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信市场一直以平均每年44%的高速度持续增长,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全球各大电信公司都瞄准中国市场,认为中国是21世纪最大的也是最后的电信市场。我国电信市场一旦开放,外国大企业便会蜂拥而至,中国电信业已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产业之一。因此,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中电信业的开放成为谈判的重点、难点。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基础电信协议》的生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电信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进程,因此,中国电信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正式一员,这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再要一步.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国内的市场从此要向世界开放,随着进入障碍的减少,境外企业将利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占领中国市场.这将大大恶化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我国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2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今天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长,而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台湾业界目前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十字路口,似乎也在重新衡量"开放"的价值。IBM台湾公司总经理许朱胜指出,台湾需要更加开放的环境,包括政策法令上的开放和心态上的开放两个方面。他认为只有开放才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吸引各地的优秀人才,造就台湾经济未来的竞争能力。许朱胜在3月23日举行的"IBM论坛20005"上发言时表示,台湾未来经济的发展自有其优势所在,但要审慎分析核心竞争力,不能自外于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5,(9)
<正>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主旨演讲,阐述了迈向命运共同体"四个必须"的原则,重申了中国在前进道路上决心、理念和政策的三个"不会动摇",详细解释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亚洲是世界的亚洲,中国是亚洲的中国,更是世界的中国。无论是亚洲,还是中国,就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讲的一样:"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的新未来,就必须要将亚洲共识凝聚得更多,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最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白酒新机会与新挑战并存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家、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为中国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信息交流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201 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很多优势产业都开始放眼于世界这个更庞大的市场。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世界主动为中国敞开的市场将更加广阔。同时,不断开放的中国市场正在面临着外资加速度式的长驱直入,国内市场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在酒精饮料市场,众多国外洋酒品  相似文献   

6.
黄孟复 《人权》2013,(4):4-5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今天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人权论坛自2008年以来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六年来,世界各国的人权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人权部门官员每年一次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世界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积极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北京人权论坛已成为探索人权发展模式、交流人权保护经验和展望人权美好前景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权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易水 《创造》2019,(6):57-61
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679亿元到2018年首次突破90万亿元,我国不仅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大跨步赶超,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多年达到或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实践证明,中国能够实现今天的发展成就,对外开放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声音     
“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的10年。”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2011第4届中国开放论坛上表示。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各种各样的高峰论坛接踵而至,笔者也有幸多次聆听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和铿锵之声。在人民大学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业内专家开始谋划中国金融崛起之路;在北京大学“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高官名家纷纷点拨“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展望大国经济适逢快速崛起的良机,中国或许将很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或许十年后经济总量就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10.
苏进博 《群众》2022,(24):21-23
<正>举办进博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到2022年11月,进博会已经连续举办五届,成为集纳各国精品、展示全球创意、融合发展智慧、催生合作机遇的国际舞台,开放功能更加关键,平台优势更为突出,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11.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马凯在第二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上对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五个要:一要大幅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市场开放和公平准入,构建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  相似文献   

12.
"海峡法学论坛"自2003年开创以来,至今已先后举办了七届学术年会,论坛以其开放包容的学术品质、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及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在海内外法学交流和理论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已经成为推动两岸四地法学界共享成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周蕊 《小康》2018,(13)
正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全面开放"新格局,其主要影响集中在国际贸易、智能科技、金融投资三个领域。中国市场的潜力已经是毋庸置疑,中国的高速发展已经让世界侧目。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贸易体,但中国向发达国家的进口额一直大于出口额。同时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中国需要具有"国家品牌,国之重器"的企业大量  相似文献   

14.
义乌市自1982年在全国率先开放小商品市场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目前,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拥有营业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商位4.2万个,经营28个大类、10万多种商品,市场成交额连续11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义乌市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市”和全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的重要平台。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占地20平方公里的中  相似文献   

15.
正4月11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十届海峡论坛将于6月中上旬在福建举办。据马晓光介绍,这是十九大之后首次举办的两岸大规模的交流活动。两岸主办单位已经开始了筹备工作。今年的论坛将于4月中旬开放网络报名。报名的具体时间和有关详情可关注海峡论坛官网。海峡论坛从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迎来了回顾总结、面向未来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17,(12)
正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有人说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了,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美国皮尤中心2009年9月公布的民调显示,在全球参与调查的25个国家中,有13个国家大多数民众认为中国将取代(或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主要超级大国。皮尤中心2012年6月公布的民调显示,在全球参与调查的21个国家中,41%的受访者将中国列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而认为美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受访  相似文献   

17.
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每年都会邀请中国领导人和10余批外国政要出席论坛年会,这一种长期、固化的特色和模式与达沃斯论坛的模式有所不同。对比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的定位上应突出三大特色,即助力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持续关注新兴经济体,搭建更为开放、包容的公共外交平台。这些特色应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及日益改善的软硬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世界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也纷纷来华抢滩登陆。尤其是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在外资政策上更加开放,欧、美国家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大量资金涌入中国,外资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然而,当国外直接投资急剧增加的时候,对中国的环境是否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中国是否会成为“污染天堂”,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污染天堂”假说外国直接投资(FDI)大量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动机很多,说法之一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较低,…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1,(12)
正未来,中国还当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各方共同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今年世界上首个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4月18日至2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恰逢论坛成立20周年,年会主题为"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年会聚焦了中国发展走势、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合作等多项议题。  相似文献   

20.
唐捷 《思想工作》2005,(7):26-28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今年已经达到19%,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在一定意义上进入大众化时代。但这个“世界第一”背后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已经凸显。今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20.71%。仅内蒙古地区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已达40.05万人。就业已经成为我区大学生们面临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