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满洲青年联盟(简称"满青联")是否是"协和会"前身的问题,学术界尚未有明确定论。从时期上而言,有倾向于"协和会"前身为自治指导部的说法。本文从《满洲评论》对"满青联"与"协和会"两机构的报道为线索,追踪两者之间的潜在联系。认为从组织形式与殖民教化功能上而言,基本上可以认定"满青联"与"协和会"的先行后续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篇将日方新史料《在满日系共产主义运动》引入《满洲评论》的文献解读,通过关东军宪兵队对《满洲评论》的记述,看待关东军眼中该刊的同人体制与编辑委员会,对照关东军宪兵队指认的“共产主义嫌疑”与该刊登载的文章内容。在合理解析《在满日系共产主义运动》的性质与史学价值的基础上,考量《满洲评论》在伪满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自治指导部的成立,橘朴以其顾问的身份,积极主张"满洲"建立"新国家",并提出了"分权自治"的国家构想。作为日本近代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家,橘朴以中国社会存在着极强的自治传统认知为基础,主张利用中国的家族、行会等传统自治组织的同时,在自治指导部的指导下,实现所谓的"人民生活的保障",建立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依附于日本的"满洲新国家"。橘朴的"满洲新国家"自治构想,支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满洲电业株式会社的发展历程、代表性发输配电设施、伪满洲国覆灭时的状况。纵观"满电"的发展史可以发现,这既是高度垄断的电力生产、管理机构,也是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重要经济支柱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中国东北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显示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生机与活力,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一体 化方兴未艾, 区域经济合作已然成为时代的潮流。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缘优势, 相同或相近的文化、政治、经济特征 决定了东北成为新兴快速发展地区的可能性。而东北亚作为亚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体化的趋势渐渐显现, 东北地区在东北亚的独特地缘优势决定了其必然有所作为。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一年多了, 制度创新成为这个阶段 的主旋律。我们把东北振兴置于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这个视角下提出了东北地区一体化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 联动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国策的急剧膨胀,大批日本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尤其是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更是加剧了日本移民的涌入。至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不包括军政人员,全东北已经有150余万的日本移民定居。就中作家近百人,他们绝大多数人站在殖民主义的立场上,记录了殖民主义者眼中的“满洲”风光,描摹了他们作为统治阶级一员对“满洲”新大陆的“美好憧憬”。藤山一雄可谓最典型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作为"伪满洲国文坛"的主要作家之一,大内隆雄青年时期受中国左翼文学思想和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影响,任《满洲评论》主编时积极关注中国革命的问题,在评论中表现出左倾的立场及理解。同时,投身于大连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先后主持两个左翼文学杂志,在其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因以上活动卷入满洲共产党事件被检举后转向。对伪满建国表现出的有良知的态度与其左翼活动的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8.
佐藤大四郎是伪满洲国时期时事评论周刊《满洲评论》的主要编辑之一,也是这一时期在华活跃的日本左翼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橘朴的"新重农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佐藤先后赴绥化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实地考察与调研,推出了东北农村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有些至今在日本学界仍享有广泛声誉。本文梳理了佐藤对橘朴理论的承继与发扬,结合东北农村运动的实践,勾勒了他的人生与《满洲评论》的情缘。  相似文献   

9.
日本侵华时期,大批日本左翼转向作家,迫于各种缘由来到中国东北,在殖民主义政权猖獗之时,他们在文坛上留下了众多的殖民主义色彩的“标识”。牛岛春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她以一个“满洲国”官僚太太的身份目睹了“满洲”殖民政权的衰微,又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纤细笔触诠释了统治民族眼中的异地异风异人。本文力求从历史叙述的角度揭示“左翼转向作家”牛岛春子笔下的“民族协和”景象,以资为剖析日本殖民主义政权的侵略政策提供一个历史的昭示。  相似文献   

10.
"假名文字论"是近代日本文字改革运动的产物,"满洲假名"是它的变异形式。在这一期间假名文字论者经历了从内到外的艰辛历程。但是战后假名文字论者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原因在于"假名文字论"始终未能得到日本国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满洲国”期间,日本为巩固其统治,大力推行对东北人民的奴化教育。奴化教育的重心就是强制推广日语教育。日伪当局通过建立“新学制”、强制开设日语课、增加日本人教师、编纂教科书、实施日语检定考试、开设日语学校等手段,对“满洲国”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殖民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垂直一体化的发电、输配电、售电三个环节对伪满洲国的电力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揭示出了伪满洲国电力产业政策的畸形性及掠夺性。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侵略,制造的傀儡国家,而决非"独立国家"。就其国民经济而言,亦是作为日本宗主国经济的附属物而存在的殖民地经济,并非是独立的形态。伪满洲国的电力产业政策同其他经济政策一样,是日本法西斯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也只是由于电力产业具有国民经济基础的特性,使得电力产业政策居于伪满洲国统制经济政策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3.
"满洲建设勤劳奉仕队"由日"满"共同推出,有青年队、女子队、学生队之分,是一项独立的移民侵略政策。从组织形式看,可分"长期勤劳奉仕队"和"短期勤劳奉仕队"。"长期勤劳奉仕队"包括"报国农场"、特设农场、米谷增产班等。此类人数较多,与一般农业移民无异。女子队属"长期勤劳奉仕队",但原则上是作为青年男子移民的配偶出现的。"短期勤劳奉仕队"时间较短,主要以学生为主,如医疗特技队、畜产指导队等。1942年后,"短期勤劳奉仕队"基本停止,伪满"勤劳奉公"运动则取而代之。"长期勤劳奉仕队"制度则坚定地向农业定居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15年《中日民四条约》签订后,日本依据商租权条款在中国东北投资设厂,结果遭到历届中国政府与人民的强烈抵抗。为维护"满蒙利益",日本最终全面入侵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1932年以后,为彻底解决在中国东北的土地权益问题,日本开始整理"商租权"。在此过程中,日本人的土地掠夺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半数以上的商租权转化为伪满洲国《民法》上的所有权。本文分析了商租权整理的条约依据、国内法依据以及进行的程序,揭露了商租权整理的殖民主义实质。  相似文献   

15.
“新京”(长春)发电所是“南满电”和“满电”的代表性火力发电设施之一。本文以“新京”(长春)发电所为中心,在介绍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吞并范家屯、公主岭、郭家店、四平街(四平)发电所以及长春商埠电灯厂和吉林电灯厂等中国民族电力企业这一基本事实。“南满电”和“满电”的电力垄断与掠夺行为,又为诸如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满洲化学株式会社等特殊(准特殊)会社进一步掠夺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源准备了条件,提供了动力基础,进而支撑了日本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6.
伪满成立后,颁布了殖民史上独一无二的《人权保障法》。通过对法律文本的解读,本文批驳了日本右翼史学家美化《人权保障法》的观点,还以结社权和通信自由为例,揭示了日本殖民统治下人权实态与法律规定的严重背离。可以说,伪满洲国任何冠冕堂皇的法律文本都掩盖不了三千万东北同胞生存权受到根本威胁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伪满协和会是近代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时期由日本侵略者勾结汉奸在伪满洲国发起成立的政治组织,分会既是协和会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协和会开展活动的主体。1935年2月第一次调整协和会分会规则时,只调整了分会设置原则。1937年8月的第二次调整则对分会规则进行了全面调整。其目的都是为适应日本侵华政策的时局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和会在伪满殖民统治的作用。经过这两次调整,分会数量大幅度增加,其恶劣行径所影响的范围也日趋扩大,给中国东北社会及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建立殖民统治的"新国家",极力策动内蒙部分上层人物、分裂分子组织武装,乘机暴乱,大搞民族分裂的"独立"、"自治"运动。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为稳定殖民统治,对内蒙古地区的管理形式采取了以蒙古"王公为中心"体制的所谓"民族自治"的怀柔政策。当伪满洲国各级政权完全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时候,便开始废除传统的蒙古王公制度,实行"特权奉上",蒙古王公享受了两个多世纪的特权被彻底剥夺。  相似文献   

19.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殖民主义者为束缚、禁锢中国妇女的思想,便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王道教化",以消除她们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斗志。成立伪妇女组织,对中国妇女进行严密的控制,强迫她们为日伪军义务服务。逼迫中国妇女为娼,使中国妇女惨遭残害和蹂躏。但广大的中国妇女并未因此而消沉,他们或拿起刀枪奔赴战场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或愤然挥毫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标榜殖民统治的正当性,日本侵略者刻意鼓吹在伪满洲国实行所谓的"地方自治"。在实行的特别市和市制中,设置了"自治委员会"和"咨议会"等议决和咨询机关,为其蒙上了一层"进步"的色彩。然而当我们深入对其进行考察后发现,伪满洲国所设计的"地方自治"充满了虚伪性,它无法掩盖日本侵略者对伪满洲国统治的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