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家出了个“秀才” 肖劲光大将于公元1903年1月4日诞生在湖南长沙岳麓山脚下濒临湘江的赵洲港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取名肖玉成。 肖玉成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6个儿女艰难地度日。 父亲去世后,肖玉成的大哥进城当了学徒,二哥三哥每日上山砍柴,进城卖钱换米,两个姐姐跟着母亲学湘绣,为有钱人家做活,一家人的辛劳,勉强维持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萧劲光     
奋勇男儿萧劲光,原名萧玉成,1903年1月4日出生在长沙岳麓山下的赵洲港(今长沙市郊区岳麓山乡天马村)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赵洲港位于湘江之畔,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但在20世纪初叶,萧劲光的童年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两岁丧父,上有3个哥哥、两个姐姐。全家6个未成年的孩子都由勤劳、善良的母亲萧傅氏操持,以开荒种菜、绣花、卖柴、打草鞋为生计,生活十分艰辛。童年的苦难,锻造了他爱憎分明、勇敢顽强、奋发进取的性格。  相似文献   

3.
国弱家贫童年苦,革命烽火初心启 萧劲光的家乡——赵洲港,在碧嶂屏开的岳麓山主峰右前方一处叫天马山的地方,与橘子洲隔江而望.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一开始给萧劲光取的名字是萧玉成,希望他今后玉琢器成.辛亥革命前后,萧劲光的大哥当了厨师,家境稍有改善.这时,萧劲光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便和哥哥们商量着送他去一所私塾读书.在...  相似文献   

4.
杨运,原名杨万宏,河南省郾师县缑氏乡人,1924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父亲是个穷机匠,全家以织布出卖劳力维持生活。杨运童年时因为生活困难,在念小学时便一边读书,一边承担父亲干不过来的繁重劳动。1938年,14岁的杨运小学毕业后,为  相似文献   

5.
<正>萧劲光出生在长沙市郊岳麓山边的赵洲港,这里环境幽雅,风光秀丽。在赵洲港的东边坡地上,有一座土木结构的普通农舍,便是萧劲光的故居。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民族化、大众化文学圣手”的赵树理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原名赵树礼,字齐民,1906年出生于山西省中条山北麓的闭塞山乡沁水县尉迟村一户中农家庭。他的祖父是“三教圣道会”成员,父亲热衷于阴阳八卦,母亲及外祖父—家都信奉“清茶教”。童年的赵树理饱受宗教的熏陶,接受了封建宗法教育。他18岁时曾到邻县阳城开明寺读经,并向僧倡学习寺院音乐。1925年夏,赵树理考入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7.
正家中长子1917年7月14日,大哥李欣生于福建长汀城内五通街41号李家老宅。祖父和父亲都是清末秀才,祖父去世后家道中落,父亲李惕生受雇于长汀首富郑远昌,在郑家充当账房,后又被一姓张的纸商聘为经理。当父亲学会经商之道以后便独立经营,几年之间积资累万,成为当地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和慈善家。大哥出生时正遇家境好转,富居全县之首。母亲出身贫苦,崇尚节俭,她连生三个女儿,甚盼得一男孩,因此大哥的降生给父母带来了无限的喜  相似文献   

8.
1「故事」中国男孩洪战辉洪战辉是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从高中起,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照顾患病的父亲和捡来的小妹妹,如今已是第12个年头了。1982年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东下镇的红庄村。12岁之前,他和众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浪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过着尽管艰苦,却很平静的生活。在洪战辉12岁那一年,全家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乱了。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一向慈祥的父亲突然精神病发作,摔死了他年仅一岁的妹妹。几个月之后,这一年的农历12月23号,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小年,父亲很久都没有回家,等洪战辉和母亲找…  相似文献   

9.
1913年3月,我出生在辽宁省辽中县冷镇,当时叫冷子堡.父亲赵鸿禧曾与别人合开染坊,过世时年仅30岁,那时我还不到一周岁.母亲本是当地旗人(满族人)家的姑娘,姓金,嫁给父亲后别人便叫她赵金氏.我只知道她是我最亲爱的母亲,一辈子也不知道她究竟叫什么名字.父亲死后,家里地里全靠她操劳,晚上还要纺纱织布.我那时虽然很小,但仍记得吃饭从来没有炒菜,只有咸菜和大葱蘸大酱,春夏秋季挖野菜吃.在这样的条件下,母亲仍坚持供我们三个孩子上学.  相似文献   

10.
何奇 《党史文汇》2002,(1):22-24
一 “华子,你妈回来了,快回家!”这是我祖父的声音。我原名郭重华,华子是老人们对我的昵称。 这是60年前的事了。1942年8月,我高小毕业,准备考中学。一天下午,我正在太原新城街小学的院里洗衣服,祖父急匆匆地走来,报了这个喜讯。对于继母(以下称母亲)的回来,我是有思想准备的。前些时,母亲给我祖父来过一封信,说她为了打听我父亲的下落,曾去过山东省博兴县,结果还是打听不到,失望地返回天津,问祖父是否知道我父亲的下落。祖父让我给母亲写了封信,说我们也不知道父亲的下落,希望她回太原来。前几天母亲来信说她准…  相似文献   

11.
王灿 《党史纵横》2001,(3):29-29
1881年,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读书人家.童年时期的鲁迅,衣食无忧. 鲁迅13岁那年,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曾是清朝翰林学士的祖父不幸坐牢,父亲又生了重病.少年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当铺和药店.在当铺,他将衣物或首饰递到高他一倍的柜台,然后在侮蔑的眼神中接了钱币,再到药店,在与他齐头高的柜台上买了药,返回父亲身边.  相似文献   

12.
周恩寿,字同宇,也叫桐宇。生于1904年4月8日。他来到人世时,正是周家急剧败落的时候。他一周岁多时,父亲因买彩票中头彩,家中陡然有了经济收入,母亲便带着三兄弟一起去了清河县(今淮阴市市区及淮阴县一带)清江浦的外婆家。三岁时,因母亲病故,大哥恩来便带着二哥恩溥和他一起从清江浦返回淮安驸马巷老家。这时父亲在外地谋生,工资甚低,无法养家,而  相似文献   

13.
张秋兵 《湘潮》2011,(3):49-49
用恩来在家乡淮安生活了12年.对他童年教育起到主导作用的是他的三位母亲。 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忠厚朴实.为养家糊口.常年飘泊在外。周恩来的两个伯父,四伯父周贻赓在东北谋差,基本不在淮安。  相似文献   

14.
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说:"一个为母亲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毛泽东在其童年就倍受母亲的钟爱,与之恰成对比的是,父亲对他则格外严厉。自幼受父母双方的影响,毛泽东铸就了特殊的个人秉性:一方面,母亲的溺爱  相似文献   

15.
上篇在济南城北金牛山公墓,长眠着一位母亲,她生前只是普通的农家妇女,却养育了三位布尔什维克,其中还有中国共产党的一位创始人。她就是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的母亲。王尽美是三代单传的遗腹子n她的祖父叫王兴业.是胶州湾北否村一户佃农,有五个儿子,前四个因贫病交加相继故去,这老儿子王五就是王尽美的父亲。然而王五尚未成人时,其父又去世,母亲在艰辛中把他拉扯大,为他娶了妻,可是翌年春王五也走了,此时他妻子已有身孕,1898年6月14日这个遗腹子降生,地就是王尽美。苦命的婆媳俩将全部希望寄…  相似文献   

16.
<正>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萧劲光大将,1903年1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赵洲港(现长沙市岳麓区赵洲港29号)一个贫苦的小手工业者家庭。萧劲光大将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勇于开拓,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人民海军的创建和发展壮大建立了不朽的功勋。2023年1月4日是萧劲光大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现把萧劲光大将一生所担任的职务概述如下,权当纪念之。  相似文献   

17.
参加学运工运入党1913年阴历除夕,我出生在河北省丰润县大新庄镇,原来的名字叫李春华,字子实。我的父亲叫李泽田,母亲叫孙溯璞。我们是个大家庭,祖父是个商人,后来家道中落了。  相似文献   

18.
正家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排行老三。父亲是汽车连的一名驾驶员,直到1982年退休,身为一级驾驶员的父亲月工资也只有130多元。母亲是家属,多年在汽车连"五七"排只是阶段性的有工作,收入甚少。"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辈子穷",是母亲常说的口头禅。童年记忆中,我们一家六口的吃穿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最令我难忘的,是那台带给我们无数美好回忆的"红灯"牌收音机。在小弟未出生前,每月父亲发工资,母亲只留下30元用于我和姐姐、哥哥娘儿四个的生活费。由于父亲常  相似文献   

19.
他是共和国主席的长子,童年丧母后,直到13岁才见到父亲;他14岁便去了苏联求学达18年,并在异国他乡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归国后,他成为了中国杰出的核专家。然而,最终他却选择了卧轨自杀……  相似文献   

20.
胡兆才 《党史博览》2007,(11):17-18,22
雅号之一:"华侨将军" 叶飞的父亲叶孙卫是福建南安人,母亲是菲律宾人,她有文化,而且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和英语.1914年5月,叶飞诞生在菲律宾奎松省.叶飞两岁时,母亲便开始对他进行英语教学.那时候,菲律宾各报经常刊登有关中国的一些时事政治方面的消息,母亲便将中国发生的事情讲给叶飞听,小小年纪的叶飞此时就有了报效祖国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