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正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又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有人总感到困惑,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生产力这么落后,为什么能搞社会主义?既然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阶段,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不仅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且决定生产关系的建立、巩固、调整与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由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冲破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要得以巩固、健全和发展,也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方面,我们的教科书中都是这样讲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观点,被原封不动地应用到理论宣传中,支配着人们关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关系的思考。这种观点认为,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是一种间接关系。这种观点只揭示了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关系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这就是生产力能够直接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可以直接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我们分别从这两个方面,看看生产力是怎样对它们起直接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对"改革是动力"的一点认识咸阳南委党校王春正,赵素萍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我国17年改革的实践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总规律中,还存在着两条基本规律:(一)社会生产力性质决定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如原始农业伴之...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的性质就是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生产力的性质是由生产工具的性质决定的,生产工具的不同性质决定了生产力的不同性质,从而决定了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和社会形态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6.
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介质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聚昌 《理论探讨》2007,1(3):69-74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有一个历史的源于生产力水平的介质结构在起作用。介质结构有两项内容:由生产力或其发展产生的新的利益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社会资源配合组织的经济有效性原则。这两项内容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特定组合,既决定了生产关系及其变革方向,也同时规定了这种生产关系得以存在和再生产自己的经济形式和经济组织方式。从生产力发展中析炼出介质结构,有助于用唯物史观回答当代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的暴力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性质只能是社会主义的,是由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追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但是又带有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这些痕迹既有其存在的理由,又有其存在的弊端。但是总的说来,它不是旧社会主流本质的反映,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表现为对抗性质,而是非对抗性质,只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节就能解决。  相似文献   

8.
衡量社会形态性质的标志是生产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关系。而在同一社会性质内划分若干发展阶段,则主要以生产力为标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也是如此。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後,代表该社会形态性质的生产关系比较稳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由於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於生产什么,而在於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二十三卷二○四页)。他还在《资本论》中依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层次把资本主义划分为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三个阶段。这一划分原则同样适用於社会主义。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的决定力量正是生产力本身。列宁曾指出:“由於生产力的发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会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列宁选集》第二卷四四三页)。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在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生产关系的联系中去加以理解和把握.经济全球化绝不是"资本主义化",更不是"西方化"、"美国化",它的历史趋向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早已阐明了的世界历史发展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4)
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党在不同时期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的历史过程。从毛泽东时期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探索阶段,到邓小平时期将计划与市场看作资源配置的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制度属性。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过程,这将持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也不例外,正是由于这两对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和其他社会一样,是一个经常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又具有同以往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加以解决,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则不具有这种对抗性。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够完善,这些不完善的环节和方  相似文献   

12.
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目的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就是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这种性质是由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组成部分,同样是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产生出一个“总合力”推动的。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的动因,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是二级推动力。本文仅从经济关系的变革来探讨初级阶段发展的经济动因,以请教于大家。一、生产力的发晨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双向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方面引起社会经济形式的演变,即从自然经济一商品经济一产品经济的转化;另一方面,也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更替,即从原始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14.
端正党风是搞好改革的重要保证搞好改革必须有好的党风来保证,这是由改革的性质和党对改革的领导地位决定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不是以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  相似文献   

15.
改变我国原有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经济体制模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这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任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之上?目前理论界还众说纷纭。我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应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两个层次理论。我国原有经济体制中的许多弊病,都与不能从两个层次上来把握生产关系必须适合于生产力性质的原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4期发表了陈永忠同志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探讨”一文,提出“产生关系”是划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的标准,这是值得商讨的。不错,一般地说,社会性质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但对其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性质,则非仅仅是生产关系能够完全决定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明确提出社会历史划段标准,应该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方式。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的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4页)恩格斯也曾指出: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央的《决定》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线索,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揭示了这场改革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它在内容上的全面性、深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2)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之前学者主要归纳出两点原因。第一,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决定的。第二,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落后国家先取得革命胜利是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即:俄国的革命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生产中,始终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对立统一关系。所谓供给侧,总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它主要是指社会生产这一方面。而任何社会生产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在供给侧结  相似文献   

20.
王秀娟 《理论探索》2002,1(4):17-18
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 ,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对研究全球化问题具有方法论意义。对于全球化 ,只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 ,才能深刻地揭示其实质。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它。面对全球化我们既要参与其进程 ,同时又要保持独立自主 ,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