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介质和手段,互联网已经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在网络监督中,网民是网络舆论的主体,他们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时时处处对党和政府官员一举一动进行监督。使得网络监督越来越成为常态化,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的形式。网络监督改变着我们的政治生态,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不愿面对网络监督,不会应对网络监督,导致一些小事酿成大事。有限责任变成无限责任,工作陷入被动,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使得党和政府形象受到损害。因此,对待网络监督,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其对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防范和处置好网络监督事件,主动引导网民,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先锋队》2011,(11):47-48
北京处级干部任免实现全程透明化,每名拟化处级官员和每道任免环节.均通过网络信息“共享”.组织人事部门可实时监督。前不久,北京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监督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开通。  相似文献   

3.
论民问网络反腐及其疏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民间网络反腐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民间人士通过网络,促进了一批问题官员的迅速被查处。民间网络反腐,彰显了民众利用网络对公务人员进行监督的良好效果。但是,该监督方式在发挥良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规范和疏争。  相似文献   

4.
牛敏 《学习月刊》2009,(3):17-19
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因受到网络草根的监管而落马,不少人也开始反思:网络监督如何更有效?网络反腐怎样才能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5.
近牟来,借助网络的力量.一批腐败官员相继落马.互联网成为百姓行使监督权的新渠道.网络监督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入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13):78-8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许多地方干部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网络恐惧症”,担心个人信息、工作疏漏或违规行为会被网络曝光而一发不可收拾。最近一项有关“当代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的调查显示,网络已成为普通百姓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舆情的监督作用正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7.
网络监督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产生的新的舆论监督形式,它具有较强的快捷性、自由性、公开性和曝光性,监督力度也更大。尤其是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官员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马欣 《党史文苑》2009,(12):25-27
网络监督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产生的新的舆论监督形式,它具有较强的快捷性、自由性、公开性和曝光性,监督力度也更大.尤其是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官员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春 《廉政瞭望》2007,(10):15-17
内部申报,隐私还是隐私 近年来,为了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监督官员的一系列措施,这些监督措施涉及官员们的隐私,涵盖了官员的个人收入和家庭财产,官员个人事项比如婚变等。但官员借隐私权的掩护进行腐败的行为并没有减少,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沈亮  魏娟 《廉政瞭望》2010,(8):19-19
“监督官员者”将被监督 现在,若是用人失察,倒霉的将不仅是被查的贪官,选拔官员的组织部、干部考察组、监督官员的纪委,也将为此付出代价,遭到问责。这是3月31日公布的,由中办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责任追究办法》)中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11.
“晒”工资、“晒”收藏、“晒”心情……在网络上,“晒”就是公之于众的意思。江苏省宿迁市也将官员的“述职述廉”报告“晒”于互联网——张贴在政务网中,供社会监督,成为宿迁政务公开的一道新风景。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中国,统治者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整顿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对官员的监管体系,除了法律监督,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即对官员言行进行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3.
当今官场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官员把自己的妻儿送到国外定居,而自己孤身一人在国内做官,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裸体做官”,简称“裸官”。 “裸官”作为网络热词蹿红,也就最近的事。直接原因是,2009年11月25日,深圳市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明确提出,“裸体官员”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部门的班子成员  相似文献   

14.
古人有句话叫“学而优则仕”,在当代某些官员身上,演变成了“仕而优则‘学”’。这类官员包括政官和学官。有些政府官员觉得没点学问点缀拿不出手,肚里有货没货都忙着发文章、出书赶时髦;有些学者官员本是学者出身,但耽于行政工作无暇顾及学问,却又舍不下学者之名,也沦入学术南郭先生之列。于是就有大学校长论文抄袭、作协副主席找枪手代笔、不识五线谱的银行行长被诩为音乐天才、屡获诗歌大奖的县委书记原来只会写打油诗的种种怪相!  相似文献   

15.
石珉 《先锋队》2010,(1):58-59
俄罗斯:晒财产 钉照片 继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倡议建立官员财产年度申报制度,并带头在网上晒收入后,2009年6月10日莫斯科市又实施了一项监督官员腐败的措施——民众可将不满意官员的照片“钉”在政府网站的“耻辱板”上。这一招立竿见影——投诉马上得到解决。虽然不少人颇为担心此举可能导致公报私仇,但更多的人为俄政府惩治官员腐败又迈出一步叫好。  相似文献   

16.
国内速读     
《当代贵州》2011,(29):8-8
宁夏将编制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流程图”;七成涉事党政部门或官员主动回应网络监督;10年问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监督不断传出令人振奋或令人震惊的消息--或由于监督信息的发布,或由于网络力量的集聚,或由于网络民意的压力,一些违纪违法官员被做出相应处理,一些失误的决策被及时予以纠正,一些事态的演变因民心所向而得以改变,一些制度性建设因舆论的力量而得以推动……网络监督也因此赢得了许多掌声.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14,(24):16-16
@薛家明:弹劾制度的提出,主要针对当前官员的监督难题——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从制度设计上看.建立、完善弹劾制度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延长上级的监督触角,避免监督的缺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同级、下级的监督硬起来,遏制一把手腐败。  相似文献   

19.
郭庆晨 《党课》2010,(1):124-125
让官员申报个人家庭财产,有人不满意;让官员公开配偶及家庭成员的职业和职务,有人不满意;让官员接受“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有人不满意……不满意的人当然不是别人,  相似文献   

20.
连宗 《廉政瞭望》2014,(9):62-63
香港延迟退休反对声小,或许也是因为,在香港,官员在位不在位,差别没那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