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初,瞿秋白因遭受王明"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和无情迫害而身心俱损。他遂被迫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而休养治疗,携夫人杨之华入住上海大西路两宜里,整日以读书、写作为乐。  相似文献   

2.
<子夜>是著名作家茅盾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它的出版,是当时左翼无产阶级文学的重大收获,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瞩目.这部经典作品的产生及形成,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的瞿秋白,曾经给予了很大关注.甚至参与了对其中事件及人物的设计、指导.<子夜>出版后,瞿秋白又很快写出文章,对它的意义和价值予以评论.  相似文献   

3.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1935年被捕后在国民党狱中留下的一篇特殊文字。没有这篇《多余的话》,以瞿秋白对革命的贡献,以他慷慨赴死、义薄云天的英雄壮举,毫无疑问应牢牢镌刻在共和国的烈士纪念碑上。然而,正是由于这篇《多余的话》,使得瞿秋白身后并不安宁,荣辱毁誉,大褒大贬伴随了他几十年。那么,瞿秋白为何要写《多余的话》?这是“叛徒的供状”吗?它真的多余吗?读罢此文,相信你会对瞿秋白以及他的《多余的话》有更公正、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罹难已经60多年了,他在就义前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最后遗言——《多余的话》,这份带有自传性质的历史文献,将自己涉身人世、投身革命的经历、感受,无保留的直抒胸臆、坦露真情。瞿秋白将其称之为“最后的谈天机会”。他要“说一说内心的话,彻底暴露内心的真相”。然而,正是这些“内心的话”,留下了永久的历史困惑和话题。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 《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这张由瞿秋自负责主编的报纸,倾注了瞿秋白及其他同志的心血,与当时我党的机关报《向导》周报一起,成了五卅运动中“宣传战线的司令部”。 一、多事之秋,临危受命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瞿秋白参加了大会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担任大会政治决议草案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史上,瞿秋白作为著名的革命家和知识分子,肩负救亡与启蒙的历史使命,留下了复杂而独特的"长长的影子"。他拥有诸多第一:第一个翻译《国际歌》歌词,第一个系统译介马克思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第一个把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介绍到中国,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瞿秋白主编的一些党报,《红旗周报》和瞿秋白的关系不是太紧密。《红旗周报》发表瞿秋白的文章不到20篇,且篇幅大都较短。但是,瞿秋白是在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才逐渐开始在《红旗周报》发表文章的,这是瞿秋白在党内遭到批判被边缘化后为重新适应"左"倾中央而做的最后努力。《红旗周报》见证了瞿秋白的努力,最终也以一篇社论和一篇署名文章宣告瞿秋白希望的彻底破灭。而《红旗周报》也在不久后的1934年初停刊。瞿秋白政治生命的基本终结和《红旗周报》的停办,伴随着中央红军的长征,正象征着"左"倾中央极端政策的破产。  相似文献   

8.
熊坤静 《世纪风采》2008,(11):42-43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于1933年初出版后,立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瞿秋白在《〈子夜〉和国货年》一文中高度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的预言被后来历史的发展所完全证实。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而且已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多种文字,国际影响也十分广泛。日本著名文学研究专家筱田一士推荐开列的20世纪10部世界文学名著名单中,便有《子夜》。  相似文献   

9.
不知不觉间,她写着文字,就写出一点名堂了,声誉逐渐大了,可是,与丈夫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了。丈夫木讷,平时很少说话,只是看着她不停地写字,也退稿,没有一点表示。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以其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卓越贡献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中共江苏省委原书记沈达人的领导与支持下,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向党和人民呈送了一份厚礼——由王铁仙、刘福勤主编的《瞿秋白传》(以下简称《瞿传》),历时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九年二月二十日,刚刚由苏联回到上海不久的苏兆征病逝了。一月间,苏兆征离苏前,突然得盲肠炎,瞿秋白劝他动手术把盲肠切除,休息一段时间再走。苏兆征在六大后任政治局委员、中央工委书记,急于回国开展工作,执意要走。瞿秋白只好同意。想不到,苏兆征回到上海后盲肠炎恶化,救  相似文献   

12.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2,(11):23-27
瞿秋白罹难已经60多年了,他在就义前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最后遗言———《多余的话》。这份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历史文献,将他自己涉身人世、投身革命的经历、感受,毫无保留地直抒出来。瞿秋白将其称之为“最后的谈天的机会”。他要“说一说内心的话,彻底暴露内心的真相”。然而,正是这些“内心的话”,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历史困惑和话题。但是,只要我们置身于产生《多余的话》的历史场景中,就会对作者的生命苦旅有些真切的体味,就会对《多余的话》的迷疑有一个正确的解。我离开了“自己的家”瞿秋白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官宦…  相似文献   

13.
自研究瞿秋白那天开始,瞿秋白就义前写下的《多余的话》就进入我的视野,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一遍又一遍地认真研读了瞿秋白在1935年5月22日写下的《多余的话》,广泛寻找并研读了学界对瞿秋白《多余的话》的诸多评论。《多余的话》让我一次次越读越感动,深惜烈士之不幸;有些评论则让我越读越难过,  相似文献   

14.
自研究瞿秋白那天开始,瞿秋白就义前写下的《多余的话》就进入我的视野,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一遍又一遍地认真研读了瞿秋白在1935年5月22日写下的《多余的话》,广泛寻找并研读了学界对瞿秋白《多余的话》的诸多评论。《多余的话》让我一次次越读越感动,深惜烈十之不幸;有些评论则让我越读越难过,哀叹世人之不解。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也曾长期担任过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6.
新编《瞿秋白传》于2011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的编撰由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主持,聘请王铁仙和刘福勤先生任主编和副主编,老专家丁景唐、陈铁健、王观泉为学术顾问,北京、上海和江苏十多位学者为撰稿人,组成编写组,历时数年,数易其稿而成。该书在信史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尹家民 《党史博览》2014,(11):14-19
正瞿秋白是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时年36岁。就义前,瞿秋白在狱中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多余的话》。若干年后,这篇两万多字的文章让他长时间背负了沉重的罪名,并殃及其亲属。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呢?  相似文献   

18.
1920年12月至1923年1月,瞿秋自曾以记者身份在苏联采访。这时正值苏俄由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入实行新经济政策。瞿秋白以极大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对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俄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作出了实事求是的报道和评论。他在这次旅俄期间,为我们留下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这两部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以及为《晨报》(少量也为《时事新报》)  相似文献   

19.
《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瞿秋白早在上海养病期间便发表文章,对其新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到达瑞金后,瞿秋白任红中社社长,主编《红色中华》报。他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改善了《红色中华》报的实际工作,目标性更强,办报方针更明确,新闻业务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朝东 《世纪风采》2020,(6):21-24
瞿秋白是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创始人之一。从在中共三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担任《新青年》季刊主编起,他在大革命时期就先后编辑、主编过《向导》周报、《前锋》月刊及《热血日报》。大革命失败后,他又成为党的地下报刊的首创者、领导者。在他倡导下,党创办了《布尔什维克》《红旗日报》《实话》《斗争》等一批重要报刊,在党的新闻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而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成为《红色中华》的最后一任主编,为《红色中华》在中央苏区的使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