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少文 《南风窗》2011,(13):84-84
愈积愈深的地方债务如同一个隐雷,为未来中国经济埋下危险。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草木皆兵。5月31日,路透社报道称,有多位消息人士指出,中国监管当局准备清理2~3万亿人民币(3080~4630亿美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报道引述与中国领导层有良好关系的消息人士说法说,这是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2.
叶竹盛 《南风窗》2012,(17):26-28
人们关注《税法》意味着关心自己的钱袋,那么关注《预算法》就意味着人们开始关心自己的钱被政府掏走以后应该怎么花,花去哪里的问题,也就是盯住政府的钱袋了。10年酝酿"这个草案落后了!"今年7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网站上公布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向公众征集意见,截至期为8月5日。距截止日仅两天之时,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和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举办了一场针对这一草案的研讨会,专家们反应强烈。与会场的热烈场面相比,公众反应却相对冷淡。这次《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多达74条,同日公布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仅有4条。但是  相似文献   

3.
张鲲 《南风窗》2014,(22):58-60
<正>地方政府的举债工具并不只有城投公司一类,很多地方债务都是隐性的。在部分地区,地方债务的真实规模是政府统计数据的2至3倍。在存量债务堆积如山的情况下,中央的地方债新规其实是一种风险警示。中国的每一轮重大改革,都离不开财税体制的调整。同样,本轮地方债"举债自负"的新规,也应该放在国家财税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来看待。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2,(2):23-23
1月4日,国家审计署公布2012年第1号审计令,将地方政府的"问题"债务半年整改结果向外公布。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174.91亿元,"问题"债务总额约5308.58亿。目前整改到位资金约2591.93亿元,整改到位率为48.9%。问题债务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一是大多数地方政府存在通过平台公司等变相举债的情况,二是地方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违规抵押或质押,三是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四是信贷资金违规投向资本市场、房地产和"两高一剩"项目。此外,地方融资平台还存在虚假出资、注册资本未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预算法》的修改已经连续两届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5年立法规划"当中,并规定在2010年内至少要进行一次审议。但经过3次推延后,讨论再启动的时间,被推迟到2011年"两会"之后。为什么《预算法》的修改如此之难?因为预算制度是对财政支出的节制,是对政府权利的限制,使其不能随意挥动手中的权杖。它更  相似文献   

6.
国是     
《南风窗》2013,(14):17-18
图说地方政府债务再聚焦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高达10.72万亿元,其中46.38%来自融资平台公司。2013年初,仅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便已高达9.2万亿。36个地方政府本级的债务情况(18个省本级+所属18个省会城市本级)债务规模(2012年底)用新债还旧债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7.
本来,按中央的规定,地方政府是不能自行借债的。但事实上,地方政府借债已不是秘密。据《信息日报》报道,财政部长项怀诚日前指出,一些地方的债务风险已经开始显现,正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并已对个别省的财力分配格局造成严重影响。他所指的债务风险,包括前些年一些地方为建设项目所作的财政担保。  相似文献   

8.
@微天下     
《南风窗》2011,(15):21-21
@财经杂志: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估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正式、非正式债务总和达到28.2万亿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2010年中国GDP的71%。至少有4万亿~6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债务将最终无法偿还。"总有一天,中央政府不得不出手干预地方债务这一巨大窟窿。"  相似文献   

9.
徐瑗 《南风窗》2011,(14):70-73
地方融资平台对于中国整体政府债务的影响,正是投资者和分析界所高度关注的风险。如果全面衡量,中国政府真实的总债务规模要比公布高出许多。但中国不太可能发生整体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0.
蒋洪 《南风窗》2011,(5):52-54
《修改稿》虽然比现行《预算法》有了一些改进,但政府行政部门在预算过程中权力过大,人大的审批和监督权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预算法》的修订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的议事日程,由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和财政部共同起草的《预算法》修改稿已经完成,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曾听一位高级别的政府官员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出现一个因违犯《预算法》而受到起诉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6):10-10
掐指算来,《预算法》从启动修改讨论至今,已经过去8年了,其间,修改草案曾经几上几下都未能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审。这个过程可谓漫长和艰难。去年年底,《预算法》修正草案终于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今年6月底又进行二审。7月6日,全国人大网站挂出修改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事情终见进展,不过并未被外界所广知。第一次审议是闭门审议,二次审议后向社会征求意见也未见大力宣传。据媒体报道,此前全国人大官员表示,希望修订过程"保持低调"。一部关系国家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重大法律修改,却要"保持  相似文献   

12.
谢子言 《南风窗》2010,(10):69-71
地方融资平台有可能成为国家的一个大包袱,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刻不容缓,否则这些信贷一旦坏账爆发,将不仅使"地方借钱,中央埋单"的局面重演,更可能让中国整个银行业体系遭受重创,进而毁掉中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媒体     
《南风窗》2012,(4):18-18
01主动权和积极性英《经济学人》2月4日重庆和上海首征房产税。这一政策在中国是新鲜事物。赞成者认为,房产税将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两个最大的难题,一是席卷整个房产市场的高温,二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地方债务反映了中国独有的财政收入与政府责任的分割。宪法承诺让  相似文献   

14.
刘海波 《南风窗》2012,(12):75-77
欧美目前的印钞是将货币发行作为财政手段,为了不出现通胀让本国社会承担,必然将所印钞的货币变成本国之外的资产,中国成了承接地。改革基础货币发行体制已经迫在眉睫。1995年3月通过、2003年12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9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表面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民间金融的发展,民间借贷纠纷越来越多的诉诸法院,也给司法裁判带来了许多挑战,其中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是越来越突出的难点问题。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的本质特征,也是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基础。《婚姻法》第四十一条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采"共同生活标准",更符合婚姻本质;而《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则采"身份标准",更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二者在成立标准和效果方面的不一致尤其是简单适用《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在司法实务中易造成两难。在司法实践中,有许多法院严格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的规定来认定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在具体适用时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或者不公平的地方。一是夫妻中非举债方未分享到举债带来的利益,却被要求承担共同清偿责任。二是虚假诉讼增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司法实践中造成夫妻共同债务认定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在立法过程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邢少文 《南风窗》2012,(7):68-70
虽然风险短期内不会爆发,但地方债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隐雷,它体现的是整个经济体制中的结构性矛盾,即政府干预经济在缺乏透明和有效监督中所带来的伤害,而这种伤害,最终的承受者可能是民众。  相似文献   

17.
陈和午 《南风窗》2011,(16):69-72
虽然国内通胀风险高企、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或降临、"钱荒"危机致中小企业开始出现倒闭风潮,但由此断言中国经济"硬着陆"仍是有点为时过早,短期内中国经济陷入滞胀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下半年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18.
刑少文 《南风窗》2011,(14):80-80
为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治任务,中央为地方保障房新开辟了一条融资渠道——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6月9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允许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9.
李进 《法制博览》2013,(11):217
《关于修改刑诉法的决定》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放在了证据章节中,这表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并未成为一项基本原则,本文认为,如果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视为一项宣示性的法律规定,而第118条规定的"如实供述"仅仅是一个具体操作性规定,适用时就可实现保障被追诉者人权的价值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0,(14)
<正>6月23日,中国审计部门公布,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竟然高达2.79万亿元。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披露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在2009年之前,地方政府债务从来没有被放在桌面上谈起,根据中国法律,地方政府部门没有权力举债,因此地方政府的债务被称为隐性债务,也没有部门或研究机构确切掌握隐性债务的数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