right,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can extract dividend from the firms that, in turn, has a favourable impact on equity valua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outcome” and “catering model,”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overal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legal protection enable minority shareholders to assert their cash flow rights with positive valuation implication. The paper objectively reveals how superior business environment, good governance and property right impact inter‐play between dividend payout, minority shareholders base and valuation of a civil law country.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入,再加上扎龙保护区湿地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执法不力,保护滞后等原因,使目前该地区湿地资源破坏比较严重,生物类型、数量急剧减少,水体污染,过度盲目开发等等问题十分严峻。立足于该地区湿地的实际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充分借鉴其他相关区域的经验和模式,打破传统的仅靠立法就能解决湿地问题的观点,科学分析,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相互结合,构造起一个相对科学、系统的湿地保护法治体系,从而能真正地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服务地方经济;同时,通过对扎龙地区湿地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能够为湿地保护的全国立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推进我国湿地保护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5.
王伟洵 《学理论》2012,(11):115-116,119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知识资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性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知识资产的独占性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是无可置疑的,对于知识产权法制保护刚刚起步的我国,如何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定量,是我国未来知识产权法典形成的必要基础,因此对我国知识产权法的法制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建立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规范性;二是规定具体化;三是善于法经济分析;四是与国际接轨;五是加强和完善特有的知识产权优势。  相似文献   

16.
透视中国商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忽视中国现存商标的巨大价值和商标侵权对于中国企业的损害,并且商标权保护的客体不包含创造性工作的这一特点,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研究的美国学错误地认为,中国政府没有保护商标权的需要。在不同的经济、化、政府结构和历史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和美国的商标保护体系在商标权的客体、对于商标产品的质量要求、商标登记和侵权的救济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有些反映了中国商标保护的不足之处,有些却是由中国现状所决定的。根据经济发展和消费的需要,中国商标保护制度将会越来越完善。  相似文献   

17.
李红兵  严蓉  赵静  杨从尧 《学理论》2012,(13):20-23
成都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它以实现城乡统筹为目标,欲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形态,建立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城乡互动,共同发展。成都改革存在经济实力不强、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农民问题和农村产权等需要解决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大力提升农村经济实力,加快户籍改革立法进程,规范农村产权流转,培育市民文化,各方面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以实现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中的时际法遵循法律无溯及力原则,即处理国际法中的时际法应遵循"法律事实应以与之同时的法律判断原则";但在具体适用该原则时,应该对权利产生时的法律和权利存续时的法律这两者之间做出区分,产生一个权利的行为受该权利产生时所适用的法律支配;按照同一原则,权利的存在,应当依循法律的演进所要求的一些条件。在争端解决时应以关键日期时的国际法和事实为依据。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two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underlying conditions for the public circulation of ideas and inform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es for the electronic re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has in principle made information limitlessly availab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cess of legal regulation has, in all Western countries, constructed or affirmed property rights restricting and channelling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cent American case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the 1984 Supreme Court majority and minority decisions in Sony vs Universal City Studio. It argues that, in allowing home video recording if off-air programmes and extending or at least upholding the doctrine of fair use, the Court's decision nevertheless fails to challenge the philosophical contradiction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doctrine which have allowed the progressive encroachment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on the public domain.  相似文献   

20.
公民知政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并通过一定方式知悉、获取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种政治活动信息,而不受他人和社会组织非法干涉、侵犯和剥夺的权利。公民知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保障公民知政权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当通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人民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司法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知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