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它包括优越性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优越性的具体内容,以及发挥优越性的基本思路、方式和战略性措施。这一切对于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缺少科学的理解,一方面以为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建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可以全部自然地得到发挥,把社会主义理想化,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绝对化;另一方面,当社会主义在发展进程中出现困难和挫折时,又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认识上的巨大反差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思绪,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与信念。因此,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便成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优越性试作一些理论上的分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规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明确论断后,理论界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取得了可喜成果。本文就邓小平认识和阐发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思想、观点,再作进一步探讨。一、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意义上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其思想核心是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根本的优越性。起初,邓小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拨乱反正,主要是批判“四人帮”的“穷社会主义”谬论,正确说明应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早在1978年9月,…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系统地、全面地和完整地阐述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这光辉理论的主线.就是邓小平同志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新旗手,用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无畏的精神、围绕搞清楚“真正的社会主义”和“真正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再认识,再审视,再选择和再完善,探索出了一条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坚持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亦即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一条基本理论线索,就是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①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②这是小平同志作出的不容置疑的理性判断.他曾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干革命几十年,工人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连温饱都没有保障.于是他便发出了一连串的质疑:“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③“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  相似文献   

5.
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不顾事实,肆意攻击和丑化社会主义制度。方励之说什么:“我们这三十年做的事情,总的说来是不成功的”。王若望说:“不要羞羞答答硬劲强调社会主义优越性”。其实,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已不是新问题,几年前有人就提了出来。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乘机在这个问题上作文章,把这个问题搞得更加混沌,致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动摇。为此,更有进一步澄清的必要。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就在于它能容许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波折,社会主义遇到暂时的困难和挫折,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一些人开始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对社会主义缺乏科学的理解,是认识的偏差。要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我们必须思考社会主义的实质与现象,区分以下四个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是关系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的重大问题。那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少数“精英”,抓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和体制中有待改革的弊端,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肆鼓吹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而我们自己队伍中的一些人,看到东欧国家的剧变和国内经济生活中的暂时困难,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疑虑。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共产党人熟知的结论、深信的真理。但是,最近一个时期,某些干部和群众,甚至个别党员干部,竟对此产生了困惑和疑虑,这究竟为什么?联系实际学习《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使我们认识到:导致困惑和疑虑的原因之一是认识上的两个“偏差”和一个“反差”,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理解的“偏差”,对两种不同制度社会现实认识的“偏差”,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思想上的“反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观点,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独有的一些经济现象,澄清认识误区。本文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就当前争议较多的剥削问题,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明”四个字第一次赫然写在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政治文明的提出不仅开辟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认识的新境界,而且为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为此,我社特邀请省内部分领导、专家、学者就“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撰写文章。作者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编发了一组有关“政治文明”的资料。这些对于人们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理解我国未来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提高对政治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里讲的社会主义本质的“本质”是何含义?应当如何理解?是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利于对邓小平同志这一理论的领会和贯彻。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对“本质”的理解是值得商榷的。 许多同志把邓小平同志讲的社会主义本质中的“本质”的含  相似文献   

12.
景红 《发展论坛》2001,(10):19-20
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目前,共同富裕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与共同富裕相联系的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均衡,个人收入悬殊等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进程中越来越突出。那么,如何看待理论上的阐述与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反差呢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悦 《求实》2001,(Z1)
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 ;所有制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当前的形势面前 ,有必要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所有制 ,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上的差异。广义地说 ,它是指人们对各种经济资源 (含有形的和无形的 )的排他性占有状况 ,其中特别是对生产资料 (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经济资源的占有状况。在这种对“所有制”的广义理解里头 ,所谓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 ,即是狭义的“所有制” ,是传统的“所有制”。狭义的“所有制”无疑仍然具有重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阐明,搞社会主义,就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说:“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全民所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51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过去,在“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建设有中日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人们必然会提出一个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学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成了无的放矢,就抓不住它的精髓;我们在建设业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就不可能真正坚持走自己的路。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尚存在着大量未解决的“必然王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正式的、权威的定义。它是我们党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果单纯从字面上去理解,那是很容易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讨论的新进展孔圣根路惠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且作了明确回答。如何正确科学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一直是理论界关心、...  相似文献   

17.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和当前的一些思想问题,反复学习理解这一论断,初步认识到了其重大意义。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丰富之一,就是把改革推到解放生产力的高度,纳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形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  相似文献   

18.
南巡讲话是小平同志五年前留给我们党、我们人民和我们国家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无价之宝。在这个讲话中,小平同志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从理论上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是我们国家解放以来长期困扰我们的理论问题。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究竟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也曾争论不休。由于长时期“左”的影响,人们总认为只有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学术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历史、现实和潜在的因素进行了认真研究,初步形成了共识,回答了一些现实思想问题.但是,对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却未能予以圆满的解答.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过去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在经济上的差距依然存在;也由于国际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时有反复;还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规律缺乏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注重研究怎样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任何理论成果要被人们普遍接受、掌握和运用,都有一个从了解到理解、从认知到认同、从深化到转化的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不例外。尽管这个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出已经三年多了,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仍有一些难点问题困扰着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无疑是对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好的帮助。为此,我们从调研和读者来信中梳理出一些问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作了如下解答。———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