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知》2015,(1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社会治理""政府治理"等概念,积极推动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基层协商民主,既是我国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地方政府从管理向治理转型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基层协商民主在浙江的实践为例,对此作一些探讨。一、基层协商民主在浙江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国家"权力体系"现代化;二是"依法治国"体系的现代化;三是"民主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可以说,合理的政府权力体系、依法治国体系和民主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合理化、现代化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存在着高度契合,体现了对国家治理理念和实践需求的回应。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要注重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发展基层民主,努力实现党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政治发展的向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质上是一个政治制度现代化的问题,属于政治发展的范畴。中国语境下的"治理"具有多层含义:一是"统治"和"管理"的缩写,二是具有国际通行"治理"概念中的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内涵,三是执政党和政府依然在国家治理结构中起核心作用。现阶段中国主要解决的还是政治现代性的问题,其标志是代议民主制和理性官僚制。代议民主是民主的现代阶段,而协商民主是民主的后现代阶段,我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首先要弄清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和有序性,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理性官僚制旨在实现政府管理的理性化,包括层级节制、合理分工、依法行政等,达成行政过程的非人格化。中国目前最需要的不是破除现代性,直接按照国际上的治理概念进入到后现代,而是实现政治现代化,首先建设现代国家和现代政府;在建设现代性的同时关注一些后现代的结构,逐步实现由统治的一元结构向治理的多元结构的转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命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优越性。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从党的领导的角度来审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现,它内蕴三项民主制度,与党的根本活动方式相关的民主制度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一种"多党合作"而非"多党竞争"制,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管用性;与群众路线相关的民主制度即协商民主制度,它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泛、真实性;与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相关的民主制度即民主集中制,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力、高效性。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国家治理具有人民性、公正性、包容性、法治性等特点,为现代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良性互动奠定了现实基础。现代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演进历程顺应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时代发展要求,随着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民主制度化程度的加深,二者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二者内里相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良性互动中,以政党协商、政府协商、基层协商和网络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路径选择,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以政党治理、政府治理、基层治理和网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民主既是一种政治理念,又是一套政治制度。在借鉴西方民主理论成果和开发中国传统政治资源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将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径。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定了协商民主的社会主义规定性,明确了协商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二是将协商民主视为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内的体现,谋求协商民主广泛化、多层次、制度化的实现机制。在实践层面,协商民主制度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增强了公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以协商促进民主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改革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协商治理: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7,(2):32-39
以民主选举为重心的村民自治面临三个问题:一是村民自治从参与到选举的扭曲,村民自治变成村官自治,民主的本质被掏空;二是精英牟利和民众权益被损害,村民自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目标遭破坏;三是以民主选举为重心带来精英主政以及"封闭式决策",造成村级决策的合法性脆弱。以协商治理为重心的村民自治的比较优势在于:一是以协商治理为重心更能体现村民自治的民主本质;二是协商治理更能促进村民自治中村级公共事务决策的合法性;三是以协商治理为重心的村民自治提升民众的政治效能感,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一是要搭建日常协商治理的平台和载体,二是要加强农村协商治理的程序化、制度化建设,三是要提升民众的协商治理意识和能力。唯其如此,才能促进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提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强调要实现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由此看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已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将协商民主理念、程序与制度纳入政府决策过程从而构建协商决策模式,是当代中国政府决策模式创新的重要选择,也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6,(6):20-24
在当前应对基层治理困境的过程中,协商民主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各地党和政府形成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协商民主形式。作为一种治理型民主,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在参与主体、价值目标、发展方向和治理绩效上存在较强的耦合性。相对于"权威裁决式"的治理体制,"协商对话式"治理在价值禀赋、治理机制和运行效果等方面均具有良好比较优势。充分应用协商民主技术,整合多元主体的意见和要求,达成社会共识,能极大地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在基层治理中推进协商民主的途径和方法就在于:坚持多途径培育公共理性和社会精神;坚持调整存量和培育增量的"两手抓"的战略;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坚持多元社会主体的协同配合;优化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供给;坚持提升基层群众的协商能力;坚持完善协商民主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导向的城市治理有利于城市的和谐稳定,有助于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从理论视角上看,协商民主嵌入城市治理具有逻辑的必然,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从目前发展现状上看,协商民主视角下的城市治理在社会认知度、参与度和制度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从协商民主导向城市治理的实践路径上看,应重点从协商治理城市的主体能力、重点领域、关键问题三个层面抓起。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的发展促成了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诞生。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新时期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与之前的双周座谈会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折射出后者是对前者的扬弃。在未来的征程中,双周协商座谈会应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专题协商,搞好"上层"与"下层"的互动,大力加强协商文化建设,突破全国政协,在更大的范围付诸实践,善于吸收西方协商民主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有效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等层面形成的政党协商、立法协商、政协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领域协商等多样化的实践形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应当直面现实,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采取有效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7,(2):20-26
国家治理的本质是协商治理,协商治理的趋向是良政善治。国家治理的旨意与协商民主的内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即利益均衡是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一致的目标追求,公平正义是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相同的价值取向,主体平等是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同一的根本原则,公民精神是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共同的理念诉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协商民主提供承接载体,反之,发展协商民主也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架设运作平台。即,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为国家治理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过程中公共决策的质量,有利于国家治理过程中公共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够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疏通协商渠道、拓展操作场域、提供坚强保障。因此,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具有逻辑上的内在契合,二者在结构上是一种互动与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不是简单的概念变化而是理念的升华,社会治理的理念包括了"法治"、"共治"、"善治"三个方面。协商民主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形式,对于实现社会治理的三个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树立协商于决策之前的理念,建立协商于决策之前的机制,探索多种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增强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代表性,以协商民主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协商民主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协商民主的理论本质是政治行为主体在多向度的政治"交互"过程中对信息进行传播的过程,这突破了传统政治学理论中协商民主单向度的"参与"视角。信息传播的优劣决定了协商民主过程的好坏。政治行为主体在信息传播中可采取的行动策略是诚实或隐瞒,不同的行动策略会导致不同的协商结果。公道德和私道德约束不足、各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不均衡及参政党派参与方式形式化是协商民主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困境。通过改进现有道德约束体系、推进政治公共信息公开制度、创设政党监督体系来解决信息传播困境,可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并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治理"是需要较为严格界定的一个学术概念。现代化治理与中国传统治理难以毫无矛盾地共享"治理"一词:"治理"是一个具有特指含义的现代概念。中国传统的治理,指的是治国理政的一般事务。作为现代概念的"治理",是在古今揖别之后,才出现的现代理念与现代事件:民主、法治的现代国家机制,是现代国家的治理体系;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多元共治,是现代国家强大治理能力的保障。中国既需要在现代转变的条件下,确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也需要在激活国家、社会与市场活力的情况下,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推动学术界以更为审慎的态度使用"治理"一词,以明确中国现代发展的历史任务与当下目标,并提供更加可信的"治理"话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正>尊敬的____先生/女士:为了持续跟踪国内外基层治理与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主办、《理论与改革》协办的第二届"基层治理与协商民主"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9年5月  相似文献   

1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使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既不同于中国的古代治理,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治理,而是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国家治理中,高度重视和运用了独创性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成胜于西方民主形式的独特优势。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浩大的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擘画了治国理政的宏图大略。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渠道。积极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协商有利于推动治理现代化、发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优越性。但是,社会组织协商也可能出现"失灵"现象,诸如协商群体极化、协商过程裂化和协商结果异化等。导致社会组织协商"失灵"的原因有:社会组织的自利行动取向、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失灵、社会组织协商的制度缺陷等。规避社会组织协商"失灵",需要做到三个方面:加强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协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协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