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伶俐 《廉政瞭望》2012,(11):5-5
上个月,年过九旬的外公过世了,外婆几年前离世后就剩外公一个人住。外公走后,家人开始清理他的房间,我们惊奇地发现,老人生前竟背着我们买了不少保健品,有的还没拆封,放在那儿不知多少年月了。 记得前几天看到新闻上一个老人更夸张:死后还留着十多万元的保健品,五六张寄存单据,还有价值数万元的保健品寄存在两家保健品公司里。这些保健品,老人要吃十多年才能吃完。 其实,我外公生前就常去参加不少针对老年人的所谓治疗优惠活动、宣讲会什么的。有的在礼堂里,很正式,都是“权威专家”,进行保健产品的辅导。我们小区里也经常见到,有一些老年人三三两两,提着小马扎去“听课”。几天“课”听下来,或多或少,都要买点保健品或器材。  相似文献   

2.
正老红军李光,1920年生,贵州省遵义市人。李光14岁参加红军,给朱德当过勤务员;彭德怀将他送进"抗大"读书;1935年1月,李光在攻打成都的战役中,英勇作战,失去3根手指……在离休后的20多年里,他先后向十多所中、小学捐款累计40多万元,帮助1699名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业,还义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1000多场次。遵义市海龙镇桂花小学、海龙中学也因为得到李光的长期捐助而更名为李光小学和李光中学。李光有一个外孙叫马征,他的名字是外公取的,"征"字取自"长征"。外公曾是马征童年时代的骄傲,  相似文献   

3.
拍案惊奇     
贾强 《廉政瞭望》2018,(3):54-55
防骗日记去年,重庆的郑大爷得知老友被保健品推销骗了数万元后,为了解开保健品推销的猫腻,开始频繁参加各种保健品讲座,进行"卧底"。一年多来,他用日记写下讲座内容,慢慢悟出了其中的"套路"。近日,他向媒体曝光了这本5万多字的"防骗日记",希望提醒更多老年人,不要轻信保健品推销骗局。半点点评:这下该听老人言了吧。手抄歌词在陕西绥德,74岁的梁润民为了支持老伴袁  相似文献   

4.
“憨”连长     
蒙古族青年、共产党员科夏,是准噶尔盆地西部塔斯尔海垦区一个出了名的“憨”连长。 你看,在农五师八十九团别说连长,就连好多普通职工都住上了楼房,唯独他还挤在平房里生活。“住楼房,我没那么多钱。”话虽常挂在嘴边,可每到捐款献爱心时,哪次科夏不是一掏就是几百元。维吾尔族老人吐尔逊·别克病瘫后,想买辆轮椅车到外面转转,可自己常年守着药罐子,哪有钱?这事被科夏知道后,便憨乎乎地拿出了675元钱,遂了老人的心愿。这还不算,今年,他拿出了兵、师两级奖给他  相似文献   

5.
罗道全 《求实》2012,(Z1):215-217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能看到感恩意识淡漠与缺失的现象,即使是在"天之骄子"身上,这一现象也让人忧心忡忡。六旬老人张明星用自己的微薄收入资助了几十个贫困学生,但这些学生大学毕业后却没人回来看望过老人,甚至没人以任何方式对老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歌手丛飞用义演所得的300多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自己却因胃癌欠下巨  相似文献   

6.
一天,我在整理村中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银行卡使用情况时发现,第六村民小组的一位老人一直没来登记。下班后,我一路打听着找到老人的家老人家中只有一个小女孩,我问她"奶奶去哪里了",她羞涩地回答:"去山上背柴火还没回来。"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我估摸着老人应该很快就回来了,便决定等等她。  相似文献   

7.
家住河南省郑州市经七路的八旬独居老人孙桂兰,自从认识“片医”牛磊萍后,再也不用担心看病吃药的事了。牛磊萍一周至少登门看望两次,老人的药瓶里还剩下几片药,她都了如指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为老人安装了呼叫器,老人一按铃,“片医”就上门。  相似文献   

8.
瞿明斌  王静 《当代党员》2007,(10):31-32
江定国,南川区乾丰乡新元村一个身患肠癌的74岁老人,本可以安享退休好时光的他,为带领乡亲致富,花光了自己20多万元积蓄,自己却贫困得住山洞,连肉也少吃。别人送给他“江疯子”的绰号。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2月14日,记者来到阿坝县麦昆乡中心小学,寻访十佳"五老"之一楠木灯。刚进校门,就看见一群学生围在一起,人群中,一位老人正在给一个孩子剃头。老人神情专注,手法利落,俨然一个专业理发师。几分钟后,老人收起剪刀,拍去孩子身上的碎发。"谢谢楠木灯爷爷!"孩子起身对老人挥挥手,欢快地跑走了。他就是楠木灯,麦昆乡中心校"名  相似文献   

10.
84岁的林萍老人这几天病了,饭不爱吃,觉不愿睡。吉林市北山公寓的护理员一遍又一遍地询问她想吃点儿什么,喝点儿什么?可老人就是一个劲儿地摇头不说话、护理员找不着能使老人开心的办法,就想起一个人来:“让你姑娘来看你吧。”林萍老人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不一会儿,一位女同志领着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赶来了,拉着林萍老人的手问寒问暖.当得知老人头晕、腿抽筋时,就马上到医院给老人买来药,侍候老人把药服下去。周围的人看到林萍和她又说又笑的,都高兴地说:“姑娘,你这几天没来,老太太惦记得够呛。”林萍老人笑呵呵地…  相似文献   

11.
正"田书记对我真是太好了,没有他,我活不到现在!"在古洞村村民王红家,提起田相斌,王红的父亲、78岁的王玉山老人竖起了大拇指。2010年,王玉山突发脑出血,儿女赶紧把他送到了县医院。刚抢救了几天,还没等老人苏醒过来,4个儿子怕人财两空,就商量着想把老人接回家,不再治疗了。等商量到接回谁家时,几个亲兄弟各不相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大多考生和家长来说,高考还没有结束,令人焦灼的志愿填报无异于"第二次高考"。许多商家顺势推出各种"志愿填报卡"、APP填报软件等,售价几十元至上万元,声称与各地教育学院、招生办合作,有全面、可靠的大数据支撑。某商家曾说,"我们看到2015年,江西理科所有考600分的学生被哪些大学和专业录取了。没有我们的系统,你们是利用不上这些信息的。"  相似文献   

13.
韩星 《党员文摘》2009,(4):33-33
一位老人退休后在一所中学附近买了一套舒适的房子、希望能在这里安度晚年。前几个星期时,生活平静而且安逸。但是新学期开始了.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一切都变了。每天下午放学后,总会有三个调皮的男孩来到老人窗后的街道。把街道上的每一个垃圾桶都敲打一遍,以此为乐。附近的居民对他们的恶作剧多次阻止,都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4.
鲁曦 《党风与廉政》2002,(12):19-20
在咸阳市秦都区马庄镇官渡村传颂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失明多年的75岁的梁桂花老人重见光明了,重见光明的梁桂花老人逢人便讲:“没想到,我老了老了,还能重新看到这个世界,这可多亏了咸阳市委张立勇副书记啊。”亲人般的呵护、关怀2001年4月17日,张立勇副书记带着妻子驱车来到马庄镇官渡村梁桂花老人家里,张副书记对失明多年的梁桂花老人说:“老人家,我们带您到医院看看眼睛,您说怎么样?”老人脸上现出半信半疑的神情:“我这眼都十多年看不见了,怕是不好治了。”“我们去试试看吧。”于是,张立勇和妻子搀扶着老人上车,…  相似文献   

15.
郑德忠  杨梅 《当代贵州》2013,(11):52-52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创新,习水县"三关爱"工程不仅融洽了当地党群关系,还成为推进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抓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感动重庆优秀人物"李伦芳、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全国美德少年"钟利、骑电瓶车撞伤老人后勇于担当责任的"贵州仁义哥"王东……一个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名字,链接着一桩桩感人而不平凡的故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习水人。  相似文献   

16.
正前些年,湖南省江永县为符合条件的村民办理养老金社保卡,办卡后老人每月凭卡到银行领取55元的养老金。卡办好后,局、乡干部和银行职工进村送卡,最后还有几十张社保卡因地址模糊或老人不在家没发出去,出于信任,当地干部将这些社保卡交由江圩镇上江圩村村委委员欧养仔代为发放。不过,欧养仔并没有寻找社保卡的主人,而是打起了私吞的主意。他先后从其保管的38张社保卡中,凭借统一的初始密码,取出34200元用于自己家庭开支。除了侵占群众养老金外,欧养仔还想着法子要群众给自己好处,将手中的权力当作谋取利益的工具。2010年以来,欧养仔以请上级吃饭的名义,先后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06,(12):89-92
“王致和”,就像一个穿越时空隧道的历史老人,时至今日依旧精神矍铄,步履坚定。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凭借其自身精湛的技艺,诚实的信用,而享誉世界。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传统老字号企业将如何直面挑战,顺时应变,为民族食品工业再立新功呢?我们拭目以待! 相信由于有着几百年的深厚历史积淀,这位历史老人一定会处变不惊,气定神闲,灵活应对所有挑战,穿越激流险滩和重重暗礁,迎来“王致和”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18.
没有纸醉金迷,没有作风问题,副厅长一干就是15年。当下属成了他领导后,陈锡诚心理失衡了——在常人眼中,陈锡诚不是一个典型的贪官。几瓶泸州老窖、几条红塔山香烟、几块廉价玉石、一套西服、两个房产证(一套房改房,一套商品房)、20多万元存款、一个证券账户——这就是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副厅长陈锡诚被查获的财产。办案人员吐露查案之初甚至有些困惑:"这是贪官吗?"  相似文献   

19.
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邻居们常议论,说我们家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好家风。 1963年,我和丈夫结婚时,公公已经过世,我们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丈夫每次出差回来,进屋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老人,请安问好,然后才回我们的房间。他经常嘱咐我:“不管老人说什么,都不要争辩,按老人说的做就是了。”  相似文献   

20.
<正>在四师六十九团九连,有一位96岁的高寿老人张吉成,大家都感叹老人有福气,摊上了一个好儿媳。王凤仙就是人们口中的好儿媳,王凤仙今年57岁,1980年结婚后就和公婆生活在了一起。因为从小她就生活在一个以尊老爱幼为美德的家庭中,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精心照顾生病的外公外婆,也将她教育成了一个孝顺老人的好孩子。结婚以来,她从没有和公婆发生过争吵,虽然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