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音人生     
枫苑斋 《党课》2009,(1):100-101
在外工作多年,虽都以普通话交往,但总觉得不如老家话说着自在。古今千年,日月轮回,一生在外都改不了乡音的屡见不鲜,唐代大诗人贺知章不就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么?  相似文献   

2.
台胞丁焕清先生,1927年生,广东兴宁石马人氏。丁先生自1950年退居台湾后,一直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今年7月,他不顾年迈体弱,回到阔别整整50年的故乡。笔者感其大海般深沉的赤子情怀,就台海局势、祖国统一、中美关系等问题采访了丁焕清先生。 问:你离开家乡50年了,先谈谈你回家的感受,好吗? 答:这次回乡,应验了古人说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虽少小离家,但乡音未改。自踏上家乡的土地,一种浓浓的乡情、亲情就充溢心间,这种情怀只有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才能体味出来,也只有…  相似文献   

3.
<正>回故乡过年,最爱听的是乡音,最爱吃的是家乡饭,最爱端详的是老行当。但是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乡音正在消失,家乡饭味正在变淡,老行当不见了踪影。家乡概念正在消失,怎么才能记得住乡愁?可否从记住故乡风物开始呢?先说方言。贺知章在公元744年辞职,告老还乡,时已八十六岁,背井离乡五十余载,驻足村头,他感慨万千,信笔写下了《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中有一句"乡音无改",离家半个世纪,不改乡音,足见乡音已融化在诗人的血液里。现在都推广普通话了,普通话该普及,但是独具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一个问题,从哪里改起?从中央改,还是从地方改,从司法制度改,还是从选举制度改,或者从其他什么地方改?有时候,人们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基层的领导人身上,希望他们能闯出一条新路,然后可以得到肯定和推广。就像最近四川巴中自庙乡公布了政务开支明细,大家就在探讨此事在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上的可能性。但我认为,我们不能把政改的希望寄托于地方的基层官员身上。  相似文献   

5.
你说我说     
《学习导报》2011,(10):62-62
通货膨胀就像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但对于管好通货膨胀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温家宝总理"两会"期间会见中外记者时说 大会中会小会,会会有我;你说我说他说,重复也要说;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谁去落实 我们无法为孩子们准备一个伟大的未来,但我们可以为未来准备一批伟大的孩子。——六一寄语  相似文献   

6.
基层已现清廉、务实、稳健的政治风格 温家宝祖上六代都居于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温家胡同8号,这条胡同最终会因出了一位共和国总理而出名。 有人评价温家宝的气度温文儒雅。这也许取决于温家宝出身书香门第的熏陶。温家宝的祖父在20世纪20年代曾经是天津宜兴埠私立学校的校长,叔公担任天津一间公立学校校长,父亲是天津三十三中学的地理老师,母亲是小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7.
正林语堂从小离开故乡,漂泊中不忘乡情、不改乡音。晚年他写《来台后二十四快事》第二件与第三件都与闽南话有关:"二,赁居山上,听见隔壁妇人以不干不净的闽南话骂小孩,北方人听不懂,我却懂。不亦快哉!三,到电影院坐下,听见隔座女郎说起乡音,如回故乡。不亦快哉!"在大街上听到妙龄女子说闽南话,他又感慨:"这又是何世修来的福分。"于是他想用文字将乡音书写出来,这时他遭遇到书写乡音的困难。也就是闽南话有很多词语用现代汉字无法准确书写,  相似文献   

8.
一位新华社老记者,对雪域,对高原、对西藏一往情深。这个至今乡音无改的浙江人,一直固执地认为,西藏,才是他灵魂的故乡。  相似文献   

9.
《党建文汇》2008,(4):2-3
今年3月18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时,向大家介绍了出席招待会的四位新一届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说。李克强是副总理中最年轻的。他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回良玉。大家都熟悉了。他是上届的副总理。这次是连任。还有两位新任副总理,一位是张德江,一位是王岐山。他们都曾经担任过“地方大员”。  相似文献   

10.
图片新闻     
《奋斗》2010,(1):F0002-F0002,F0003,F0004
2010年1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黑龙江省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冒着严寒,深入企业、社区和农户家中,亲切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家致以新年的问候。1月1日,温家宝来到大庆市黎明社区,看望正在社区活动中心参加文体活动的居民。总理走进一间间活动室,向大家问好并亲切交谈.  相似文献   

11.
高层声音     
《当代贵州》2012,(7):8
温家宝:发扬"贵州精神"抓住机遇发展"我很想到贵州代表团来看看,由于时间安排太紧,只好抽晚上的时间来看望大家,耽误了大家休息,很过意不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7日夜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与代表座谈交流。温家宝表示,贵州要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  相似文献   

12.
楠方 《当代贵州》2004,(11):58-59
"欢迎你们来到广州!"一口纯正、地道得让我们自叹弗如的贵阳话,令我们宾至如归.眼前这位身材魁梧、平头霜侵、面容和蔼、气度沉稳的老乡,教我们联想起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一幕,虽然素未谋面,但浓浓的乡音勾忆起的浓浓乡情,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彼此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1997,(4)
毛泽东写信与刘少奇商榷贺知章《回乡偶书》诗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刘少奇在1958年一次谈话中,曾借此诗以论证古代官吏禁带家属,说明两地分居古已有之。毛泽东听了以后,觉得不妥。为此,认真查阅了《全唐诗话》、...  相似文献   

14.
曦石 《学习导报》2013,(12):33-33
本期向大家推出的是当代现实主义中国画大师、"关东画派"创始人王盛烈的作品《童年》,作品尺寸165cm×186cm,创作于1984年。画面情节简单,没画背景,只画了成一字排开的七个憨态可掬的农村小朋友和一只小狗。但从小朋友们的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一位远方来的陌生客人正站在他们面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种远行人归家的情怀通过画笔生动地传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博采之窗     
“南开精神”和温家宝的 “平民情结” 与共和国第一位总理周恩来一样,温家宝也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 南开中学是南开系列学校(大、中、小学、女中)的发祥地。创办人严范孙、张伯苓1904年将旧学塾改建为新学堂。 一所中学培养出两位新中国的总理,这在中国乃属仅有。 1984年,温家宝在一篇《南开精神永放光芒》的文章中叙述过他在南开6年的生活,称这段经历“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南开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在工作和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6.
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每到年底,农村、故乡、乡情就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其实这些文化、情结都可以从乡音、方言上体会到一部分。有人说,国人语言的问题,本质是思维的问题、情感的问题、教养的问题。方言不仅是承载着游子的思乡情结,还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但目前,中国的方言面临消失的危险。方言正在成为下一个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7.
2006年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温家宝总理称,“这是含金量最高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成功举办的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让世界聚焦天津。天津作为一个迅速成长的新领军者城市,正在担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排头兵,向世界展现她与时俱进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天津考察工作时,要求滨海新区再接再厉,争创“五区”,把滨海新区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支部生活》2009,(6):10-10
4月23日下午,市旅游集团一楼会议室坐满了人,里面不乏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我很喜欢天津,可惜网上关于天津旅游的资讯太少了,这样很多想到天津旅游的人也不知道天津有什么好去处。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地铁和公共场所都有很多宣传旅游的资料,我觉得天津这方面的资料就很少。”“我在网站上查询公交路线,很好很快捷,可我却找不到公交车站在哪几,  相似文献   

20.
你说我说     
《新湘评论》2010,(2):51-51
责任不在你们,既然署了我的名字,就应该文责自负。 ——温家宝总理致新华社总编室的更正信中如此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