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志超 《台声》2001,(2):46-47
古往今来,民族、文化有共同渊源的闽台两地具有许多同形质的文化习俗,蛇崇拜就是其中之一。  闽越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一个分支,居住在福建。蛇崇拜是闽越重要的文化特质。闽越以蛇为图腾,认为蛇是其祖先,“被发文身,以象鳞虫”。东汉高诱注:“被,剪也;文身,刻画体内,黥其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后来,闽越人逐渐融入南下的汉族移民,某些文化包括崇蛇也被采借并变异为汉族习俗。清代郁永河《海上纪略》记载:“凡(福建)海船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舟船成日即有之,平时曾不可见,亦不知所处,…  相似文献   

2.
苗族同胞以自然万物来歌颂对女性神的神秘生殖力量崇拜,在贵州苗族刺绣作品中,可以发现大量对母体生殖繁衍力量的隐喻与崇拜。在这些作品中,受到崇拜和隐喻的母体或化身为植物,或化身为动物,或化身为自然界的其他物象,通过刺绣把对大母神及其生殖繁衍力量的崇拜以借喻、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在具体的苗族民俗传承中,这种崇拜体现为对生殖意念的张扬和人丁兴旺的渴求。  相似文献   

3.
佤族石崇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崇拜是佤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其信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梅神”石房子崇拜、牛角桩石崇拜、远古石器遗物崇拜、“相”石崇拜等等。佤族的石崇拜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石崇拜为核心,产生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其中不仅包含古老的生殖文化的含义,而且反映了佤族历史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李世武 《思想战线》2023,49(1):64-77
学界对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及相关祭祀仪式的解释,主要有3种假说:祭图腾说、报祭说和祭水神说。在文明延续性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该祭祀柱的柱体、虎图像和蛇图像这3种符号的文明基因链,可提出一种新的推测: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可能与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通天信仰、虎崇拜、蛇崇拜密切相关。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文明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象征意涵,但关键符号却展现出显著的历史延续性。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相关符号的历史延续性,是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一个侧面。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研究,通常需要综合考古资料以及多民族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展开互释。  相似文献   

5.
试析苗族的龙崇拜及其造型艺术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龙图腾是苗族主图腾,龙崇拜是苗族祖先崇拜的主要反映,分析了苗族龙 文化中浓郁的农业意象和生殖意象,并指出苗族龙的造型艺术经过了“娱神—娱己—娱人”的嬗变 模式。  相似文献   

6.
蛇王节·闽越文化·稻作习俗--浅谈闽北樟湖的蛇王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彬 《思想战线》2001,27(3):112-115
闽北樟湖蛇王节的民俗事象,其文化内涵显示了蛇信仰的文化遗存.再深入一层,从稻作农业结构的文化氛围入手,可以得知,此种活蛇崇拜起源于稻作习俗中的祈年祭和祈雨行为.  相似文献   

7.
福建泉州惠安女是最具闽南特色的一个群体,以奇特的服饰和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惠女风情是近年来泉州旅游的一大热点。惠安女的服饰、蛇崇拜、蝴蝶崇拜和长住娘家的婚俗与百越故地许多少数民族习俗具有相似性,显示了惠女民俗旅游资源蕴藏的闽越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其中的闽越文化底蕴,可以让人进一步认识闽南文化,是成功打造惠女风情民俗旅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蛇年话蛇趣     
龙年过去,蛇年到来。谈及蛇一般人都认为是可怕的动物,这主要是蛇会咬人,而且形象恐怖。中国有句成语,“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人们对蛇没有好印象,甚至于属蛇的人都自称属“小龙”,不愿提及蛇。  相似文献   

9.
江淮民间的生殖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崇拜,包括生殖器官崇拜和生殖行为崇拜两个方面。它是性崇拜的同义语。一谈到性,凡夫庸子即视为洪水猛兽,提到性崇拜,就认为是污浊沾脏了圣堂。这是一种荒谬的曲解。实际情况是,世界上的民族,起初差不多都是奉行生殖崇拜的,由生殖崇拜才变化出高尚的艺术,演化出宗教。生殖崇拜文化,是文化史研究中的一项严肃课题。生殖崇拜,其深层涵义是人类自身的生产问题,即人口问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论道:“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蛇的趣闻     
意大利蛇城:意大利城市哥酋洛因为有着无数的多种多样的蛇,被人们称为蛇城。在市中心的一座纪念碑,耸立着驯服巨蟒的捉蛇人圣多米尼克的雕像,碑身、碑座盘缠着几条活蛇。该城每年5月举办一届“蛇节”,届时每家把自己喂养的蛇放出来,任其满街爬行。  相似文献   

11.
蛇有“小龙”之称。刚跨入龙年,钦州市灵山县传出喜讯:2011年农民养蛇收入达1.47亿元! 制度保障引“龙”出洞 灵山县人工养蛇规模原来只是“小打小闹”。县林业局通过采集信息获悉,全国餐馆一年吃掉活蛇一万吨以上,蛇类深加工的产品比比皆是。于是,该局成立了人工养蛇协会,制订了《灵山县人工养蛇管理制度》、《关于加强人工养驯蛇场业主素质教育通知》、《关于开展放生蛇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科学养蛇评比活动的通知》、《灵山县发展人工驯养繁殖蛇“十二五”工作计划》等制度。  相似文献   

12.
对大众文化的案例性批判明星崇拜与幻觉文化王晓华如果让我说出二十世纪文化的几个主要特征的话,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指出其中之一是明星崇拜现象。明星崇拜现象是尼采所说的“上帝之死”的必然结果,因为被崇拜的明星实际上是诸神的替代物。虽然,这种替代具有超越的意...  相似文献   

13.
明星崇拜是历史的必然南京大学博士生王晓华明星崇拜作为追求完美的活动本身也需要不断走向完善,完成从偶象崇拜到自我超越的转变中国人目前之所以不能理解明星崇拜现象,是因为我们还基本上处于求生存的历史阶段明星崇拜是人类生活从求生存阶段发展到求完美阶段必然产生...  相似文献   

14.
明星崇拜的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星崇拜的文化根源王晓华20世纪是个崇拜明星的世纪:杰克逊、卡彭特、成龙这样的超级明星所到之处都会迅速诞生狂欢的热潮,其热度只有政治崇拜和宗教崇拜才能相比,而且大有超越后者之势。遍布全球的追星者形成了色彩斑斓但本质一致的新族类。明星崇拜已经成为一种生...  相似文献   

15.
黎族原始宗教崇拜的成因及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莲 《新东方》2011,(5):43-46
海南黎族的原始宗教崇拜主要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从黎族五支系崇拜内容入手,从主客观两个纬度来探讨黎族宗教情怀的成因,并分析这种宗教崇拜所深藏的文化底蕴,可以发现其哲学思想的萌芽和服饰文化的形成都与其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豫南养蛇王     
河南省上蔡县齐海乡马安村村民陈海云今年32岁,1岁时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落下残疾:1980年的春天,他从当地一位老中医那里得知,银环蛇是奇缺的中药价格昂贵,使产生了养蛇致富的念头。晚上他做梦生活在一个蛇办世界里,树上爬的,草里藏的,水*;i的,洞里钻的都是蛇,尤如1“蛇的】一国、自己成广蛇王。不久他选择了养蛇致富这条路,队农行营业所贷款2000元,去湖南、奔广年拜师学艺并买回10《}东银环蛇,办起f毒蛇养殖场、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199)年,他瞄准人工养殖肉蛇前景广阔这一行情,在农行的扶持F.创办了占地面积近万平…  相似文献   

17.
龙崇拜与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各少数民族有着浓厚的龙崇拜习俗,崇龙习俗对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所信奉的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在各少数民族所信奉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性力崇拜、精灵崇拜、灵物崇拜、动植物崇拜等原始宗教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成为各民族所笃信的道教、佛教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极大地丰富了西南民族宗教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侗族,最早的祖先崇拜,是对女始祖崇拜,继而为始祖崇拜,族祖崇拜,宗祖崇拜,家祖崇拜。侗族的祖先崇拜主要反映在民间流传的神话里,残存于有关习俗之内。 女始祖崇拜 侗族传说远古时候,有4个“萨并”(Sax biins),①就此音译,可谓“龟妇”,②在坡脚“孵卵”,四个坏了3个,剩下1个,孵出女娃叫“松桑’(songh sangh);又在山麓“抱蛋”,4个损了3个,剩下1个,抱出男娃叫“松恩”(sOngh ngenh)。她(他)俩相婚配,生“蛇”、“龙”、“虎”、“雷”……以及人“姜良”(xangl liangc)、“姜美”(xangl muih)。③这种说法,显然反映了这4个女性,是一伙母系氏族群体,且以“龟”名统其称,同呼曰“萨并”,共是这一族群的直接祖先。早在时而于这里——山脚“分娩”(孵卵),时而在那里——山麓“抱蛋”(生育),过着动荡不定的原始游群生活时代,或曰母系氏族社会初期,已出现于世;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从生理上认识到女性在繁衍氏族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曾经学过一则《农夫与蛇》的寓言: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冻僵的蛇,农夫可怜这条蛇,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身体温暖着它。  相似文献   

20.
清官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司法的冤滥不公,传统帝制社会后期法律监督制度的衰落,也是我国“神判法”的反映。对中国传统司法中的清官崇拜批判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认识到清官崇拜只是人们渴盼的理想,社会的公平与秩序离不开现代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