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龚文静 《世纪桥》2014,(8):93-94
本文运用美国科学社会学家R·K·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特质观点,即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等四个规范,在深刻分析黄禹锡事件的基础上,论述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应具备怎样的精神特质才能避免科学欺诈事件的发生,从而为现实中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涛 《学习月刊》2009,(14):6-7
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应当具有的意识和态度。近年来,学术界从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活动主体等多层面.多视角来研究科学精神的内涵.也包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比较等方面丰硕的研究成果.但鲜见从科学的本质特征的角度来探讨科学精神的相关论著。本文在分析科学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来透视、解读科学精神的丰富内涵.认为科学的求实精神、批判(怀疑)精神、实证精神、理性精神、严谨精神、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知识社会学逐步成为主流的科学社会学理论,这种转向肇始于英国爱丁堡学派对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全面解构。爱丁堡学派对默顿科学社会学的解构有其历史背景和必要条件。具体而言,"大科学"的兴起、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兴盛和库恩的社会学思想,为科学社会学向科学知识社会学转型奠定了社会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默顿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科学社会学家。他在本世纪的三十年代写了《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书,书中论述了清教对科学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清教为科学的社会化提供了价值基础。默顿指出:“自十七世纪以来,科学和技术日益争得了一份应得的注意力。科学再也不是一种游荡的运动,只是在不时的发现中找到支支吾吾的表现,科学已获得(社会的)认可并组织起来”。这里的原因是什么?默顿认  相似文献   

5.
科学问题的价值观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内蕴着造福人类、推动文明进程的价值。科学把追求真善美作为自己的基本价值观。科学研究活动的目的、方法、事实选择要受价值约束。科学理论评价活动中充满价值特点。科学的社会建制和精神气质中需要价值规范。科学观问题从根本上说来,是个历史观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默顿的理论和研究贡献,科学社会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最终在社会学体制内部占据一席之地.不过,默顿科学社会的诞生并非无本之木,而有着深厚的基础.具体而言,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建构是以实证主义为认识论基石、以结构功能主义为方法论之本,并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科学的职业化、先驱者们(圣西门、孔德和马克思)的理论探索以及知识社会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的意见》落到实处,有的放矢地抓好非建制单位党建工作,我结合工作实践,对非建制单位党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地调研。总的感到,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非建制单位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但用科学建党的标准要求来审视,还存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不够、党务工作制度落实不严格、研究督导不得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是追求真理的社会活动。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默顿认为"科学家的活动受到在其他任何领域的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严格管制",并由此断言,"科学史上根本不存在作弊"。但这只是默顿的  相似文献   

9.
张星昭 《求实》2004,19(10):44-47
在当代社会 ,由于科学技术的负效应导致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诸多伦理关注 ,由此引发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不断深化。首先在外延上是从求真拓展为臻善 ,外延上的拓展必然导致科学精神内涵的深化。从功能上看 ,科学精神对于科学和社会活动具有伦理规范作用 ,伦理上的规范使得科学精神具有其道德价值。由此使得对于科学精神在伦理视野中的探讨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危机、法西斯和斯大林主义的暴力与恐怖、技术理性和人的异化、时代思潮和哲学范式的转换构成加缪存在主义的社会背景;独特的人生经历激发他对荒诞的思考,生活的激情以及反叛精神确定了加缪的哲学和文学主题;生命哲学、宗教根源和希腊精神则构成加缪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1.
王炳森  籍祥  吕刚 《奋斗》2005,(3):22-23
创新是大学立校之本,也是大学精神之所在。探讨大学精神与其内涵,其宗旨是探讨和揭示置身于大学的人们的意识、思想、心理所表现出来的本质、最有活力的精神特征。是要探讨作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最高建制的大学的内涵的本质属性,从而明确大学的价值目标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马奇与奥尔森关于重新发现制度重要性的思想标志着新制度主义思潮的兴起.马奇与奥尔森强调组织规范与价值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其思想也被称作“规范制度主义”.规范制度主义的理论构建主要包括规范性制度、内生性秩序、决定性价值、整合性组织与恰适性逻辑五个方面.规范制度主义有选择地吸收了旧制度主义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旧制度主义的复归与超越.本文拟从规范制度主义的理论主张出发,探讨规范制度主义的理论特征,并以竞争性的视角探究规范制度主义本身的缺点及其遭到的批评,以期对规范制度主义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邱红松 《学习月刊》2009,(16):122-124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思维方式和理念。作为地税部门.必须以顺应科学发展的潮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始终贯穿于发挥地税职能的全过程。当前.武昌地税局党组重点围绕地税工作的中心任务.按照税务工作的规范管理、文化育人、锐意创新、科学发展的宗旨,高调做事、低凋做人.贯彻落实好省市年初税务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五性”工作:体现在正确地把握好方向.增强组织原则性上:体现在深入探索研究.掌握规律.增强科学预见性上:体现在克服形势主义.  相似文献   

14.
犯罪附随后果在预防前科人员再犯罪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其性质定位不明、类型化程度低、消极特征明显等内在不足,使得其在效用发挥上左支右绌。尤其在要求恪守责任主义的刑事制裁背景下,犯罪附随后果在适用时极易脱逸比例原则、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以及个人责任原则的规制。为规范适用犯罪附随后果,应以科学理念为指导,细化适用条件,构建多元化前科人员救济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道路的开拓,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结果。其中,突破“本质主义”观念束缚,既是思想解放的对象,又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成果。反思“本质主义”观念的理论缺陷和实践危害,总结思想解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同时与“反本质主义”划清界限,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坚持正确的认识原则,对于我们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探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科学观:一种是预设主义的科学观,另一种是相对主义的科学观。前者强调的是科学的确定性,将某种预设前提看作是科学的不变的特征,或科学的本质;相反,后者则更多地注意到科学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认为在科学中并不存在什么神圣的、不可违背的东西,关于科学的一切,原则上都可以改变。前者往往同科学知识的“合理”建构有关;而后者则往往同这些元科学理论的解构联系在一起。一、预设主义预设主义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同寻求确定性联系在一起;二是同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密切相关。预设主义…  相似文献   

17.
郭薇 《世纪桥》2008,(11):141-142
学术腐败现象在当今的学术界日益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术道德的缺失。科学共同体发育的不健全,未形成内化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缺乏学术道德规范体系及相应的学术道德教育;同时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对于学者道德也产生冲击。要遏制学术腐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要从制定完善的学术规范体系和加强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提高学者自律意识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南希·卡特赖特对科学理论进行了实践性的阐发,其科学哲学彰显着自然主义的路径。她反对基础主义的科学观,支持局部实在论;主张科学模型是沟通科学理论和无序世界的中介,从而使科学理论具体化;更提倡运用律则机器与能力实践科学,为科学规律的形成和使用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是科学主体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被抽象出来并反过来指导科学探究与人生选择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理性态度,其核心内涵与基本要求是: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科学精神是创新人才培育的本质和灵魂,是创新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源泉,也是提升创新思维、服务社会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金·默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中层社会学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贡献在西方社会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当默顿的老师帕森斯创建的体系庞大的功能主义在西方社会学界面临巨大挑战、遭受各方非难时,默顿独辟蹊径,提出了中层社会学理论。默顿批评了他的老师帕森斯的抽象宏大的理论风格,"比自己的老师帕森斯更成功地建立了分析理论与经验研究之间的联系"。默顿的中层理论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的调查,"他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替代帕森斯理论风格的一种条理分明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