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都说布朗族是茶的民族。茶与布朗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布朗族是双江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全县布朗族人口12611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数的7.8%和17.7%。双江是云南大叶茶的故乡,双江各族群众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当地出土的文物表明,在旧石器时期,双江的先民就在这里生息劳作,青铜器时期,他们已具有了冶铜的技术。他们很早就进入了农业社会,并且已懂得种茶。布朗族的原始宗教—祭——竜活动产生于新石器早期,祭祀中茶叶是重要的祭品之一,它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早在新石器时期,茶…  相似文献   

2.
布朗族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农耕文化、茶文化、纺织文化、建筑工艺、手工工艺、语言文学、民间歌舞艺术、宗教文化、民俗礼仪文化和民间信仰文化等等。在经历了社会发展变革和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后,布朗族的许多文化遗产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就目前而言,布朗族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困难仍然是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保护与传承,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保护,  相似文献   

3.
蜂桶鼓舞是生活在云南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布朗族富有个性色彩,而又风格独具的舞蹈。该舞蹈因以蜂桶鼓作为主要打击乐器,并将其直接作为道具而得名。蜂桶鼓构造简易,制作也较简单,通常布朗族人取一截树干,凿通后蒙上兽皮便能击出响声。舞蹈时舞者身背蜂桶鼓,边舞边击打身上的蜂桶鼓;其他伴奏乐器有象脚鼓、、钗等。历史上,凡有重大活动,特别是年节喜庆之时,村民们就要跳起蜂桶鼓舞。这是一种群众性的活动,参加人数不限。原始的蜂桶鼓舞是排成单行围绕寨子的道路边跳边走,它分为三步、五步两种。蜂桶鼓舞舞步刚健有力,鼓声及其它打击乐声音铿…  相似文献   

4.
高蕾 《今日民族》2012,(10):21-24
蜂桶鼓舞是布朗族的代表性舞蹈,主要流传于布朗族聚居的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的邦丙、大南直、丫口、忙安等村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笔者  相似文献   

5.
在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南部,有一块与缅甸山水相连、面积为1016平方公里的土地,或许是居于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布朗族的缘故,人们把这片土地叫做布朗山。登上布朗山北沿的广达邦塔(意为“上有平台和塔的大山”)山顶向西眺望,满目苍翠;沿着国境线,可遥看边陲重镇打洛。移目东南,连  相似文献   

6.
吉良村民小组坐落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茂密的丛林中,布朗族传统的干栏式民居依山傍水而建。  相似文献   

7.
基诺族和布朗族在教育场域中性别平等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天云 《思想战线》2004,30(4):69-73
教育场域是社会福利场域中的一个亚域 ,教育场域中的性别平等观念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惯习之一。基诺族和布朗族是经济发展程度基本相近的两个民族 ,但基诺族和布朗族在教育场域中的性别平等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民族差异 ,其原因是基诺族的性别平等观念强于布朗族。可见 ,教育场域中的性别平等观念具有“地方性知识”的特点 ,因此 ,教育政策的执行也应考虑“性别平等观”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相似文献   

8.
张晓琼 《创造》2004,(3):35-37
2001年底,正当北国白雪飘飞、地冻天寒时节,笔者来到了温暖的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驻进了据说建寨已200多年的布朗山章家老寨.进入章家老寨的当天晚上,笔者就有幸参加了一场布朗族婚礼,由此窥见了布朗族婚恋生活及其观念在当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陈宣伊  王海 《人民公安》2011,(15):58-59
3月27日,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打洛边防检查站经过16个小时智勇暗战,破获一起特大毒品案,查获冰毒11150克,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  相似文献   

10.
九月,萧瑟的雨季。有一种急促的心情,想去双江、耿马、沧源一带看看与我们周围不同的世界,我和朋友竟然就稀里糊涂坐上了一辆破旧不堪的微型车远行。一时不慎,就像几个不知天高地厚躲着父母去闯天下的孩子。虽说从昆明出发,艰难的路程却是从大理南涧开始:经无量,过漫湾;越黑树林,翻大雪山;转那杏,至临沧,达双江。一路上风雨兼程,无论是车况路况都让人忧心忡忡。悔不该在雨天出门到雨天的“故乡”去。但困苦中也有欣慰,那就是领略了云海茫茫的无量山和气势磅礴的澜沧江。山重水复之后,我们来到了澜沧江一侧的双江县邦丙乡政府,在乡干部老李的…  相似文献   

11.
与其他民族一样,布朗族把年节视为最隆重的节日。布朗族的年节是桑刊节,大约是阴历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举行。节日里要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赕佛、聚餐、跳舞、放焰火等。因居住区域的不同,各地布朗族年节活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西双版纳州的布朗族用泼水的方式祝福嬉戏,所以又称泼水节;临沧地区的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堆沙,所以又称堆沙节;澜沧县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插花,所以又称插花节。其中西双版纳州布朗族的泼水节以人口众多、场面隆重,而极具代表性。布朗族与傣族自古交错而居,经济文化往来频繁,故布朗族文化中包…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布朗族中,有一个支系世居在保山市偏僻的山区———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居住在这一带的布朗族自称为“本人”。他们的服饰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木老元布朗族服饰的特点在于手工缝制与手工刺绣相搭配,实用简洁、朴素大方。女子的服饰,内着斜扣对领长衫,前短后长,衣领刺绣,镶银泡,对襟配以七星银扣,镶红蓝绿三种颜色;袖口窄小,长短适宜,袖长1/五彩缤纷的头饰处绣有简单粗放的绣纹,绣纹与花色刺绣分层搭配。长衫外,是一件对襟短褂,双面不同色,一面花色艳丽,另一面呈黑色。布朗族女子持家节省,一件双…  相似文献   

13.
布朗族共计五万二千余人,分布在云南西南部边疆,其中有二万七千余人分散聚居在临沧专区各县及思茅专区的澜沧、墨江等县;另有二万五千余人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等各县山区。解放前夕,西双版纳山区布朗族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父系氏族公社尚有活力。布朗族的父系氏族公社,是由男性祖先的若干代后裔以及他们的妻子、子女所组成的血缘亲属集团,有的还包括上门从妻居的女婿。氏族组织,按布朗话表述,就是:“达(ta(?))、牙(ja(?))、根(keη)、妈(ma(?))、唉(ε)、肮(aη)、格闷(ka mun)、官蜜(kuan me(?))、官奔(kuan pan)、集纳戛滚。”其意译为“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兄弟媳妇及其子女所组成的集团叫做氏族。”氏族,布朗话称为“戛滚”(ka kun),直译为血缘集团。每个“戛滚”在  相似文献   

14.
曼芽村地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中缅边境沿线上,是一个布朗族聚居村,全村共有99户人家,490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曼芽村民住的全是茅草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相似文献   

15.
单正平 《新东方》2012,(3):22-25,2
黎族织锦的图案以几何图形为基本图式。而在黎族文化的其他方面,几何图形很罕见。造成黎锦造型几何形图式的根本原因,可能与织造黎锦的工艺有关,即工艺和织机决定了黎锦的图式。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13,(9):7-8
《金布朗》是一台集中反映保山市施甸县布朗族最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大型风情歌舞。由《山欢了》、《人恋了》、《结亲了》、《日子红了》四章12个节目组成,集中反映和再现了布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及浓郁的民俗、民风、民情,讴歌了施甸人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鼓舞下,日子越过越红火。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与交流》2004,(5):F003-F003
上海纺织科技工业园是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认可,由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和杨浦区人民政府联合建立的纺织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园区创建于2002年2月28日,位于平凉路988号,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一接到去西双版纳考察的通知,马上就想起了大理"四绝":苍山雪、洱海月、上观花、下关风、蝴蝶泉、"五朵金花";想起了"石林"、阿诗玛、阿黑哥;想起了爱尼的《爱恨歌》"爱你爱你爱死你,请个画家来画你,把你画在枕头边,天天把你抱怀里。恨你恨你恨死你,请个画家来画你,把你画在刀板上,一刀一刀割死你";想起了版纳"十八怪",其中譬如:火车没有汽车快,鸡蛋串着卖,石头当瓦盖,领带当腰带,青菜叫苦菜,竹筒当烟袋,草帽当锅盖,东边下雨西边晒,姑娘四季把花戴,六七十岁的老太爬树比猴子快,四个老鼠一麻袋,三个蚊子一盘菜,双手可以当碗筷,脚趾四季露在外。西双版纳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彝族、苗族、白族、瑶族、基诺族、佤族等25个少数民族生活居住,其中以傣族拥有人口29万为之最多。  相似文献   

19.
More than a decade had gone by since my time with them, but I could not forget them ond I kept on dreaming about that Bulang family livingin the vircjin forests of Xishuangbanna. The passage of time could not change my nostalgic recollections, so I finally packed my bags and headed once more for the depths of the mountains.  相似文献   

20.
布依族纺织文化与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力 《求索》2010,(7):71-73
布依族纺织文化作为布依族的一种生存方式,在乡村区域共同体基础上长期传承累积而形成。布依族纺织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不仅对于布依族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布依族纺织文化在社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借助传统民族文化,寻找布依族农村社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