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公共资源加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同时行使公共资源收益权和行政执法权而导致保护公共资源的法律形同虚设。为保障执法的中立性和有效性,在上下级政府间配置公共资源收益权和行政执法权时,除了应遵循事务影响范围与行使监督权力的选民范围相一致、事务的重要程度与权力行使者的级别相匹配以及辅助性和正当程序等原则外,还应采取"两权分离"模式,建立两权分离机制。该机制的具体内容是:原则上应将收益权向上级政府倾斜,执法权向下级政府倾斜,并由上级政府保障下级政府的执法经费。在两权必须同属中央政府时,应建立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体系,将公共资源特许费交给公共资源基层管理单位实行专款专用,引进包括公共资源特许管理咨询委员会等在内的公众参与机制,并通过完善中央层面的横向制约机制来弥补纵向制约机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论刑事诉讼中鉴定权配置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权配置问题是鉴定制度构建的基础和核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权的配置,有几种不同观点,笔者主张实行”双边对等配置”,这样设定较能体现诉讼的民主性,也有利体现法院的中立性、被动性和最终裁决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框架中较为有效的模式之一,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比较分析法与数据对重庆市近几年来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概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旨在阐述重庆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存在的不足,拟为重庆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执法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制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治理的背景下,要求整合全社会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近年来在控烟执法领域兴起的多部门执法看似符合公共治理的要求,但实则是一种倒退。从公共治理的本质来看,将同一执法权分散给多个部门的执法权配置模式并不符合公共治理的要求。要实现公共治理,确立"集中执法+部门协同"的执法权配置模式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董涛 《中国法学》2022,(5):63-82
中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为知识产权提供一种类似于“治安行政权”的保护,四十年来,为健全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并行运作的模式被称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但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还面临着正当性依据争论依然激烈、执法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及如何针对新领域、新业态进行适应性调整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的大方向,是确保知识产权领域中“私法自治”原则实现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要准确界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关系,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破解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制机制障碍。在数字化时代,要从技术层面与制度层面提升知识产权数字行政执法能力,以应对网络技术、数据技术等新业态、新模式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行政执法权因具广泛性、主动性和自由裁量性等特征,在权力运行中易于被滥用。行政执法权的监督体系中,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因其外部性、主动性与程序性特征尤显重要。加强对行政执法权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务必要正确处理好程序与实体、合法与合理、公平与效率、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专利法律制度产生伊始至今,对专利行政执法权的质疑声就从未停止过.从专利行政执法权的概念、条件入手,对专利行政执法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折,并结合我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国家知识产权局2011年《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60号)的规定,对完善我国专利行政执法权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扬 《法制与社会》2014,(10):147-148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警察维护社会秩序,执行各项治安管理的行使权力,便是公安行政执法权。目前我国的公安行政执法尚不完善,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目前公安机关在行使行政执法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最终结合目前我国行政执法现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权利群论纲——兼论我国知识产权的权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平  蒋言斌 《知识产权》1999,9(4):11-15
知识产权是特定的主体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符合特定的条件、遵循特定的原则、通过特定的途径、履行特定的程序后,依法所享有的特定的权利。该特定的发明创造(客体)是人们基于精神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知识产品,该产品在形态、使用、占有、收益、处分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使其产生不同于一般物品的权利。它有若干权利并形成权利群。我国的知识产权的权利配置中,由于“三法鼎立”、“三权割据”等特征,出现了权利设置的冲突、交叉重叠、空白遗落。本文在探讨该权利群的基础上,试图对权利的配置及冲突的消解做初步探讨。 一、现行知识产权的权利配置…  相似文献   

10.
黄曙  胡涛 《人民检察》2020,(3):59-65
随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内涵外延的变迁,检察调查核实权经历了探索、确立、取消、恢复确立的发展过程,检察机关依法获取行政执法信息机制也经历探索、规范、完善三个阶段。当前,由于行政执法信息获取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据不足、范围不明、渠道不畅、管理不到位,导致协商式监督、浅层次监督、虚假监督等问题的存在,影响检察监督质效和权威。对此,应坚持行政执法信息获取的法治化原则,逐步完善行政执法信息获取法律规范,严格依法把握行政执法信息获取的范围,构建获取行政执法信息的立体网络,创新行政执法信息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作为知识产权法中一项重要的原则和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的经济学基础。知识资产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双重属性,对知识产权进行适度的私权保护具有合理性。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知识产权制度所蕴涵的经济理性进行考察,可知其内在的平衡机制和外部的限制机制对于保证信息资源配置流畅、有效进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阁霞 《法学杂志》2008,(1):137-139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在日常的经济、法律生活中极为常见。它的存在,引发了相关主体之间的诸多矛盾。本文从权利冲突的概念着手,分析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必须是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权利之间的冲突,权利冲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权利的越界行使,其实质是主体寻求利益最大化,提出要以利益平衡为归着点,采用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手段,来解决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从而促进文化与科技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未对股权变动模式给以全面、系统的规定。除无记名股权与上市公司股权,《公司法》对其它类型股权变动模式并无明文规定,需要解释。《物权法》不但未对此加以明确,反而冲突迭生,有必要进行再梳理。《物权法》对股权质押采登记要件主义存在缺陷,《公司法》对有限公司股权变动采登记对抗主义也有错误。应对股权变动进行类型化的规定,对有限公司股权变动采交付主义,对非上市股份公司的非公开发行股权变动采背书主义,对非上市股份公司的公开发行股权变动采附条件的背书主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创新型国家或创新型省份须以推进自主创新为基础,而自主创新又要以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为战略支撑和激励机制,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标志,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是推进自主创新的动力与保障。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对任何一个国家或群体都意义重大。我国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堪忧,特别是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传统文化法律保护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所以有必要创设新的制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即传统文化产权制度。该制度则建立在劳动财产论、劳动价值论和文化资本论的基础之上,其具体的制度构建主要包括主体应采用双重主体说,权利主体是其所在社区的群体,管理主体是国家,即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统筹传统文化产权的运行;客体即传统文化,但应排除公有领域、宗教领域、合理使用状态下的传统文化;内容大致包括署名权、文化尊严权、文化发展权、使用权、获得收益权。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法制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外贸易的正常化以及新技术的挑战,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日益完备。在执法方面,建立了完备的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完善了行政执法体系,确立了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导地位,尝试了立体审判模式,执法力度逐步强化。在法学研究方面,出版了大批优秀教材、专著和译作,建立了一系列的研究交流平台,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呈现出结构性变化,研究方法日渐多元。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趋势下之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达国家的引导和产业利益驱动下,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朝着纵深纵广发展。尤其是TRIPS协议的产生,喻示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重心的转移。知识产权直接与贸易挂钩,使知识产权保护更具强制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这种高标准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在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不合理的抑制的基础上的。这一发展态势实际上是南北国家利益冲突和妥协的结果。构筑知识产权国际制度的利益平衡机制,有必要对现行制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贯彻刑法的谦抑精神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知识产权刑法保护贯彻谦抑性原则,必须以有关知识产权领域已存在的民事法、经济法、行政法律不足以规制某种严重的侵权行为为前提。贯彻谦抑性原则不应成为否认取消侵犯著作权犯罪以营利为目的主观要素的理由。贯彻谦抑性原则,不应增设过失泄露商业秘密罪;不应提高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法定最高刑。  相似文献   

19.
论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是其财产权.财产权是关于财产的权利,是法学的范畴,但财产则是经济学的范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可能是私有财产.这与法学将知识产权作为私有财产权对待相矛盾.从讨论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力图阐明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这些概念包括资源、财富、财产、商品、价值、效用、稀缺、劳动、劳动力、特许权、财产权、以及财产权的直接客体、间接客体和终极客体等.通过对这些概念的阐释,将知识产权纳入以边际效用价值为基础的经济学构架,从而在知识产权领域架起一座经济学与法学互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a number of aspects of the criminal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in China, focusing on recen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China has been under tremendous pressure from the US to expand the criminalization of its IP infringement. The article first summarizes the substantive criminal law regarding IP offenses in China and describes the main enforcement agencies and judicial organs responsible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processing of IP crimes. Analysis of the substantive criminal IP law and enforcement practices shows a steady pattern of rapid criminalization, not only on the books but also in action. Newly promulgate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and notices substantially expand criminalization of IP infringements. In addition, the enforcement rates of IP and related crimes have been rising consistently and rapidly. There have also been numerous joint meetings, information exchanges, issuance of provisions, collaborative “strike-hard” enforcement campaigns and other major efforts initiated by the police, the prosecutors, and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to facilitate agency cooper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riminal enforcement of IPR. However, accompanying this rapid criminalization of IP infringement control are serious problems rooted in the Chinese criminal judicial system, including local protectionism, the lack of respect for procedural justice as well as the protection of defendants’ basic rights, and inadequate training, professional incompetence, misconduct, or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