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气一般指气色、气质、气度、气魄、气量、气概等等。何为浩然之气?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中阐述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在孟子的眼里,浩然之气就是道德与正义的集合体,就是崇高与身正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浩然之气     
闫成军 《党课》2011,(22):69-70
皓月当空,万籁俱寂,挑灯读《孟子》。公孙丑问:“敢问何为浩然之气?”孟子道:“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读到此处,心海激起经久不息的波澜。  相似文献   

3.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具体组织实施者。能不能担负起这个历史重任,不仅决定于领导干部是否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而且决定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风范,亦即优良的作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讲正气”,作为自己正身立身的根本之道。中华民族是崇尚气节的民族,自古就看重正气的修养。孟子指出,人的修养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清心寡欲,高级阶段则是养“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4.
加深对讲正气的理性认识 ,对于卓有成效地开展“三讲”教育 ,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讲正气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素来崇尚正气 ,富有正气。在浩然正气的熏陶下 ,中华民族英雄辈出 ,仁人志士灿若群星。诸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先哲孟子 ;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除暴安良 ,为民请命的爱民清官海瑞 ;不畏英夷淫威 ,毅然禁烟 ,坚决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爱国名臣林则徐 ;倡导变法维新 ,以身殉法的“戊戍六君子” ;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献身民主革命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宋教仁、廖仲凯 ;“天下兴…  相似文献   

5.
孟子以性善论为前提,将孔子之“仁”发展为“仁义”并举,形成了“居仁由义”的理想人格特征,这一理想人格配以浩然之气的培养,成就了孟子理想人格的典范。在当代,重温孟子“居仁由义”理想人格,仍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要注重培养和塑造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塑造公民的浩然之气,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正气是人的一种优良品质,它是充塞于天地之间,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的那么一种精神力量。南宋爱国诗人义天祥作过一首著名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首诗是对正气一词的最好诠释。我们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7.
讲正气、重名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性格正气格的是什么?《辞海)“正气”条自解释是:刚正的气节。文天祥有《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口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也指正派的作风和良好的风气,与“邪气”相对。按照这一解释,所谓正气,指的是一个人在为人、作人时所具有的正直、正义、刚正的气节,指的是一个群体、社会所形成的正派作风和良好的风气。纵观中国历史,一首首正气歌,一章章正义篇,流芳上下几千年,气贯长虹,熠熠生辉。正气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吾善养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崇高气节,它是一种宏大、刚直、正义的精神状态,具体表现为领导干部正大光明、公正无私的作风,正直坦荡、刚正不阿的气节和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精神品质等.笔者认为,世纪之交,面对繁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领导干部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讲革命正气,树立崇高的革命气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强调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的同时,十分强调讲正气。“三讲”是一个辩证的整体。讲学习、讲政治必然要贯穿到讲正气之中,而讲正气又是讲学习、讲政治的主要表现和重要结果。一、“讲正气”,在当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气”,通常指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风气,宏观上为讲理想,比奉献,团结向上;微观上表现为严以律己,气节刚正。这是社会道德规范的精华,是支撑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今天强调“讲正气”,其意义有以下三点:(一)讲正气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特别注重“正气”的修养。孟子…  相似文献   

10.
正气,是指刚正的气节,也是指正派的作风或良好的风气。对个体而言,正气是一种人格,一种气节,是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对群体而言,正气是个体气节的集合。人人讲正气,就构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讲正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内核,一部中华文化史就是以正气为核心精神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崇尚气节的民族。古圣先贤主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追求的就是一种正气。孟子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讲的是正气。民族英雄文天祥有《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  相似文献   

11.
正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范畴,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说文解字》云,“云气也,象形”,是云气、蒸气、烟气以及呼吸之气的总称。如“天地之气,不失其序”,此处之气,指云气、天气;“通天下一气耳”,此处指构成万物的始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则认为人的精神也由气构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则赋予气以道德性和情感性。到了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气韵生  相似文献   

12.
正气(随笔)     
正气,即刚正的气节。亦指正派的作风或良好的风气。自古至今,人们都崇尚、赞美、讴歌、颂扬正气。文天祥的《正气歌》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三讲”中的“讲正气”是树立良好形象的基础。正气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涵,它的外在表现是良好的自身形象。正气与良好形象,来自于平时的修养、实践的锻炼和自我的改造。讲正气,就必须做到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人情;讲政策不讲关系。实践“三个代表”靠正气。试想,每个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如果没有正气可言,你能给群众当好“三…  相似文献   

13.
“人生道路多诱惑,战胜邪恶赖正气”。所谓正气,即刚正之气、浩然之气。一个人,有了一腔浩然之气,才有强烈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在敌人及困难面前无所畏惧。一个领导干部,有了一腔正气,才能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的正确方向,堂堂正正地做人,清清白白地做官,踏踏实实地做事,公正无私、体恤民情,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够自觉抵御各种诱惑,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一个民族,有了正风、正气,才能有很强的凝聚力,不畏强  相似文献   

14.
字是美奂绝伦的,其妙往往不可尽言。仅一个“正”字,不但造型方方正正,尽得天地之正气,而且“正”字象征着人的五官端端正正,占有万物之端品,真是妙哉、美哉。“正”字,在浩如烟海的汉字里,显然是一个佼佼者。在组词时,只要词头罩上一个“正”字,这个词便意义不凡。如:人以“正大”为高尚,物以“正品”为荣耀,事以“正义”得人心,是非以“正确”为真理,民族以浩然“正气”为脊梁,社会以光明“正道”为沧桑,就连乘车坐船也以“正点”到达为吉顺……至于“正史”、“正位”、“正宗”、“正统”那就更有讲究了。古往今来,人…  相似文献   

15.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这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正气歌》篇首诗句。作者热情歌颂了支持他顽强斗争的“正气”。对个人来讲,有了这股“正气”,在平常情况下就能发挥才能为国效力;在危难时期,就能坚持斗争,为正义而牺牲。没有正气的人心地阴暗、满腹狐疑。这些人的目光始终在窥视别人的短处、专找别人的把柄,伺机出击。有的领导干部政治素养不高,从政经验不足,专爱听某些人的小报告,把这类话当宝贝,把常去告密的人引…  相似文献   

16.
"气"者,一个人的作风习气也,亦即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思想素质、道德情操的外在体现。笔者认为一个学生政治辅导员要扮演好指导员、导航员和教导员这一特殊角色,就必须练好"气"功。笔者认为,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用心"修炼":一、端行而养"正"气。"正气"即刚正之气。一个人的"正气"不是生来就有的。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可见,这种"正气"是在对真理的追求中,对私欲的抵制中,对歪风的斗争中不断修炼  相似文献   

17.
讲正气 ,是“三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江泽民同志根据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 ,结合新时期干部队伍的实际 ,对全党尤其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讲正气 ,而且要成为讲正气的模范 ,为党员和干部做出表率。什么是正气 ?共产党人讲的是怎样的正气 ?为什么要讲正气 ?领导干部如何才能讲正气 ?对这些重大问题 ,江泽民同志于 1995年 11月 8日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作了深刻的阐述 ,他说 :“讲正气 ,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古语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等等 ,都是讲一…  相似文献   

18.
“虚其心,实其腹”,是老子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句充满哲理的千古名言。老子讲的“虚其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内心物我两忘,虚旷无垠,能容得下江河湖海,容得下崇山峻岭,容得下天地宇宙。而“实其腹”呢,则指的是在“虚其心”状态下的另一种安然,是一种精神得到满足后的慰藉,正可谓抚实若虚,处有若无。实是以虚为前提为条件的。虚,是一种状态;实,是一种结果。“虚”到极处,方可“实”到好处。虚与实,二者是辩证的统一。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相似文献   

19.
有句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成效"。"第一书记"做好驻村工作,也需要有股子"心气儿",不断提振"精气神"。一要有正气。讲正气,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古语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等,都是讲一个人必须树立正气,必须有正义感。有了一腔浩然正气,才能无所畏  相似文献   

20.
天地正气     
正一个人、一个群体,要始终正气昂扬,是一篇在理论上永无止境、在实践中常做常新的大文章。南宋宰相文天祥《正气歌》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慷慨激昂,浩然正气,不愧千古绝唱。推崇和弘扬正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坚持认为,把正气者当老师、当朋友、当臣子、当兄弟,可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