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其对两性、婚姻、家庭的看法和行为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本文通过对中山大学学生的婚姻两性观的抽样问卷调查(2002),概括出当前中山大学大学生主要的婚姻两性观的情况及特点,并在与十年前(1992)所作调查的纵向比较和与同时间次开放地区、后开放地区的横向比较中,观照十年来在社会伦理转型以及公众道德观念变动不居和现时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开放地区大学生婚姻两性世界观变迁、发展的规律和趋向,并据此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婚姻两性教育实效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的婚姻焦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新闻媒体热议的话题。然而,在谈论婚姻焦虑的各种表现的时候——无论是城市里的"三高"女性由于无法在当前的婚姻市场中找到匹配的结婚对象,还是经济不发达地区面临剧烈的婚姻  相似文献   

3.
婚姻也像职场,若要获得丰厚的酬劳与职位的提升,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娴熟的职业技巧,善于处理微妙而复杂的人际关系,方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一个“大佬”太太和一个“菜鸟”太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长袖善舞,把婚姻经营得甜蜜熨贴,风生水起,危机时刻巧妙化解,小细节处用心勾勒;而后者却疏于沟通,小家庭里战事频频,争执不断,夫妻感情日渐冷漠,幸福最终越走越远。美满而舒适的婚姻是太太的福利,也是先生的红包,能在职场上叱咤风云的女人,也应该有同样的情怀与智慧经营好婚姻,为自己开辟出一块丰收的园地。  相似文献   

4.
法院的审判工作中,婚姻案件在民事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就新疆而言,婚姻案件占民事一审收案的四分之一,收案数量仅次于合同类纠纷。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以良好的审判技巧处理好婚姻家庭案件,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好司法保障,就成为人民法院及其法官肩负的重要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美满的婚姻,但是世事常不如人意。面对不幸的婚姻甚至家庭暴力,女人,我们是抱残守缺,还是逃离和反抗?  相似文献   

6.
在婚姻生活中,有时你幸福得像花儿一样,而有时又会伤心落泪,婚姻里是否也有规律可循?七年之痒是否存在?心理专家将婚姻分成了七个阶段,同时对每个阶段的感情和婚姻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建议。让这些情感忠告,帮助我们把爱情和婚姻进行到底吧!  相似文献   

7.
自1949年以来,学术界公认我国社会大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变迁。但是如果我们将各个时期择偶标准与社会阶层划分标准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各个时期我国社会成员的择偶标准与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相重合,择偶标准在绝对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相对的不变律——阶层内婚姻。社会成员择偶标准变与不变的实质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阶层内婚既是阶层封闭性的体现,又是促进阶层间走向封闭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而使得婚姻与择偶成为一种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机制。在社会快速转型的大背景下,划分阶层标准的快速变迁既遮蔽了择偶与婚姻不变的规律又使得其作为阶层间封闭机制的功能发生扭曲,但是如果我们结合考虑快速转型期的特殊性,仍会发现这种不变的规律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案情介绍] 张某、李某于1992年6月到某县民政局申请结婚登记并领取了结婚证。2000年5月张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解除与李某的婚姻关系。县法院经初步审查,发现李某在结婚登记时有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之嫌,认为应该由婚姻登记机关先行依法认定。张某与李某的婚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县民政局在受理张某主张婚姻无效的申请后,即立案调查。经调查查明、李某结婚登记之时,确实存在虚报年龄、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决定宣告该项婚姻无效。但执法人员对该案是适用《婚姻登记条例》还是适用《婚姻登记办法》进行处理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9.
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姻登记机关不仅肩负着婚姻实务登记与管理的职责,而且还承担着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等服务任务。无论是婚姻实务登记与管理还是为当亨人提供婚姻服务,都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一起因当亨人不符合办证程序和办证条件要求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而引发的网上投诉,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无论是政府史志、学者论著还是群众认知,对黔桂交界月亮山区姑舅表婚形成的“议牛婚”,特别是荔波瑶麓青瑶“九头牛婚”的研究都定性为对女性压迫及对其婚姻自主权的限制与剥夺。通过充分分析民间法制史资料和习惯规则文化解释角度,发现“九头牛婚”等民间习惯规则实际反映的是生产力落后条件下,对男性婚配权的确保及女性对婚姻自主权争取的冲突,而解决冲突促进当地婚配秩序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民族地区“婚姻包办”与婚姻自觉过程中民间习惯规则的支撑与国家法及其实施机关的引导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1.
1、最有争议的学习--"小姐"老师爱情原本是两个人相濡以沫的甜蜜,当爱和责任都不复存在的时候,坦然说声"再见"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然而,南京一位女士凡林(化名)在丈夫变心后,非但没有选择放弃,反而要拜"小姐"为师学习性技巧来挽救婚姻,令人瞠目。面对婚姻的背叛,凡林准备挽回婚姻,找丈夫谈心,让他发誓以后不再去那种地方。但凡林始终觉得,丈夫之所以变  相似文献   

12.
现代婚姻走向何处吴启华近几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处于上升趋势,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观念新意识对人们的冲击,还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婚姻结构的变奏?是进步还是落后?是偶然还是必然?我们从几个角度做了粗浅的剖析:骇然的百分比从旅顺口区民政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转型,军人婚姻家庭由过去的经济依附型向平等型转变;军嫂越来越注重婚姻生活中的精神需求;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心理容易失衡,这些都给军人婚姻家庭带来了诸多矛盾和心理问题。应该密切关注军人婚姻家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军人婚姻道德教育,提供婚姻咨询和辅导,帮助军人夫妻掌握处理婚姻关系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结婚,离婚,再婚……这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可能遭遇的情况。虽然每个女人在她决定结婚的时候,都是打算和那个人过一辈子的。哪个女人会在新婚的甜蜜中预见到自己的婚姻中道崩殂?可是,命运变幻莫测,当你不得不结束一段婚姻,不得不与另一个人结成半路夫妻的时候, 你还是要坚强面对,相信幸福依然可以重来,并能一路相伴。也许,往日的缺憾会在你的心里加一把锁,孩子问题、经济问题、双方的处事原则等等问题都会令你质疑:这一段缘分能否长久?幸福将如何把握?但是, 能再次选择婚姻,证明你已经走出前一段婚姻的阴影,有了追求新生活的积极心态。至于能否把握幸福,剔除阴影与隔阂,靠的是夫妻双方的调节和整理。  相似文献   

15.
面对婚姻危机,是抽刀断水解体,还是一忍再忍继续?  相似文献   

16.
经济理性是分析婚姻家庭策略的重要视角之一,"理性人"从婚姻的选择、家庭的分工与决策、婚姻危机的处理乃至婚姻的破裂都在权衡成本与效益,力求婚姻双方以及家庭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婚姻主体之一的女性在一系列选择与权衡中会自觉不自觉的遵循"最大化效益"原则,其权衡涉及两个层面:由婚姻组成的家庭整体效益和作为婚姻一方的个体利益。由于女性作为妻子与作为个体"我"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所做出的选择并非始终一致,甚至可能相互矛盾。加之现代社会中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参与度的不断提高,女性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而现代婚姻又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一切使得女性在婚姻决策中常常陷入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7.
闫玉 《前沿》2012,(4):6-8
确立转型期中国婚姻伦理的合理导向,是解决当前婚姻道德失范问题的有效措施。转型期的婚姻伦理应是在吸纳中国传统婚姻伦理道德和国外婚姻伦理道德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符合现代中国人渴望走出婚姻道德困境要求的婚姻伦理规范体系。是以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强调爱情在婚姻中的基础地位、自由与自律相结合的婚姻生活态度、平等和尊重的夫妻关系、夫妻之间互相忠实并相互宽容的情感要求、宽松和谐的婚姻生活状态为主要内容的。  相似文献   

18.
赵辉 《台声》2013,(4):72-74
“任台湾,大陆配偶不管在定居权的取得,还是相关权益的保障方面,都遭到明硅歧视,两岸婚姻之路走得很辛苦。”3月5日,台湾“中华生产党”主席卢月香对记者如此说道。当天,由民政部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主办,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承办的首期海峡两岸婚姻当事人辅导班在福州开班。  相似文献   

19.
[美]朱迪丝.维尔斯特在《必要的丧失》的《导言》中说过一段话:“人的发展之路是由放弃铺筑而成的。我们终身都通过放弃成长着。”在婚姻之中,几乎所有的夫妻都不能做到满足彼此的全部需要。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会使她(他)产生种种理想的婚姻期望,而一当这些期望得不到实现,就可能引起两个人之间的冲突,这可能是婚姻紧张的根源。 婚姻不是儿戏,肢解一个婚姻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而一当婚姻使人的自尊心受到挫伤,是维持现有婚姻,还是走出城堡,就会成为人的两难选择。 一次电话咨询,我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  相似文献   

20.
在前阶级社会中,家族是民族共同体的构成物,与民族(peoples)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民族学家历来很重视婚姻家族的研究,不论是J.J巴苛芬(1815—1887)或J.F.麦克伦那(1821—1881)或E.韦斯特马克(1862—1939),直至当代大多数民族学家,都注重研究这个问题。在婚姻家族调查研究方面取得最大成就的,要称L.H摩尔根(1818—1881),他发现了人类最古老的婚姻家族制度,说明了它们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摩尔根和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