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尖锐复杂的斗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局面已经得到遏制。局势的转变使我们更加感到梳理和总结斗争经验的重要。历史的经验表明,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醒我们:“和平演变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对我们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构成现实的威胁。”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要看到,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突出表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知识分子与国民党御用文人陶希圣、托派分子严灵峰、任曙等人之间,在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五年期间进行的一场论战。它是我国三十年代政治思想战线上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要的斗争,是当时我国社会激烈、尖锐的阶级斗争在理论战线上的反映,是十年内战期间文化战线上围剿与反围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认真研究这场论战的历史和双方争论的焦点、实质及其意义,对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级自由,是有现实意义的。一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了国民党新军阀的南京政权,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少人对蒋介石建立反动政权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3)
意识形态问题在经济发展全球化、政治发展多极化、思想发展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化解当今国际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对立等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相对独立性、社会历史性、虚实共存性等性质对意识形态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蕴含的批判性、阶级性、客观性等特征进行论述,形成对这一理论的整体认识,从而为更好地理解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进而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7)
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政党聚合人心、影响社会、实现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对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此做出积极回应。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是共产党人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和方法。有理,即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有迫切的现实需要。有利,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斗争,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把风险化为机遇。有节,是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十分激烈。西方敌对势力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得逞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严峻的挑战。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敌对势力越来越重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渗透和“心战”攻势。于是意识形态领域便成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前沿阵地。因此,认清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搞和平演变的现实危险,研究反和平演变的策略,在思想上筑起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7.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社会主要矛盾与意识形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为此,意识形态工作应当创新思路,着重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为有效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供重要保障、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
《科学社会主义》2021,(2):70-76
大数据作为一项技术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首先,它通过技术霸权赋能话语权,从而进行价值建构;其次,在国际交往中,大数据不但能提升国家实力,数据主权也在拓展国家主权的新范畴;最后,依赖大数据进行决策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的,还可能会导致集体迷思。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要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维度,既不能一味祛魅技术的科学性,也不能罔顾科学,刻意附魅道德于技术。我们要认识到,对于意识形态的建设更要注重在实践中进行把握,避免其陷入"虚假观念"的泥潭而导致实效性式微。  相似文献   

9.
创新新闻舆论工作,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和话语权,基本前提是要正确认识和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应当明确:新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新闻机构属于上层建筑中的一个意识形态部门,新闻和新闻机构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新闻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特性。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郭灿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作为社会意识理论体系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物质交往关系的产物;意识形态一巨形成就具有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映的反作用,能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从...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们在看待社会思潮时往往存在困惑:一方面,不能用阶级性、政治性作为评判社会思潮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远离政治、奉行政治虚无,又容易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从整体性上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主流意识形态现代化中的一个否定性环节,对待社会思潮的正确方式不是“选择”,而是“超越”。“超越”的根本途径是科学解答社会思潮在社会和人生层面提出的“中国未来向何处去”以及“终极关怀”这两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主要应体现为理论创新适时性、执政基础广泛性、执政理念务实性。中国梦语境下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建设,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与时俱进推动意识形态调适创新,积极回应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建设廉洁政治以反腐倡廉实效取信于民,理性智慧地处理国际复杂事务,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是近年来兴起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和意识形态传播的全新场域。针对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理性权威、安全性和凝聚力的多重挑战,必须着眼于思想文化多样性与马克思主义主导性的辩证统一,突显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系和表达方式,促进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代变革。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新的世界交往空间,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形式多种多样.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的对抗斗争也从"冷战思维"中彻底走出来,从单一的"军事壁垒"转向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和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在当下中国学术界理论界由种种与马克思不同甚至是根本对立的关于“资本”的观点和看法,汇集形成了一种颇具声势的“话语”;这种“资本话语”使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认识基础、深层价值纽带和根本指导思想都处于一种“不在状态”,因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实现要完成意识形态加工、传递、吸收和影响等一系列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与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存在相似性。遵循“信息系统论”思路,从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五个维度剖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构成要素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本质上是一个系统合成力,理论前瞻力、政党领导力、媒介传播力、话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基本要素。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前瞻力是引领力的资源输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负责引领力的调控处理,媒介传播力是引领力能量输出的关键因子,话语影响力是引领力的现实反馈,舆论引导力对引领力具有控制效力。  相似文献   

17.
张明纲  韩旭 《理论导刊》2021,(3):67-72,86
从意识形态视角审视,政党形象建构是一个围绕政党意识形态发展而丰富自身内涵的过程。在当前意识形态治理新理念下,政党形象滞后于主流意识形态新要求、多元意识形态纷争对政党形象的内涵侵蚀、网络意识形态场域中政党形象的传播困境,凸显了政党形象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因此,党的形象建构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同时,注重在意识形态语境创新和治理方式创新中推动政党形象内涵的细化发展,提升政党形象的知晓度与感受度,积极利用新型媒介打造政党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赋予了民粹主义新的表现形式。网络民粹主义作为互联网与民粹主义的结合,其存在形式与表现样态相对于传统民粹主义有着显著的差异,其影响范围大,更具有潜在威胁性。网络民粹主义对我们党和国家工作指导思想、道德秩序、政治信仰与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消极影响,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当前引领控导网络民粹主义的发展,不仅需要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的关系、先富带后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更迫切要求健全完善网民政治参与机制,引导网民主体,净化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流行话语作为网民共同创造的“全民语言”,既是社会发展变迁的“符号缩影”,也是公众思想动态、舆情表达的“服务窗口”,已成为媒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件。“数智化”生存方式下,网络流行话语已然超脱简单的交际语言范畴,“热门事件”“民生民情”“解嘲生活”“时尚娱乐”“圈地自萌”等多类化表达无不成为话语权力实践的工具,而其发展演化过程则以符号、传播与模因为理据,呈现出多模态“效应图景”。需正视的是,网络流行话语并不皆是积极向上的思想传递,仍存在着正负相对的“双效作用”,对此应辩证对待、因势利导,最大化激发有利因素,使其成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灵动载体。  相似文献   

20.
发轫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现代性指引人类创造了伟大的现代文明.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将现代化建设作为自己的战略任务和目标,追求现代性成长,表明现代性仍是人类未完成的谋划.现代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势,为当前社会发展指引着方向.然而,社会现代性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警示我们不可盲目地对待现代性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意识形态批判应是必然的思维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性成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