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政府法制》2006,(6):1
新闻背景最近,做善事的“好贪官”忽然多了起来,首先让人想到的是“用受贿款扶困济贫”的湖南省临湘市原副市长余斌,现在,“好贪官”的队伍中又多了一个文建茂。2004年12月23日,湖南省君山区人民法院对余斌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一、被告人余斌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5年执行,并处没收财产6万元。二、依法将被告人余斌受贿所得9.5万元及10万元违法所得予以追缴,上缴国库。”2005年7月7日,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与前者不同的是,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教育局原局长文建茂拿他做的“善事”与法律讨价还价,并得到了实惠——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上诉后二审法院在认定文建茂的捐赠款可以抵扣受贿款、收受相关单位礼金属于人情往来的情况下,判决上诉人文建茂犯受贿罪,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执行。出狱当晚,文建茂在家放鞭炮、办酒席大肆庆祝。(有关详情请参阅本期《“受贿济贫”是与非》一文)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新田县教育局原局长文建茂受贿案发人深省。这令人想起《法制早报》先前报道过的湖南省临湘市原副市长余斌受贿一案,余斌在庭审中提出,他所收受的财物中近15万元已被用于扶贫帮困、社会赞助和公务活动,可不以受贿数额认定。然而,法院判决认为,因余斌收受贿赂的行为已实施完毕,其赃款去向不影响受贿罪的构成,故余斌提出其所受财物中用于公务部分不应以受贿数额认定的观点法院不予采纳,但可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在同一个省的两个类似案件中,都有所谓的将受贿所得的赃款用于捐款的事实,然而,两者的判决结果大相径庭,文建茂受贿一案,法…  相似文献   

3.
贪官都是一些无耻之徒。湖南省临湘市原副市长余斌,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共计22.5万元。但余斌向法院出示11份票据和数十份证言,证实他所收受的钱财中有15.47万元已被用于扶贫、社会赞助和公务活动,以此“证明”自己“不构成受贿罪”,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行为开脱。河南省郑州市南曹乡原乡长樊淑玲受贿索贿85万元,为了给自己开脱罪责,竟然在法庭上哭喊“我受贿是为了准备扶贫”云云。本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多的时候是用于税收宣传中,而在这两个贪官的口中,却成了自己受贿的遮羞布。湖北省乡镇企业培训中心原副主任王毛弟,在单…  相似文献   

4.
前沿话语     
“赃款公用”不能免责湖南临湘市原副市长余斌在受贿过程中,将部分财物在案发前已全部以单位名义用于帮助下岗工人过年、支援贫困乡镇水利建设等,引发了“余斌将私受钱用于公务是否属于受贿”的激烈争议。陈爱和在《新安晚报》发表文章认为,受贿者做了“好事”,不仅意味着将非法收入捐赠慈善事业,还意味着通过“无偿付出”,也朝自己脸上贴了金。这种“挂羊头卖狗肉”,一方面因受贿行为给国家造成了祸害,另一方面又要借机捞取美名,实乃双重不义。对于“私受钱财用于公务是否属受贿”的争议或怀疑,其实是一种只要目的正当就可以不顾手段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南通市交通局原局长管贵方,因受贿锒铛入狱,对称他为“贪官”,直觉得“冤”得慌。他说:“我还算不上是贪官。人家送钱给我,我本来是不要的。我要人家带回去,人家不带。我总不能不讲人情,驳人家的面子呀!”一番道白,人们不得不“由衷”慨叹:原来贫官也“做人难”,有一本“难”经哪!  相似文献   

6.
6月15日,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被控受贿犯罪一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作为继陈希同、成克杰、程维高等省部级以上高官后落马的又一大贪官,刘方仁被查处的事件成为反腐领域又一颗重磅炸弹。  相似文献   

7.
理非 《法庭内外》2006,(2):33-36
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余斌因为受贿9.5万元,同时还有10万元违法所得,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和其他受贿案件不一样的是.余斌承认自己收过他人钱财,却证明其中的lO余万元已用于扶贫帮困、社会赞助和公务活动,余斌认为这部分钱不应认定为受贿数额。案情经媒体披露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热烈讨沦:有人认为,余斌已经构成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也有人认为,像余斌这样将别人送来的贿赂款用于公益事业,是难能可贵的“好官”。不应该受到刑事处罚;还有人把讨论的话题延伸到一些社会弊端,而许多观点是建立在对案情本身并不完全了解的基础上的。为正视听,记者在案件审理结束后。在湖南岳阳对本窠审判长和余斌本人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8.
一场关于一位贪官是否“廉洁”的争论,在安徽阜阳市的干部群众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位因受贿而被判10年的贪官,竟有人在网上公开为其狡辩:“以其行政级别及所掌握的权力和所受贿的数额综合评估,他还算是百里挑一的好干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在网上、网下议论纷纷。办理此案的检察官一怒之下,在省城主要媒体上用专版刊发万言长文,逐句痛驳。我完全同意这位检察官的观点,因为功是不能抵过的,同时贪官也不能“坏里挑好”等等。所以,在网上为贪官进行辩护的办案律师的观点,在我看来是说不过去的。不过,事情有些意外的是,报道接着说,“争论…  相似文献   

9.
贪官的眼泪     
陈国忠 《检察风云》2014,(22):29-29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笔者对媒体关于贪官忏悔的报道格外留意。他们“言辞恳切”,一把鼻涕一把泪痛心疾首的样子,颇能搅动人心。最近亲历的案件,引发了我对贪官所谓认罪、忏悔的更深思考。前阵子,宁夏固原市一名科级干部受审,大致案睛是:被告人利用掌管国家扶持项目及资金分配的便利大肆收受贿赂,受贿金额40多万元,获刑八年,这样的案情,在发达地区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国家级特困地区的固原也算得上“小老虎”了。  相似文献   

10.
余斌,原湖南临湘市副市长,几乎在一夜间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余斌之所以被关注,因为在他的身上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矛盾和悖论:在一些人心中,他是一位“劫富济贫”的“好官”;在法律面前,他又是一个因“受贿”而被判刑的“贪官”。而他所引发的争议,也远远超过了好与坏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吴贻伙 《江淮法治》2013,(24):28-29
10月10日,阜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太和县原县委书记刘家坤及其情妇赵晓莉涉嫌共同受贿2929万余元一案,在宿州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庭审中,人们惊叹刘家坤伙同赵晓莉在短短6年时间里就创下迄今为止安徽贪官受贿数额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元月6日至8日,成千上万名玉林市民不约而同的涌向市中心的南江会堂,亲眼目睹了昔日威风八面的原玉林市委书记李乘龙受贿及财产来源不明案的公开审理。随着公诉人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控诉,李乘龙这位巨额受贿和不能说明财产来源高达1000余万元的“广西第一贪官”,丑恶面目昭然于世。他是采取什么招术大肆受贿敛财的呢?令你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13.
高粱 《检察风云》2005,(1):14-15
从“夫妻共贪”的角度看,今天的贪官与古代相比没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唯一不同的是,古代夫妻受贿后朝廷只砍官老爷的头,而在今天的法治社会里,却出现了夫妇同入监牢的奇观。确实,从近年来官员腐败案件看,“贪内助”帮助官老爷受贿或者直接受贿,导致贪官夫妇一同在法庭上“唱戏”  相似文献   

14.
黄祺 《政府法制》2013,(31):38-39
本来是审贪官,却让风马牛不相及的中国科学院“恶心”了一把——近日,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因涉嫌受贿受审。9月10日,张曙光在北京市二中院法庭上供述,他将受贿的巨款用于为参评院士做准备,因为这个事情“需要用钱”。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1日,受湖南省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委托,新田县法院在新田县看守所对原新田县教育局局长文建茂宣读了二审判决书。二审法院在认定文建茂的捐赠款可以抵扣受贿款、收受相关单位礼金属于人情往来的情况下,判决上诉人文建茂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新京报》12月15日)  相似文献   

16.
时下贪官受贿不是新闻,贪官“拒贿”也不是新闻。疯狂敛财200万元的广东省普宁市原市委书记丁伟斌有“拒贿四招”:当场拒收,事后回赠,事后退还,节后上缴。一段时期平均每月受贿10多万元的江苏省南通市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原主任向新明有“三不收原则”:不熟悉的人送钱不收,敏感期不收,事没办成不收。盗亦有道,“拒贿”的贪官有着“辩证”的受贿观,即不能不收,也不能全收,前者是因为贪,后者是因为怕。究竟哪些能收哪些不能收,各自都有自己的“体验”:有的收小不收大,化整为零,防着被“一枪放倒”;有的收大不收小,…  相似文献   

17.
卿裔 《政府法制》2006,(3):10-11
纵观2005年大大小小的贪官们所说的话及写下的忏悔词,其中不乏“经典名言”,值得玩味。这些“名言”有的是贪官们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的脱口而出, 有的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有感而发, 有的是在忏悔书中的真情流露。别看这些贪官的话有的令人捧腹,有的让人作呕,还有的使人啼笑皆非,但是,“言为心声”,听其言,可以观其行,这些话都折射出贪官们的心态和灵魂,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他们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日进万元的重庆巫山县原交通局长晏大彬贪污受贿案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不仅因为贪官贪得无厌,还由于此贪官落马,带有很强的喜剧性,既不是上面查出来的,也不是下面揭出来的,而是被房屋漏水"漏"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29和30日,涉嫌受贿400余万元的湖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王道生(正厅级)一案在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在做最后陈词时,王道生声泪俱下地表示:“我的所作所为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儿子。他今年才26岁,受过高等教育……但因为我,上梁不正,使他在思想上受到了污染。作为一个父亲,我非常后悔自己的违法行为把儿子也卷了进来。我请求法庭对我26岁的儿子王健依法从轻处理。”其恳切的痛悔言辞让人动容,但是他们父子曾经联手索贿受贿,甚至连破产企业都不放过的犯罪行为,又实在让人无法宽容。仕途坦荡突起波澜王道生,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  相似文献   

20.
沈栖 《检察风云》2013,(9):32-32
杭州市大贪官"许三多"的丑恶嘴脸尚未褪出人们的记忆,长沙市又曝出"六多局长"顾湘陵。这名长沙市规划局原副局长兼市政局局长因钱多、房子多、情人多、行贿人多、受贿次数多、受贿方式多而被称为"六多局长"。10年间,他悄无声息地敛财6388万元,平均日进近2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