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达脱党的原因浅析杨正国李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曾作过重大的贡献,功不可没,名垂青史。可惜,他曾在1923年秋脱离了他积极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那么,李达为什么会采取这种历史性的行动呢?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第一次中国共产党代表会议上,曾被选为宣传主任。他毕生从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宣传、教育工作,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这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生尊崇的共产主义战士,生前却两次被迫离开党组织,最后竟被一伙假马克思主义者背着他开除了其党籍,使他在九泉之下长达16年无法向马克思报到。  相似文献   

3.
<正>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并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经过交谈,他们一致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李达、李汉俊通过书信同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  相似文献   

4.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3名代表中。李达与湖北籍的李汉俊代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会,那年李达31岁。  相似文献   

5.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宣传家。他1890年出生在湖南零陵。1909年考入京师优级师范。从这以后一直到1966年逝世前,57年间仅回故乡两次。第一次回故乡是1941年7月,李达因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国民党教育部解除中山大学教授之职。只得回到尚未被日寇占领的故乡。这时李达虽然脱离了党组织,但他在思想上却始终与党保持一致。在家闲居期间,他  相似文献   

6.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尚有一人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中央局成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北京的罗章龙,山东的王尽美,湖北的许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常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和代表们向大会报告了各地的工作。他在会上“很少发言,但他十分注意听取别人发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会代表除少数原住上海的人以外,毛泽东及其他代表以北大师生暑假旅行团名义住在法租界蒲柏路博文女校.据李达回忆:“毛  相似文献   

8.
博览之窗     
李达结束“守寡”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后来由于一些原因离开了党,但他一直在从事马列主义理论研究工作。 1939年初,毛泽东和周恩来曾托李达的学生、历史学家吕振羽看望并征求李达的意见:是否愿去延安。李达当即表示:“只要有一碗饭吃,我就愿意去。”由于周恩来出国治病,吕振羽便将此话告诉了中共  相似文献   

9.
正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回国的部分代表,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等12人(尚有一人姓名不详),代表全党195名党员。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央局向大会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0.
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届全国侨联主席、著名爱国侨领庄希泉,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从1942年起,在40年中曾4次申请参加中国共产党,至1982年94岁高龄入党,实现他几十年的夙愿,表现出追求光明进步的执着精神.他成为党的历史上入党年龄最大的党员.  相似文献   

11.
李达,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1890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零陵岚角山镇(今属冷水滩市)一个佃农家庭。五四运动后。李达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66年7月17日晚,中共湖北省委在东湖召开常委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开除混入党内的地主分子李达党籍的决定》,随后身为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多次被强迫拉去参加批斗会。8月24日,李达在医院含冤死去,享年76岁。在中共"一大"上,李达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共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曾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76年人生岁月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3.
李达,号鹤鸣,中国共产党创建者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曾于1932年秋至1937年6月在北平任教。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刘邓中夹不进一个顿号,那么,刘邓旁边同样也缺不了一个人——李达。 纵观李达的戎马生涯,他在长达30年的参谋长职位上,一半多的时间是在刘邓身边为之运筹帷幄。 (一) 李达原名李德三,1905年4月19日生于陕西省眉县崖下村。1926年在甘肃平凉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排长、连长。1931年12月随赵博生、董振堂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9月由王震、甘泗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达  相似文献   

15.
嘉音 《党史纵横》2001,(2):24-2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特别"的党员:他参加了建党的筹备工作;他自动脱党;他脱党后仍然自觉自愿地为实现党的目标矢志不移,党组织仍然关怀他、信赖他;经党的高级领导人介绍他又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文革"中他又不幸被开除出党,含冤去世;粉碎"四人帮"后,沉冤终得昭雪,他被恢复了党籍和名誉.他,就是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  相似文献   

16.
郑瑞峰 《世纪风采》2008,(12):36-38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津贴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乘船到达上海,之后马林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代理书记李达和李汉俊取得了联系,在李达、李汉俊代表陈独秀向马林汇报工作后,  相似文献   

17.
《军队党的生活》2013,(1):14-14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新党员在入党时对党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将入党誓词列入党章。在此之前,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也都组织入党宣誓仪式,但没有形成正式的全党统一的入党誓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7月宣告成立的时候,只有50多名党员。这些党员都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凡接受我党的纲领和政策,愿意忠于党,不分性别、国籍,经过一名党员介绍,均可成为我们的同志。”这就是说,自中共一大召开后,凡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得有入党介绍人。1923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中规定:“党员入党时,须有正式入党半年以上之党员二人介绍。”现将中共历史上一些著名共产党员的入党介绍人简介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举行。这幢始建于1915年的石库门建筑是当时党的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所以当时党内同志也把这里叫做“李公馆”。  相似文献   

20.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23年秋因不满陈独秀的家长制领导作风等缘故而自行脱党.但他不但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主张,而且继续坚守革命气节,同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解放战争后期,李达应毛泽东等人的邀请,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阻碍,终于到达北京,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工作,并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他政治生命里程中的第二个辉煌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