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华法学》第七、八、九辑分别以最高法院、法典化、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为专题同时推出,表面看来,颇有呼应时下法制建设有关司法改革、民法典立法、法学教育等热点话题之意。但各辑文章之立意,却寻求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保持平衡,追求学术自身的理性品质和深度。第七辑“最高法院研究”专号,专论部分六篇论文,中外各三,中国与西方的比较、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宏观与微观的描述分析,可使读者对法律帝国之心脏———最高法院的旧貌和新颜、内部和外观、静态和动感有较为真切的察觉和感知。第八辑“法典化研究”专号的用意,似欲容纳尽量丰富的观察视角,所刊文章关系到法典化的“先进”国家和后发国家,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作者们或在法典化的文化和政治因素落脚,或在法典化的技术和学术史着墨,或从法典化面临的现状、历史和可展望的前景进入。第九辑“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专号,特稿基本来自2005年春夏之交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的“法理学与法律现代性国际研讨会”。以“国际研讨会”的形式,交流而“较劲”,介绍又借鉴,展现了切磋琢磨的学界真谛。本刊特别选载一组针对《清华法学》这三辑的评论文章,意在对《清华法学》所倡之学风给予呼应,并祈学界同仁就更多的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清华法学》第七、八、九辑分别以最高法院、法典化、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为专题同时推出,表面看来,颇有呼应时下法制建设有关司法改革、民法典立法、法学教育等热点话题之意。但各辑文章之立意,却寻求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问保持平衡,追求学术自身的理性品质和深度。第七辑“最高法院研究”专号,专论部分六篇论文,中外各三,中国与西方的比较、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宏观与微观的描述分析,可使读者对法律帝国之心脏——最高法院的旧貌和新颜、内部和外观、静态和动感有较为真切的察觉和感知。第八辑“法典化研究”专号的用意,似欲容纳尽量丰富的观察视角,所刊文章关系到法典化的“先进”国家和后发国家,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作者们或在法典化的文化和政治因素落脚,或在法典化的技术和学术史着墨,或从法典化面临的现状、历史和可展望的前景进入。第九辑“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专号,特稿基本来自2005年春夏之交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的“法理学与法律现代性国际研讨会”。以“国际研讨会”的形式,交流而“较劲”,介绍又借鉴,展现了切磋琢磨的学界真谛。本刊特别选载一组针对《清华法学》这三辑的评论文章,意在对《清华法学》所倡之学风给予呼应,并祈学界同仁就更多的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清华法学》第一辑至第九辑依次排列在案头的三层书架上,色泽如铭刻青史的磬石,纹样似编织金秀的锦绣,风“虎”云“龙”,若干“符号”,正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恢宏气象。——艰难,坚持而坚韧,尽责方尽善,《清华法学》终于“初九”了。在文武先贤、宋明先哲心目中,“初九”的意象深沉而深远。然而“坚持而坚韧,尽责方尽善”的意味对照这自第一辑至第九辑的《清华法学》却也不难品出。母校清华因梁任公的言说,而确定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校训,用乾坤之道来为《清华法学》第九辑做一个尾注,四海方家当宽恕小子的放肆大胆。  相似文献   

4.
《法学方法论原理》一书藏巧思于弘论,寓灼见于钩深。法学方法论是一门以反思为特质、对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问。关于方法论研究对象,作者提出有四类,即方法及其内在结构和外部关系,客体及其表述之间、客体的表述与主体之间、客体的表述本身以及客体和主体等方面,研究的主题、目的,研究主体的特性。作者认为,法学研究的一般思路需要经历法学疑问、法学假设和法学假说直至法学理论的形成,其中假说是理论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介法律学人,随着年岁渐长,思虑渐深,这几年越来越深入体悟到:在当今中国,欲推行法治主义,必先有人去践行法治启蒙,否则,法治国家的构想终究会化为泡影。有鉴于此,平时闲来也写一些轻松的学术随笔,或发表于博客与报章,或暂藏于私人文档,隔了一些年头,便会蓄了一些篇什,可以裒辑成册,斗胆拿来付梓。这本小书就是继《剩余的断想》之后又一  相似文献   

6.
《论剽窃》一书蕴含了逐字逐句的抄袭、述而不作的编辑、创造性的模仿三种。如果加上原创形式,则构成从抄袭到原创的全景图。我们还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可以发现它也是作文、学术过程的全景图:一、二种"潜伏",第三以书评方式出现,第四是原创。最后,根据这点考察中国当下则结论为博士毕业后开始学术是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7.
《贵州民族研究》创刊四十年来所刊发的民族法学论文272篇,其中民族法制史论文17篇,民族部门法论文78篇,民族法学理论论文85篇,民族习惯法论文90篇。于此作者特对所刊的民族地区法制史、民族部门法、民族法理学及民族习惯法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阶级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作为法学研究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各有利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法学研究提出了平衡各领域关系等新的要求.通过对从模糊理论到法学研究的“模糊”分析方法中法律中的模糊性、价值及相关问题的解析,同时结合相关社会现象实例评判“模糊”的思考方式和分析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有选择的忽略”,既不是“模式化”也非“糊涂”.本文由科普文章启发而论述得出的结论,是法学研究的“模糊”分析方法将作为法学研究方法有益的补充而日渐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我走进这座房子,关上阁楼的木门,我知道,我就是另一个人了。像身后的夜色,摇曳于这座城市里的灯光,关上门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0.
翁里先生新作<国际移民法理论与实践>构思谋篇的立足点较高,信息量较大,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于推动我国移民法律制度的深入研究是难得多见的佳作.  相似文献   

11.
当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结果公告的新闻在中国法学创新网一经发布之后,就有学生看到了这个新闻,并很快打电话告诉了老师刘艳红。是的。老师,这正是刘艳红最重要的身份标签。  相似文献   

12.
陈水扁在大选前,战战兢兢,自感政绩差劣,经济下滑,唯恐难以连任。除了标榜自己是“民主”、“人权”、“自由的旗手”外,又吹嘘自己是个“廉洁奉公”、“光明正大”、能虚心听取选民的心声的人。鼓吹自己是受大陆欺凌的一方“哀兵”,以悲愤之情博取选民的同情的选票。选前,他对选民则处处装出一副卑让谦逊、恭敬顺从的模样。但是,当他用卑劣的手段,以极微弱多数当选连任后,他的脸孔马上从谦虚、顺从,一下就变成凶神恶煞的厉害模样,要把所有曾反对他、  相似文献   

13.
此文思考了“学术打假”中的一些问题,期望能引发学界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红 《统一论坛》2012,(3):13-15
随着马英九的连任就职,联系他第一任期的经历,执政态势又在克隆过去四年的情况:第一年下跌,第二年调整,第三年稳定,第四年提升。现在属于下跌状态,决策施政一再受阻,出台的重要政策接连碰壁。立法机构内党籍民意代表政见不一,党内出现要其辞去党主席的声音,民意支持度一再下跌,社会上批评之声四起,连任就职的“红五月”成为“黑五月”。要达成马英九所说的前四年“拨乱反正”、后四年“脱胎换骨”的目标,可谓是说易行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清官的形象,凝聚着民众对理想政治的向往,甚至往往成为自己生存希望的象征,于是终于幻化为民间政治信仰中高大的“神”,而清官的政治几乎完全是民间促成的。  相似文献   

16.
刘伟 《求索》2011,(4):203-205
在竹内好的《鲁迅》中,"文学"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概念,包含独立品格、自我否定功能和行动机制的思想态度或行为方式。这种"文学主义"是属于"机能性"的,它是《鲁迅》的核心所在,也是理解"竹内鲁迅"的基本前提。竹内好以对"文学"的机能性的理解,来重新界定鲁迅以及与文学的关系,从而构成了独特的"竹内视角"。  相似文献   

17.
当前流行的苗银一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在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的佩戴有其传统与文化,明清起则以白银硬通货为原料制作银饰。白铜作为替代品有其产生渊源,但不能替代苗族银饰的文化精髓。用苗银来称呼白铜饰品,和用盛装女子指代苗族一样,是伴随权力与资本的话语制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反映了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也是十八大形成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作为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情感道德教育的高中政治教材,要与时俱进,及时、自觉地体现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作者陋见,现有高一《经济生活》(人教版)中关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相关表述有进一步补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岑家峰 《求索》2011,(3):257-257
"混混"群体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边缘人,而对边缘人的研究却是社会学需要关注的领域。近年来,学术界开始有学者对这类群体进行关注和思考,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海博士的新著《灰地:红镇"混混"研究(1981—2007)》(三联书店2010年11月版)就是其中一本,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少有的以政治人类学和政治社会学视角分析乡村“混混”的研究著作,立意新颖,论证深刻,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20.
赵曰茂 《春秋》2014,(6):47-48
正老一辈戏剧电影艺术家洪深,除了在戏剧方面的卓越成就外,在中国电影领域也是一位先驱者。他一生共创作和改编了30多部电影剧本,其中绝大部分摄成影片,还导演了9部影片。他在清华学校毕业后,曾赴美学习陶瓷工程,后入哈佛大学改学戏剧,归国后即于1924年取材冯梦龙《情史》中的一篇故事加进《水浒传》人物,创作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化结构的电影剧本《申屠氏》。他还是1925年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的作者。而发表在上海《文学》1934年第一、二两期,并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