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2月26日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各地也举办各种活动,表达中国各族人民对这位新中国缔造者的一片深情。在本期杂志上,我们发表了一组有关文章和图片,简要介绍了他的生平业绩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今日韶山》一文是由本刊派出两名记者专程赴湖南访问了毛泽东的故乡——韶山而发的专稿。读者可从中了解这位农民儿子的成长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以及他家乡的变迁。一百年前的12月26日,韶山村一个农家诞生了一个男孩,后来他勤奋学习,投身革命洪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战争史几乎就是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的全部。从这个世纪初年一直到1949年,战争就从来没有在中国大陆上停息过。世界史上罕见的漫长战争必然孕育出丰硕的军事思想。毛泽东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军事思想就是在上世纪的战争风云中诞生的。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是连他国内外的对手也不否认的事实,但这样一位“兵家”却不愿拿枪……“我没有想到打仗”湘人历来有尚武精神,自曾国潘的湘军剿灭了起自广西的太平军之后,“无湘不成军”的民谚便不胫而走,就连毛泽东的父亲也是以从军所得为资本发了家的。但在30岁之前,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时事》杂志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拥有很多读者。江西只有4000万人口,平均每年却有30万《时事报告》系列刊物的读者。刊物对读者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个中学生,家里贫困,订不起杂志,他就向同学借,把重要的文章抄下来。我们非常受感动,让学校送刊给他。二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读者评刊俱乐部每期将摘录三位读者朋友关于杂志内容的评读意见,一旦被选登,朋友们将获赠价值100元左右的礼品。我是在书报亭购买到2006年1期的《中国女性》杂志,我特别喜欢这期的主打选题:“慢生活宣言”,她让我更加懂得生活:“新‘没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2000年《民族工作》出版第1、2期之后,我们附发了读者调查表(评刊表),读者朋友们回函的热情出乎我们的预料,字里行间倾注了对这本杂志的关爱和理解、支持,感激之余,我们以墨江县读者黄江华一句朴实的话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动力,那就是“将《民族工作》办成大家都爱看、想看的杂志。” 许多读者在来信中给编辑们出谋划策,并兼评工作质量。这样的评刊形式我们将坚持下去。本期首先摘登部分读者给本刊提出的建议。 北京读者孙向敏:《民族工作》是一本综合性文刊,能使广大读者做出各种选择,这一点我很喜欢,但作为一个北方人,…  相似文献   

6.
《今日海南》杂志自2009年开展读者有奖评刊活动以来,得到全省各地读者的积极参与,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办刊建议。在此,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活动的读者朋友表示真挚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一、征稿启事 湖南省衡阳市的曹国志读者来信建议我们“刊登投稿要求”。关于征文启事,我们曾在1999年12期,即改版前夕刊登过,但面对不断增多的新读者,这显然不够。非常感谢曹国志读者的提醒,我们会在以后出版的杂志,我在别的媒体以广告的形式,不定期刊登征稿启事。我们追求公开性办刊,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赐稿。在此,我们先行谢过。 《今日中国》中文版是一本经济社会综合性新闻月刊,承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深入、理性、前瞻的姿态,对今日中国的各个层面进行及时、充分报道。我刊关注社会正义,百姓呼声,大力提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我请你喝茶”是香港人爱说的一句话,人们的接洽、会面多在茶楼进行。香港人注重隐私,加上居住空间狭小,一般很少邀人造访住处。对徐炽的采访是在他家中进行的,这是因了我刊推广人陈平先生及曾钰成议员办事处张彩嫦女士的帮助,在这个办事处,《今日中国》杂志定期摆放,供居民取阅,包括徐炽在内的一些社区居民都是我刊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巧遇“哲人科学家”张香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概是1993年秋 ,我意外地接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一位老先生(恕我记不得他的名字了)的电话。他告诉我 ,他有个熟人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退休老干部。该人近日找他 ,说外地有位读者 ,对我的文章和思想十分感兴趣 ,拟最近来京 ,很想拜访我。这位老先生还说 ,他的熟人再三央求他 ,希望我务必抽时间见那位读者一面。老先生提及的文章是《哲人科学家研究问答———李醒民教授访谈录》 ,发表在上海《世界科学》杂志1993年第10期上。该文由我两年前发表在长沙《求索》杂志(1990年第5期)的一篇论文改写而成 ,论文原…  相似文献   

10.
普天同庆     
本期欣逢新中国诞生三十五周年大庆。早在半年以前,我刊同仁就着手研究本期的编辑计划,大家都想在这一期里使读者看到新中国三十五年来的巨变,又能分享我们迎接这节日来临的无比喜悦。但是,我们的祖国这样大,如何来报道呢?还是选择一个省,即以小见大吧。选择哪一个省呢?大家琢磨好久,最後确定了河南省,因为中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1.
读者是刊物的知音! 读者是刊物的后盾! 读者是刊物的上帝! 有了读者的支持,有了读者的爱护,有了读者的信赖,我们就有了办好刊物的信心和力量。为了进一步广结刊物朋友,加深刊物和读者的友谊,发挥《人大研究》杂志“宣传人大理论、研究人大理论”的作用,我刊特举办“《人大研究》杂志首届‘知音杯’阅读竞赛”。 一、参赛范围 凡热心阅读《人大研究》杂志的全国读者(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干部、职工除外),无论是否订阅《人大研究》杂志,都可  相似文献   

12.
本刊启事     
因封面排版及印厂晒版问题,致使我刊2011年7期(总第354期)出现印刷错误。我刊发现后,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立即请报刊发行部门停止发行该期刊物,并组织重印重发。但仍有部分作者收到了错印的干刊物。对此,我们深表抱歉!没有拿到重发刊物的读者,可以与杂志社联系,我们将免费给您调换杂志。  相似文献   

13.
蒋建农 《新东方》2006,(6):57-60
在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时,诗人臧克家一次在接受采访中套用过去塾学里赞颂孔子的话,写了这样一幅字:“大哉毛泽东,大哉毛泽东。毛泽东之前没有毛泽东,毛泽东之后谁若毛泽东!大哉毛泽东,大哉毛泽东。”言词间透映出诗人的独特感触和浪漫情怀。在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之际,回顾毛泽东的传奇经历,不知何谓“诗”的我,竟也不由得对诗人的感触产生了共鸣。一、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百二十多年以前,韶山一处坐落在偏僻山坳里的普通农居,诞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毛泽东。正像那首被后人争相咏唱的歌曲中所写:“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他不仅在实践上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人民获得了翻身解放,使我们的国家初步繁荣昌盛。而且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学说有重大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的时候,重温毛泽东的光辉思想,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我在学习中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5.
今日韶山     
韶山,人口10余万,每年却有近百万人去那里访问、旅游。韶山,总面积仅210平方公里,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是很小的一块地方,但在中国地图上,却很容易找到它的位置。这一切都是因为韶山诞生了中国近世的一位伟人——毛泽东。100年前的一天,也就是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韶山农村上屋场的  相似文献   

16.
敬爱的读者们:明年一月係我刊创刊三十五周年,为广泛听取你们的意见,切实改进杂志,我们擬在一九八七年的杂志上增闢一定的篇幅选登你们的来信——包括对本刊三十五周年的祝愿;与《中国建设》认识、友好交往的回忆订阅本刊而增进对新中国的了解与友谊,旅游观光感想;特别是你们要求杂志增加哪些感兴趣的报道以及如何改进杂志的意见等。本刊过去得到你们的热情支持,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在本刊三十五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热忱希望你们继续给本刊以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从1993年4月,我加入农工党的第一天起,就与《前进论坛》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前进论坛》的忠实读者,我亲眼见证了杂志的成长、发展和进步。她如同一位师长、一位好友,时常陪伴在我身边,给我新知,给我鼓励,给我力量。《前进论坛》如同一位亲切随和的老师,让我对党派工作越来越有感情,也越来越熟悉。拿到每期杂志,最先看到的是中央领导在一些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这是农工党的高层声音,这些让我们能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时代就充分展现出来。现在重温青年毛泽东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广大青少年如何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和小平同志南巡谈话都提到,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在我党七十多年历史中,“左”在中央占统治地位几乎近三十年。党的先后十二任领导人中,就有六位犯过“左”的错误。尤其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他是从反“左”斗争中崛起的,晚年又重蹈“左”的复辙,这种现象不能不弓愧我们的深思。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与失误,经验与教训,是我们党史的一部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和宝贵财富。因此,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曾遭到“左”倾路线的严重打击与排斥。然…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待业女青年,也是《中国残疾人》杂志的忠实读者。当我从杂志上看到国内这么多残疾人生活在幸福中,看到残疾人保障法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的反响,我感到高兴和自豪。可是我们山区的残疾人仍然得不到重视,招工因种种条件而被拒之门外,这与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亚的政策相距大远了。一想起这一些,我就心灰意冷,再想到自己就更苦恼!我没什么手艺,也不会写作,至今白白浪费了几年光阴,是一个无用之材。爸爸为我以后能自食其力地生活,操碎了心,依然四处碰壁。现在我对一切都失望,也没勇气去战胜这一切。前途茫茫,路在何方?望指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