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培养创新人才是世界高校教育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我国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移后,更是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提升教育内涵的核心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教育内涵发展的特征表明,一方面,大学要真正体现和实现大学的功能和大学精神,就必须自觉承担起在科学、文化等方面引领社会潮流的重任,真正成为精神的家园、科学的摇篮、文化的基地;另一方面,教育作为知识的生产过程,其发展水平和质量,不仅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知识总量的积聚能力和社会经济的知…  相似文献   

2.
试论科学价值观与青年人才的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对青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的价值观对提高青年人才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重视青年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新一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言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人才应具备各种综合素质,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及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等。其中,综合性创造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最有效、最明显的体现着人才的能力素质。那么,如何进行创新式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呢?21世纪的教育思维构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我国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从精英到全民,从开发记忆力教育到培养创造力教育;其教育内容是:从专才到通才,为提高创造性奠定广博的知识、开阔的思路及坚实的专业基础;其教育空间、时…  相似文献   

4.
目前,社会对高职文秘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要求学生既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鉴于此,高职院校文秘专业需要从课程设置、实践训练、教师素质、考核方式和社团文化等方面着手,改革高职文秘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等秘书人才。  相似文献   

5.
知识军事的悄然兴起,对军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应该完善包括社会化评估、要素权重取向和为其提供支持的分类体系在内的,适应知识军事需求的人才测评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军事人才选拔的创新机制,其中包含科学确定选才主体、扩展与延伸遴选范围和健全人才选拔法规体系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杨燕萍 《工会论坛》2001,7(4):76-78
人类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知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创新人才素质的培养,揭示在当代和未来社会创新素质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两型社会建设,需要以人才为基础和保障,需要人才工作来支持和推动,需要一大批具有“两型”理念、知识、文化、技能等各行各业的“两型”人才。近年来,尽管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地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人才结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学习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对克服当前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成长过程中的误区,使其成为既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高尚的理想道德和积极的创新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人文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无法严格分割的知识整体。科学涵盖了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等于人类系统知识的全部 ,人文在历史上是个变异的概念 ,今日的人文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 ,广义地说也涉及到科学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全部领域 ,当今人们常说的“人文科学”则是指社会科学。这两个范畴互相交叉、互相叠加 ,共同构成了 2 1世纪人才全面素质当中的一个方面 :“科学文化素质”。为了讨论的方便 ,以下姑且把今天话题中的科学理解为理工科为代表的自然科学 ,把人文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文科 ,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对自己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的要求都有了质的提高,不论是平凡岗位的普通工人,还是尖端岗位的科研人员。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应用型人才不仅具有创新能力,同时在综合素质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针对我国要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警察部队力量,警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浅析一些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