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章波 《当代世界》2016,(11):38-41
正2016年9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日内瓦就叙利亚停火协议达成一致,叙利亚问题似乎赢来了和平解决的曙光。但随着美军"误炸"叙政府军和人道主义救援车队遭袭等事件的发生,美俄两国再度翻脸,甚至有剑拔弩张的风险。不过,这种冲突仍在双方的管控范围之内。2013年9月,美国和叙利亚先后接受俄罗斯提出的化学武器换和平倡议,美国放弃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2015年10月20日,美国和俄罗斯签署了在叙利亚领空相遇的谅解  相似文献   

2.
一、克里赴俄谈合作共商应对叙危机 5月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抵达莫斯科,展开就职后首次访俄之旅。有舆论指出,克里此行旨在同俄罗斯领导人充分交换意见,改善僵持中的美俄关系除商谈反导问题和经贸合作外,美俄还就应对叙利亚危机进行了重点探讨。克里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时表示,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有重大共同利益,包括保持地区稳定和阻止极端势力活动,希望双方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访问期间,克里同俄方达成共识,同意在日内瓦举行新的国际会议,争取通过对话方式实现叙利亚和平。  相似文献   

3.
黄蕊 《当代世界》2013,(11):83-84
一、叙配合销毁化武,民求安宁乱难止9月29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表示,遵守安理会相关决议,销毁化学武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0月7日致信联合国安理会,建议组建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联合国联合代表团,落实禁化武组织9月28日决议和安理会决议,以尽可能安全的方式按时消除叙化武。美国国务卿克里10月7日表示"这是一个良好开端"并对叙利亚政府的服从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18)
正8月16日,俄罗斯一架图-22M3远程轰炸机从伊朗哈马丹机场起飞,对位于叙利亚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阵地进行了轰炸。美国官员表示,俄罗斯与伊朗进行军事合作对他们来说并不意外,但俄罗斯战机从伊朗机场起飞让人始料未及。据说这是二战以来,外国战机首次从伊朗起飞执行军事任务。普京的战略手法向来不受地域和时空的羁绊,这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与俄罗斯博弈时总产生那么  相似文献   

5.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以色列密切关注伊朗在叙利亚的影响、戈兰高地局势以及叙利亚境内重型武器流向等议题。以色列独特的犹太国家地位、对叙利亚反对派的不信任以及叙利亚问题本身的敏感性,使其不愿大规模直接介入叙利亚内战。因此,以色列虽不断动用战机对叙利亚境内的一些军事目标进行空中打击,但没有派地面部队直接介入叙利亚战场。同时,以色列积极游说叙利亚问题相关各方,尤其是俄罗斯和美国,力图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未来,以色列仍需面对戈兰高地问题、与黎巴嫩"真主党"关系以及俄罗斯在叙利亚防空体系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沈孝泉 《当代世界》2013,(10):44-47
二战后,跨大西洋的欧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密切的结盟关系,也是对全球事务产生极其重要影响的大国关系。值得关注的是,冷战结束后,欧美关系面临严峻挑战又成为全球最为复杂多变的大国关系。欧美关系受到严峻挑战的最新例证是不久前双方在对叙利亚动武问题上产生的矛盾。2013年8月21日发生的"使用化武事件"给僵持不下的叙利亚内战增添了新的变数。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采取军事打击行动惩罚巴沙尔政权。对于这样一场难以得到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1)
正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奥巴马思考的逻辑是基于能避免什么,而不是能获得什么。而普京的"领先"也还停留在纸面上。叙利亚局势的复杂程度,已非美俄两国所能完全掌控。俄军队出其不意地在叙利亚反恐以来,国际问题学者中出现过有关普京与奥巴马,谁在战略上技高一筹的讨论。有人赞普京为地缘政治大师,也有人称其莽撞行事,"抢得了驾驶席,却不知道要把车开向哪儿"。纽约大学俄罗斯问题专家马克·加莱奥蒂曾撰文称,莫斯科最强大的武  相似文献   

8.
<正>11月24日,土耳其击落一架正在叙利亚执行空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任务的俄罗斯战斗机,引起土俄关系空前紧张。俄罗斯总统普京谴责土行动犹如"从背后捅刀",充当"恐怖主义的帮凶",并将"严重影响土俄关系"。土俄关系的恶化是土耳其外交面临的一个新的重  相似文献   

9.
在2018年3月的总统大选中,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获得超高支持率并赢得连任。普京受到俄罗斯选民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让俄罗斯人重新找回了苏联解体后丧失的优越感和自豪感,给了民众安全感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当然也与他没有对手有很大的关系。普京胜选后面临的挑战很多,最重要的是如何振兴经济和为俄罗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由于短期内无法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和制约。俄罗斯将继续把"向东看"作为其外交的重心,中俄关系将继续高水平运行。  相似文献   

10.
正"新冷战"基本上属于地缘政治战略框架下的战术之一,俄罗斯也明白"新冷战"是美国需要俄罗斯随时配合随时转换的真假戏,重点是平衡欧洲的孤立主义、新欧洲主义与中国的崛起。俄美希望进行"新冷战"主要是舆论宣传范围,而两国持续走向正常化则是国际局势的需求。西方国家因为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行制裁,俄在叙利亚展开交军事出击扭转局面,美国领导北约国家在东欧与波罗的海集结重兵,不论是普京还是奥巴马都宣称美俄进入"新冷战"状态,但此时俄美"新  相似文献   

11.
叶青 《当代世界》2013,(10):40-43
自叙利亚化武危机爆发以来,叙利亚局势就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随着叙利亚接受俄罗斯的提议,申请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战争的乌云似乎暂时离叙利亚而去,中东的局势得到了一定的缓和。回顾一个月来叙利亚危机的发展历程,既可以从中透视出中东地区格局演进的一些趋势,也再次证明国际合作和政治谈判才是解决叙利亚问题和中东问题的正道。  相似文献   

12.
于英红 《南风窗》2013,(22):81-83
10月1日,禁化武组织刚刚登陆叙利亚,10天后就获奖,而且还不知道明年能否完成销毁叙利亚化武的任务。诺奖委员会这个赌注未免下得有点大。10月11日,挪威诺奖委员会宣布,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因为其在消除化学武器方面所做的广泛努力"而摘得和平奖。一般来说,机构获奖招致的负面评论少得多,但是禁化武组织还是感受到缺少掌声的冷落,显而易见,本次禁化武组织获奖的背景事件(叙利亚销武)容易被牵涉方和局外人找到可资圈点之处。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普京总统执政后,俄罗斯新政府在内政外交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目前俄罗斯基本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伴随着经济复苏的脚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由于北约新战略出台,美国退出<反导条约>,"9·11¨"国际恐怖主义袭击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国际局势动荡不宁,调整中的俄罗斯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艰难和挑战,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核大国、军事科技强国的俄罗斯执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其外交走向何方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为改善国家形象并扩大全球影响力,使公共外交在外交战略中得到强化,公共外交组织趋向多样化,对西方国家采取"吸引"与"说服"的策略,对独联体国家采取"操控"但同时弱化意识形态的策略。俄罗斯强化公共外交的主要原因有: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国际舆论环境的恶劣。考察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公共外交战略的基本状况,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公共外交应突出扩大文化多元和平等参与的理念;加强新媒体建设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注重外交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9月30日起,在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要求下,俄罗斯开始对叙境内的"伊斯兰国"实施空中打击。随着俄罗斯的介入,历时五年的叙利亚危机进入了新的阶段,政府军稳扎稳打收复失地,反政府势力开始从大马士革周围等地逐步退却。俄罗斯为什么会主动介入叙利亚危机,俄罗斯的介入又会如何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6日,统一俄罗斯党在伏尔加格勒举行了关于俄罗斯南部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地区间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普京提议,为了凝聚支持统一俄罗斯党的政治力量,需要建立广泛的全俄人民阵线。普京的这一表态立刻引起俄罗斯国内外广泛热议。  相似文献   

17.
雷志华 《南风窗》2012,(16):34-37
中国希望和平解决争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不是"打"出来的。但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要有打仗的准备,没有保卫自身利益延长线的军事能力,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中国增强军事能力不是为了打仗,而是要确保利益受到合理的尊重。首相表态启动钓鱼岛"国有化"程序,外相高调宣布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日本政府似乎摆开了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对冲"的架势,这些外交动作在中日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5月中旬,美国国务卿克里和助理国务卿纽兰相继到访俄罗斯。时隔两年之后,克里不仅同拉夫罗夫举行了俄美首次外长级公开会晤,还例外地在索契同普京总统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会晤。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高官俄罗斯之旅向外界释放出俄美寻求缓解紧张关系的信号。由于长期积聚的深层矛盾和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新问题,俄美关系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俄美关系调整对乌克兰走出危机的影响极为有限,乌克兰危机长期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奉行整体超脱、局部退缩战略,通过组建"中东战略联盟"、扩大军售提高盟友防务能力,以背后掌舵的方式维持在中东的存在和影响。俄罗斯抓住机遇,政治上以"阿斯塔纳进程"和"索契进程"为抓手,扩大在叙利亚的军事和外交影响力,构建俄罗斯—土耳其—伊朗"欧亚三角联盟";军事上通过扩大在叙利亚、埃及、苏丹、索马里、黎巴嫩的军事存在,打破美欧在中东事务上的垄断权,与美欧形成军事平衡;经济上通过与沙特、卡塔尔、阿曼、科威特等中东油气大国合作,构建新的石油与天然气供应联盟,扩大在中东的经济利益。展望未来一个时期,美俄在中东地区战略博弈将呈现"俄进美退"的特征,域外大国在中东的经济影响力呈现"亚洲进、欧洲退"的局面,地区大国自主意识增强,中东地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一、克里就职美国国务卿,奥巴马发表2013年国情咨文 2月1日,约翰-福布斯·克里接替希拉里成为美国新一任国务卿..克里就任国务卿曾遭到来自保守共和党的反对美国保守政客批评克里对反美国家的外交立场偏软,尤其是在对以色列态度和伊朗核问题上,认为克里的政策可能会过于放纵伊朗,而对盟友以色列却不温不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