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问题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一个缩影。农民工的称谓、经济能力低和公平感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成为困扰农民工的问题。为此,要积极引导,改变农民工的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行农民工“公民”身份,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合;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利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2.
构建农民工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外部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法律不统一、不规范,制度模式的多样化、取向不明确,参保率低和退保率居高不下.为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外部环境:一是要立法统一全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建立地区间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三是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四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五是要分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责边界;六是要构建政府社会保障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面临着就业规模大,就业质量低的难题。农民工就业的现实状况、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农民工就业质量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体京等都亟待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早日实现中国农民工“体面就业”。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和生力军,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市民化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一环。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收入低、就业难、治病贵等一系列问题,因而政府作为城市治理主导者,应该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上担负起应有的责任,积极深化制度改革,转变管理模式,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是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问题。目前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偏低、加入工会的比例低。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加强合作,实现维权社会化;完善法律,加强监督检查;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强基层工作组织建设,吸收农民工入会。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比较多的话题,许多学者从社会学视角研究农民工问题,然而农民工的机会公平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民工存在政治权利、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公,造成不公平的原因与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上被剥夺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种"剥夺"的背后反映出的则是制度和体制的缺陷或缺失。解决农民工机会公平问题离不开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不平等造成了机会的不平等,但也为解决机会不平等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3,(6)
近些年我国出现的一系列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都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或低运行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现阶段,妥善处理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首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企业要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将是一种必然趋势。解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企业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蕊 《理论研究》2014,(1):77-80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重要方面,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农民工的"候鸟现象"、"城乡二元体制"、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不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及政府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缺失都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在协调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几个问题,即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保护农民工的土地权益,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农民工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权益维护的路径分析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晓天 《唯实》2010,(12):57-61
政策性保护、社会性保护、工会维护和自我维护是农民工权益维护的途径。当前,农民工自我维权的制度性困境在于,一是合法维权的成本高、效能低、实施难,二是在国家法团主义的国家一社会关系模式下,其自组织空间几乎不存在。因此,政府应主动回应农民工的权利诉求,通过制度设计将其集体行动纳入制度化、有序化和可控的轨道;工会应主动介入农民工权益维护,着力解决农民工的组织建设问题,成为其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同时,要建构以工会为主体、社会其他公益性组织为辅助、“事前维护”和“事后维护”相结合的农民工权益维护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益受损与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加了实现好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的难度,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受损问题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出现反弹。主要表现在:可供农民工选择的就业行业有限、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安全条件差、劳动时间过长等。在金融危机影响逐步消退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要维护好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就必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相关法律、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农民工组织建设、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等。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08,(2):18-18
省民盟部分委员反映,由于现行的城镇保龄球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主要针对企业职工设计,因此与农民工的特点不适应,过高的“门槛”和过多的限制让农民工很难享受到老有养的待遇。在调研中发现,城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高与农民工收入低不适应。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究竟是农民还是工人,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础理论问题。为什么一些企业对农民工可以无限延长劳动时间,为什么对农民工可以不按时发放工资,为什么对农民工可以不实行劳动保障,说到底就是认为农民工是农民。农民在农村劳动时就没有上下班、没有节假日、没有劳动保护和保障,就是因为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在企业工作具有临时性,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所以只能视为打工者,所以就可以与有城市户口的“正式职工”实行双重劳动标准。这些认识实际上都是把农民工视作农民。  相似文献   

13.
吕学静 《学习论坛》2005,21(12):35-38
调查发现:目前农民工绝大多数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重视不够,雇主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足。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一是政府部门应当多办实事,加快专项立法进程,加大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二是在重视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和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三是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四是循序渐进,建立切实可行、分层分类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徐秋花  侯仲华 《求实》2007,(1):93-9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参保愿望和要求,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的物质条件已基本具备,关键是建立起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应体现低门槛、低待遇、广覆盖、可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数量从少到多,素质从低到高,足迹遍布全国。他们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流动,推动了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但是他们却遭遇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去权,未能成为所在企业、社区、城市以及主流文化的“主人翁”。只有通过制度、法律和利益相关者的赋权,自身增权,农民工才能真正享受到各项合法权益。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必由之路。赋权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燕 《理论建设》2006,(4):26-2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培训。经费不足、体制不健全是制约农民工培训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民工培训面临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将农民工培训纳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培训模式等。  相似文献   

17.
郭正模  李晓梅 《唯实》2012,(8):163-166
当前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突破口在定居。而收入水平偏低、保障房定位不准确以及户籍和土地制度问题是我国农民工定居面临的主要障碍。农民工定居的政策突破在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推动户籍等制度和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保障性住房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民工大量流向城市。一方面,进城的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各个行业,加入到城市的劳动分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农民工由于受到户籍制度以及自身条件等限制,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尴尬、保障制度匮乏。在农民工为工业化、城市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他们在城市定居或是暂居的住房难问题日益显现,这就涉及到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农民工进入城市所面临的住房问题,阻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也影响到了城市化进程及社会和谐。本文分析了农民工住房难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建中 《唯实》2012,(5):37-41
进城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在城市大多从事的是一些脏、苦、累、重、险的工作,工作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进城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未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在构建进城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中的主导作用,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加速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许小青  柳建华 《求实》2005,(5):93-95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农民工产生了教育培训的需求,同时也要求其接受相应的教育培训,然而现实是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不足和需求不旺。解决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较之解决农民工就业和权益保护等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