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面临着挑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高校人文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引入精神动力学说,精神动力的内涵是指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本质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探讨人文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制度人学价值论批判与反思维度不断凸显的意义上,人文,首先可视之为一种形而上的思想、观念,同时,它更是一种融法律、道德、宗教等基本诉求在内的普遍化的制度精神信念.人文思想是人文制度的理论基础,而人文制度则是人文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是人文思想的制度化.在一个抽象伦理教化有余、制度化建构努力严重不足的国度,该民族之人文理性素质和人文精神传统、人文价值信念的确立,实质上是一场艰难而伟大的持续性的制度化实践过程.现代和谐有序的公民社会,不仅需要合理的人文化了的"公共性生存"的理念旨趣,而且需要以"治理"和"善治"为特征的实现此种理念的制度保证--一系列相互制约的优良制度安排的主体性博弈.作为当代人文精神建设之关键和深层内核的人文理性,其内容的现实展开以及多重价值规约功能的现实发挥,离不开有效的制度精神的支撑和新话语表达方式的实践创制的彰显.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前沿》2006,(12):224-225
人文素质的培养以人文知识的积累与熏陶为基础,多种人文知识广泛生动地集中于文学作品中,阅读各种典范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个体心灵的成长接受人类文化奠定基础。人文素质的养成以精神滋养为内涵,心灵世界受到感染与震撼,其教化作用是形成个体稳定健康的内在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和西方,对人文及其精神核心的理解是不同的,从这两种不同的人文核心出发,培养和塑造出来的人的素质也会迥然不同。而作为“学问”的人文科学,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成为有别于自然科学的一种学科体系,其发展经历科学化与反科学化(人文化)的倾向,从而取得了自身的独立性,并修正了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它为人文精神的建立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奠定了知识基础。人文素质是某种内在于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们对人文的核心的理解不同,将决定着人文素质的历史结构和当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军 《求索》2008,(12):69-70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两大方式。总体来说,古希腊时代,科学与人文是一体的;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人文在启蒙精神中获得了新的统一;近代科学运用理性的方法,打破了神学的绝对统治,奠定了自身蓬勃发展的基础;但是,到了18世纪中叶,科学人文开始明显的冲突,形成了科学和人文二大文化思潮的对立,至20世纪中叶,这种对立愈演愈烈,为此,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开始反思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二者的哲学关系。事实证明,将科学与人文融合起来是当今世界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主导思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融合了科学的理性和人文的价值。在管理学中,赋予管理以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诸多领域对人类提出新的挑战,引起新的人文思考,也预示着越来越明显的当代科技发展的人文趋向。从科学走向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将是人类克服种种社会重大危机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必须协调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必须协调发展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俞吾金教授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大奇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二元对立。官方的学者强调的是发展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而民间的学者强调的则是重视人文学科,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这种思...  相似文献   

8.
基于交往理性和实践哲学,英国宪政秩序的认知基础是内生的、实践的、进化的经验主义和主体性哲学的多维协同思维模式,是一种对话法哲学视野下的交往理性,是一种体现了宽容妥协开放自由精神的、超越个体意识和理性界限的多元理性.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医学的人文理性回归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学的目的也就是人的目的。现代医学技术化和商业化的倾向,导致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医学生命神圣感的缺失。注重医学人文关怀、重构医学人文精神既是当代医学伦理理论的核心问题,又是当代医学伦理实践的核心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切实实施医学的人文关怀,才能使中国卫生改革和发展走上一条理性的道路,让医学回到人本身。  相似文献   

10.
孙玉萍 《理论月刊》2005,(1):152-154
本文根据钱中文先生对“新理性精神”的内涵界定,认为新理性精神作为合并高校校园精神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性精神、新人文精神和交往对话精神。新理性精神可以从逐步实行知识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努力建构沟通机制,建设好公共空间;注重教育人文关怀,把新理性精神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等方面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