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起草了一份报告,题目是《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正式提出了“学会生存”。至此,生存问题已是全球性少儿教育的严峻课题…… ●雏鹰,一个既形象又富有寓意的名字,象征着未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雄鹰展翅搏击长空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林治波 《政策》2007,(5):59-59
钟国兴的新作《升级才能生存》,是一本研究企业管理的书。全书阐明了一个观点:“在多变的时代,企业最激烈的竞争是升级之争,不升级便是死亡。”“升级是一种时代的理念,是一种时代的哲学,也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只有升级才能生存,只有更快地升级才能更好地生存。”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企业,也完全适用于个人。在今天的社会里,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什么人,如不及时地升级,就不能很好地生存。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存训练是一次“挫折教育”,它让大学生们了解社会、熟悉社会,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缺少什么新闻背景:2006年8月4日晚9时,天津南开大学第20宿舍3楼。31名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生存体验者”在这里开始他们每天一次的例会。这支特殊团队每人怀揣50元,要在天津生活15天。50元  相似文献   

4.
为了生存     
为了生存延梅记得那是1971年9月,我们七、八个女同学劳动了一天,又在为明天的柴、米、油、盐而发愁,个个闷闷不乐,有的偷偷地擦泪,有的唉声叹气。小曹挥动着手大声喊到:“我真不明白,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还接受什么再教育?”玉兰反驳说:“你头脑中的‘私’字太重了,应该彻底脱胎换骨进行改造。”小曹涨红着脸叫着:“我‘私’字,你‘公,字当头能当饭吃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我无言以对,大家的苦处我心里明白。今天我只吃了一个玉米馍,早饿得发慌,泪水象断了线的珠子从脸颊上流了下来。大家见我这样都默不作声了,挂着脸,抹着泪哭泣着。那时的我们对生活最高的向往就是肚里能吃饱饭,求得生存的基本标准。当年的山区农村实行的是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方式,人们盲目的开垦荒地,导致了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只有变更广种薄收传统的生产方式,腾出土地还林、还牧,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把荒芜的土地变成绿洲,才能与大自然共存获益,找到自己生存的途径。但当时我们对这个道理并不十分清楚,不懂得贫困并不是社会主义,匮乏是社会倒退的标志。·插队知青“侃”当年·为了生存@延梅  相似文献   

5.
于雪 《探索与争鸣》2024,(2):153-161+180
数字化生存所引出的社会生存状态曾引发热议。而今,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当代社会的生存状态更倾向于数字时代的“自动化生存”。自动化生存是一种隐喻,指的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趋向自动化,包含了“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生活”“自动化认知”“自动化行动”等不同向度。反思自动化生存的缘由和必然性,可以从对人的匮乏本质的有效补偿、对机器自动作用的内在迷恋和对环境稳定性的本能需求这三个方面溯源。自动化生存的境遇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对人的自主性的消解。自动化所追求的正是对非同一性和不确定性的消除,而这恰恰是自主性的关键。被自动化的“自主性”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人的生存危机,需要一种新的理解框架来反思人工智能时代人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6.
生存和竞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如何才能学会生存?如何才能善于竞争?江苏苏州市吴县保安服务公司的答案是这样的:只有切实提高保安队伍的政  相似文献   

7.
非制度化生存是指行为主体在遇到某些问题或处于某种环境时,采用制度外的方式进行利益博弈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制度缺陷是导致非制度化生存的主要成因,损人利已是非制度化生存的主要表现形式.非制度化生存造成一系列悖论,如:“人情”与“法理”的悖论、“己”与“群”的悖论、“私”与“公”的悖论、“身”与“心”的悖论、“权力”与“权利”的悖论.在一定条件下,非制度化生存与制度化生存可能会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引发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们以很高的成就感。但与此不相协调的是人们精神上的失衡与失重,个体意义感的失落和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的缺位。只有关注人生存的意义世界,才能促进社会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实现人的一种“应然态”生存———立体化生存。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本体论基础;“类生存原则”、“个体性生存原则”以及“共生性生存原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建构原则;这一建构原则在实质上就是生态和谐化与和谐生态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0.
以礼成仁:儒家生存观的道德规范人的生存,需要“仁”的导向,也需要“礼”的制约。“仁”是做人的总原则,解决的是人为什么存在,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礼”则是儒家用以成仁的具体规范和制度,是“仁”的内质的外化形式。孔子正是从“礼”与“仁”的这种关系上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19) 中国封建社会也是从这种关系上视“礼”为“死生存亡之体”, (20) “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21) “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22) 作为行为规范,“礼”的作用主要在于:  相似文献   

11.
近期出现在浙江省的学生杀母重大案件,震动了全社会,甚至惊动了中央领导,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提及了此事,在全社会都在呼吁为学生“减负”并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时候,关注独生子女的生存状况,也许有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地实施素质教育。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进行这一调查的经济学、历史学硕士,北京市世纪少年儿童消费研究所所长周军。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生存”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而带来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它对人的全面发展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正确反思数字化生存的本质和人文价值,对数字化生存视角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存着的人类世代永恒地探索着生存的课题。庄子之逍遥,佛教之涅槃,基督教之“听从上帝的召唤”,萨特之“孤独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马克思之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人类对生存的不同回答,又给人类生存发展以巨大影响。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生存观以挚爱于人,追求人群之整体利益,治国安平建立大同共存之理想社会为核心,使它在一些重要思想上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某些观点相契合,不仅给整个东方文明的发展烙下深深印迹,而且被当今西方社会的众多有识之士视为医治西方“文明”病的良药。它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将继续产生多层面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升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自觉”,这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存之本,这方面媒体、学校教育、家庭、社区均有着重要的责任;二是重建传统节日的符号体系。在这方面,企业、商家和政府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三是转换传统节日的参与模式,将封闭型的“血缘共同体参与模式”转换为适应现代生活的开放型的“业缘共同体参与模式”。这会对传承与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有着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结束的局政治工作会议 ,提出了“十五”期间全局政治工作总体思路中必须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调整自我、适应挑战、占领市场、服务人民”。这是我们结合哈局实际贯彻落实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的切入点 ,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关系到哈局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此 ,我们必须有清醒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一、“调整自我、适应挑战、占领市场、服务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调整自我 ,适应挑战 ,占领市场 ,服务人民”四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密不可分 ,有机统一。具体体现了“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结束的局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五”期间全局政治工作总体思路中必须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调整自我、适应挑战、占领市场、服务人民”。这是我们结合哈局实际贯彻落实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的切入点,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系到哈局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一、共青团院校面临新一轮“生存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结构、教育结构的调整,团校教育面临新一轮“生存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各省市团校对青年干部、少先队干部的培训呈现出一种萎缩的势头,有些团校甚至陷入困境,面临被合并或重组的状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共青团院校的优势,善用共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具有封建父权强迫性质的“守节”观念并未形成,却有女性在言辞中传递着非常明显的“守节”意识.春秋女性因此在贞节史中主动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在春秋复杂的婚姻环境与政治格局中,“守节”表面看来是春秋女性的自我禁锢,实则体现了她们的生存智慧,是她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考察春秋女性的“守节”观念及其情感、心智,可以丰富对“守节”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异化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社会学概念,它更是概括人与世界的现代性关系,表达现代人类生存论的哲学概念。异化是现代生存论哲学发展中的一个主题性话语,只有把异化提升到现代生存论哲学基本范畴的高度来研究,才能深入理解异化思想所包含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人类生存矛盾视角看,人的“存在”和“意义”的矛盾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生存意识”是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受伤之后最为关键的品质意识,它是警察所必须具备的品质素质之一,是在其身体外部器官受伤害之后心理上一种强有力的防御方式,有这样的情形,在一个人被枪弹击伤后,没经训练的心理会产生过度的惊慌失措,原本不该死亡而死于“中弹等于死亡”的潜意识中。所以说“生存意识”是警察训练的重要内容。要研究警察通过训练提高其‘“生存意识”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常人心理上的极限问题。“惊慌失措”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危险的、足以导致人死命的心理现象。通常一下子失血过多的人都会感到惊慌失措。如果失血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