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地阐明了婚姻与家庭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婚姻与家庭形态是与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也就是説,有什么样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婚姻与家庭。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华秀骏 《法律适用》2012,(12):59-62
一、国家亲权的产生及历史发展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和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未成年人最早接触的社会化单元,同时也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石。一个健康的家庭和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产生一个家庭的前提条件,家庭是婚姻双方缔结婚姻的一个结果。每个家庭都可以说成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婚姻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应该是纽带作用,现在婚姻出现裂变已经成为现在我国社会的一个比较严重的不安定因素。从社会背景上来看,离婚率大幅上涨,这导致了亲子之间的关系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此之中,探望权的行使和满足就成为了考验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离婚法变迁颇具特色,既反映中国长期封建制社会之伦理、家庭观念,又在客观上影响着家庭婚姻关系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研究中国千余年离婚法变化规律入手,分析中国离婚法赖以存在和演变的社会条件,以期对现行婚姻法基本原则进一步加以认识,并为发展婚姻领域立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了人类历史上三种主要的婚姻形式,并说:“这三种婚姻形式在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群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这就是人类婚姻家庭形式所经历的历史发展过程。一、群婚制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刚刚从动物界脱离出  相似文献   

6.
孙越 《法制与社会》2014,(8):250-251
家庭本应是在社会中沉浮的人们心灵的"避难所",具有生育、经济、教化和关怀功能。夫妻双方也本应相互扶持、相互关心和彼此信任。但是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却一直延续到当下的家庭生活中。其中,婚姻暴力是最为常见的家庭暴力,它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产生的原因也错综复杂,既有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又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居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试从不同的视角探析婚姻暴力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雷明贵 《行政与法》2010,(10):116-119
婚姻立法是对一个社会的家庭、婚姻状况现实的描述及理想表达,本文通过建国后几部婚姻法的变化,把婚姻和家庭制度放回到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中,把握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婚姻家庭关系变化的特点,理解国家对家庭这一社会设置的治理路径:从全面介入到有限度退出。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整个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所组成的,婚姻家庭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进步文明的婚姻关系,不仅是幸福美满家庭的必要条件,而且可以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发展。近年来,农村买卖婚姻、早婚、换亲转亲、借婚姻索取财物等违法现象越来越严重,为此而引起的婚姻纠纷也日趋增多。据统计,农村中婚姻纠纷与其它纠纷相比居于首位。山东省嘉祥县婚姻纠纷一九八四年共四百八十五起,一九八五年六百五十二起,今年头六个月猛增至四百零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印度的婚姻制度的发展是比较独特的,它随着印度社会的变化而演化,先后经历了从古代的种姓婚姻到中世纪的伊斯兰教婚姻,从近代英国统治下的婚姻变革到独立后的婚姻制度现代化,其发展道路坎坷曲折,其转变的过程既反映了印度时代的变迁,也明示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起自中世纪早期,开篇于婚姻的起源与遗产:收笔在现代,聚焦婚姻的同居。一部两千多年的西方婚姻史与各时期的重点,交织眼前。与史论结合相伴的,是一幅社会风情变迁发展的图画。 布洛涅告诫道:“在决定接受还是拒绝历史的遗产之前,必须先看看历史留给人们的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1.
《婚姻法》的变迁与社会价值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的现状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化与价值观念。而作为婚姻关系的约束和保障的《婚姻法》,则又从制度的角度折射出社会在婚姻问题上的主流文化与价值。三部《婚姻法》的内容显然会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但一方面始终贯穿和体现了个人自主与自由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注重了法律对社会文化与价值的导向与整合的作用。《婚姻法》的变迁,无疑是另外一幅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演变的图画。  相似文献   

12.
<正>21世纪的亲子关系法必须适应家庭形式的变迁。民法典一直以来赖以建立的和孩子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婚姻家庭模式已不再适应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今天孩子们越来越多地与没有结婚的父母一起生活在一个家庭共同体中。此外,婚姻和伴侣关系日益增加的不稳定性也导致许多孩子成长于继家庭中。与孩子有自然血亲关系的父母一方所建立的新的关系可能是异性伴侣关系,也可能是同性伴侣关系;其表现形式可能是婚姻,也可能是生活伴侣,但这  相似文献   

13.
兰芳 《法制与社会》2011,(18):161-16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地位变化的发展历程向人们展示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女性地位变化是一个历史变迁过程,女性的地位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关。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直接关系着她的社会地位。法律是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志,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父权社会时期没有形成对婚姻家庭的法律条文,封建礼教把女性牢牢的控制在社会的底层。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婚姻法的出台使女性地位有了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网络婚姻是指在网上组建的一种虚拟的、只存在于网上的、精神上的所谓婚姻。根据网络婚姻的社会功能,可将其分为角色认知型、求偶见习型、情感补偿型三种。网络婚姻有悖于传统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原则,使家庭观念产生变异、婚姻形式多样化、性关系更为随意,破坏现实夫妻感情,导致现实婚姻破裂,影响家庭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夫妻财产制伴随着妇女地位的变化以及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而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历史变迁,在这一过程中确立了两种基本形态,即分别财产制与共同财产制,当前主流的夫妻财产制是一种复合形态的财产制。基于男女平等的实现并不会导致家庭内部角色分工的结束,因此以保护弱者为理念的共同财产制在未来并不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共同财产制更好地反映了婚姻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愿,并不会为分别财产制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婚姻是家庭的支柱,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所以就某种意义上说,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在生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婚姻”这种在我国靠媒妁之言延续了几千年的古老传统,也并入了信息的网络。眼下,随着电脑、报刊、电视征婚的应运而生,许多预婚青年男女纷纷走出自己  相似文献   

17.
SUPERFICIALVIEWONTHEPROBLEMOFMARRIAGEANDFAMILY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阶级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制度都具有~定的法律形式。婚姻家庭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又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婚姻家庭不是自始存在永恒不变的,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简单地说家庭包括婚姻,家庭离不开婚姻,婚姻组成了家庭,婚姻产生了家庭。婚姻家庭有其本身自然属性,男女的性差别,生理本能上繁衍后代等都说明了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婚姻家庭还有其社会属性,它是人类社会中特有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18.
论宪法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变迁是宪法学研究的一个现代话语 ,也是解构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关系时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立足宪政与社会现实的相互关系 ,以宪法———社会的全方位思维 ,并运用比较、历史的方法 ,对宪法变迁的概念、宪法变迁的性质和宪法变迁的界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郭清漂 《法制与社会》2013,(34):230-231
房屋作为家庭生活的必备要素之一,在人们的起居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结婚人群来说,拥有一套婚房也是必需的.但随着现代社会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婚姻不再那么稳定,一旦发生离婚纠纷,作为婚姻重要财产的房产应该如何处理,这不仅仅是一对夫妻、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的事情,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也十分慎重,尽量让离婚双方各取所需,做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于1981年颁布实施以来,对于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婚姻纠纷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该法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尤其是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我国的婚姻家庭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行的婚姻法更显得不足。笔者试就我国婚姻法几个需要修改完善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被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采纳,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婚姻家庭法应取代婚姻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则是婚姻的必然归宿。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