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额诉讼程序所追求的是一种不需要法律技巧的简易和效率,符合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目标,有利于当事人“接近正义”,获得司法救济.我国新《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小额诉讼制度,为彰显该制度简速、便民的功能,应当通过司法解释制定专门适用于小额诉讼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2.
正义的程序是实现理性的保障、是民主的基础 ,同时 ,程序正义是区别人治与法治的分水岭。程序正义作为一种观念或价值取向 ,要求我们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改变传统的诉讼观念 ,树立一种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逮捕作为我国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在无罪推定原则之下,其本身的正当性及如何实施是正当的问题不无探究的必要。作为一项诉讼制度,逮捕应当纳入到整个刑事诉讼中予以审视,满足程序正义的要求。理论上需要对逮捕作为国家强制力行使的正当性提供解释和支持。一、程序正义理念的提出程序正义的观念起源于13世纪的英国,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规定“除依据国法之外,任何自由民不受监禁人身、侵占财产、剥夺公民权、流放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惩罚”。其中即蕴含着正当程序原理。1354年爱德华三世颁布的法令规定:“未经法律正当程序进行答辩,对任…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院审判方式改革几乎都是围绕着如何最大限度缩小法官权限、抑制司法能动性而进行制度构建的,但实践表明,将诉讼简单化为当事人双方对立,审判权无所作为,以维护“形式正义”,背离“实质正义”的所谓“正义”是不存在的,针对审判改革的现状,有必要进行反思.否定职权主义,绝对不等于否定法院职权的作用,而是需要对其加以规制,进行扎实而具体的程序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被追诉者享有对追诉者的讯问保持沉默或拒绝回答 ,不自证其罪的权利。沉默权确立的伦理基础是人性 ,观念基础是权利本位观念 ,理论基础是人权理论和功利主义理论。沉默权具有保障人权、体现程序正义、实现诉讼结构平衡的价值。我国应建立自己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听证制度的功能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行政听证制度的功能探析王周户*柯阳友一、引言听证(hearing)一词,本意为诉讼上应听取他方当事人意见的制度,它渊源于英美普通法上自然正义观念的听取两方面意见之法理。最初仅用于司法权的行使,作为司法审判活动的必经程序,谓之“司法听证”(judici...  相似文献   

7.
学界关于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关系问题的争论历久不衰。在刑事法领域,实体正义乃是刑罚的理想实现,程序正义则是使被追诉者的基本权利获得保障。实体正义的实质是一种分配的正义,因而需要对分配者进行制约。程序正义的第一法则是其可参与性,亦即实体正义的实现应当是个人意志参与诉讼的结果。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既对立又统一,两者实现的最高状态是“和谐正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正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强基计划出台,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随之告一段落。近年来,强基计划进展顺利,试点学校不断增加,审视其正义问题有其必要。立足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经验,结合戴维·米勒的社会正义原则理论,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强基计划在目标设计中彰显了“应得”的正义原则;严格的招录程序设计体现出程序正义之价值;全面把握招考改革经验、屏蔽复杂背景影响和多程序协同推进则强调规避“制度背离”。然而,尽管强基计划坚守程序正义,却在不同正义原则之间顾此失彼;尽力规避的“制度背离”实际上也难以避免。强基计划的进一步发展还需从平衡正义原则和防范“制度背离”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现代诉讼程序强调程序正义、司法独立,传统的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存在则恰恰与上述理念背道而驰,从而造成了两者间难以调和的冲突。本文拟从现代诉讼程序理念的进路,在审判委员会制度与程序正义、司法独立、直接言词原则、审判效率及专业分工五方面,对审委会制度进行检讨。然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暂无法废除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情况下,提出对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在改革方向上向"司法化"回归、向"顾问化"转变。  相似文献   

10.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诉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诉讼程序正义是正确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条件.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中,公司利害关系人是诉讼的原告,公司积极股东和公司应是诉讼的共同被告.应当通过建立新的举证责任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来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11.
程序正义理念的发展经历了漫长时期。随着人类文化的融合,人们对程序正义的认识逐渐趋同并集中体现在国际公约所确认的众多司法准则之中。无论是学者的理论还是国际公约,平等价值映照下的控辩平衡是程序正义最重要的制度设计。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相较而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控辩关系失衡,应进行制度上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证据法学是研究证据规则的学科,它是以诉讼活动为基础并存在于诉讼活动中的,以刑事诉讼为例,刑事诉讼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受认识论的指导,因此,证据法学也是以认识论为其理论基础的。另一方面,程序正义论也是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只不过认识论与程序正义论处于不同层次而已,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是以认识论为原则,以程序正义论为例外。  相似文献   

13.
司法错误是反衬转型中国司法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司法转型的宏观背景下,随着理论界对西方法治国家的程序制度经验,尤其是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引介,程序性违法及救济逐渐受到普遍关注,刑事程序法学界开始以程序正义为理论基石、以程序制度的完善为研究契机,较为广泛地探讨程序性司法错误的防控,但晚近关于司法错误的研究动向却表现出感性、凌杂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等现状困境。鉴于此,未来的理论走向不仅应张扬刑事司法错误在透视实践、变革制度、深化理论等方面的研讨意义,同时反思进路应更为实证、系统与本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英国民事司法改革撼动了英国传统的诉讼文化,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其成功经验与相关理论对于正在开展民事司法改革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在介绍和评述英国民事司法改革的背景、目标及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对我国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并提出应在明确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特点的基础上将域外经验与本土资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实体正义到程序正义的流变,程序正义逐步占据了话语主导权,但程序正义却在实践中失范,其中程序性制裁的缺失是重要原因.程序性制裁建构了违反程序的责任后果,维系了程序正义,实现权利的救济.应当在分析程序性制裁的构成要件的基础上,以比较法的视角,对我国本土的程序性制裁制度建构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治理论认为,刑事诉讼的价值应该以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为应然取向,但是在我国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功利性质的"工具主义"却成为刑事诉讼价值的主导,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立足于我国现实社会的复杂现状,我们应该对于刑事诉讼价值取向进行重新思考:纯粹的工具性价值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必要对其进行否定性评价;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的保障性价值虽然是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的应然取向,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国法治建设的复杂现状中同样也没有市场,因此必须对两种价值观念的转化进行路径研究。具体思路是,通过制度设计全面"修正"司法实践中我们一向坚持的工具性价值理念、赋予辩护人以"实质辩护权",以推动刑事诉讼价值理念向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7.
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何者为第一性价值的问题,涉及到正义相对于特定的社会的实现程度。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以及程序正义自身的价值,最合理的选择是确立程序正义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诉讼法学界对司法改革的研讨逐步深入,作为对实践呼声的回应,诉讼效率问题又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刑事诉讼效率应具有双重内涵,一要符合诉讼经济原则,二要满足人们对司法公正的要求。诉讼效率与司法公正密不可分,二者理应是一致的。对于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可用两句话概括:提高诉讼效率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证;过度追求诉讼效率则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因此,“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应当是处理效率与公正关系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9.
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都是诉讼追求的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目标 ,程序公正优先原则是要求我们在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发生冲突而且必须由一方作出牺牲的时候 ,程序公正应当居于优先照顾的地位。程序公正优先原则维护的是司法公正、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 ,同现代法治和民主具有内在的、天然的联系 ;它排斥的是干扰司法自治的社会和政治权力 ,与专制和独裁势不两立  相似文献   

20.
信赖利益的保护有赖于法律在实体和程序上作出规定.我国刚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只作出了实体上的规定来保护信赖利益,而忽略了程序上的规定,这是立法上的一大缺憾,更不符合程序正义理论.<行政许可法>中行政许可撤销程序缺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应增补行政许可撤销程序,以期完善我国信赖保护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