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曾被用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理解上,三者存在着许多不同。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依据,得出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的"新"就新在它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性和历史性原则来解释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全部关系问题,从而合理地解决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得以建立的真实基础。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质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李仁华 《学理论》2012,(10):71-72
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四大布局之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奋斗目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和谐社会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一些理论问题,仍是一个重大而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邓小平发展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秀民 《理论探索》2006,3(1):14-16
邓小平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创立了邓小平的发展哲学。它不仅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突破了传统哲学教科书的抽象形态,而且在其作用上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现实实践的功能。因而,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态,不能离开邓小平的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4.
陈树林 《理论探讨》2007,1(5):39-42
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理解范式没能从根本上转换,是导致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难以继续深入的深层原因。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与本体论、认识论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哲学、思辨哲学不同,这种哲学理解范式强调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批判性,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人的现实生存,力求给人的生存活动提供智慧和现实关怀。作为对传统哲学实现变革的马克思的哲学,其真正意义恰恰体现在从哲学理解范式的发生的革命转换。尽管马克思本人没有直接提出过"文化哲学"概念,但是,对马克思哲学解读会发现,马克思哲学在外在表现形态、理论使命、理论功能、理论旨趣、理论主题、立论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文化哲学品性。因此,把马克思哲学研究置于文化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中,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价值和其哲学的基本特征,才能找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理论创新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郑洁 《理论探索》2007,3(5):46-49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在"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着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哲学是一门学科,它应该成为一门科学,即有明确的对象,有一系列的科学的原理,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有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体系是迄今为止惟一的相对科学、相对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存在不少问题,亟需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一个新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应当以整个世界,人类社会和人,认识、价值和方法这三个层次为研究对象,应当包括世界观、历史观、人学、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六大部门,应当通过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7.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旨在应对现代性危机,特别是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后现代世界观,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新阐释和新发展。有机马克思主义注重兼容并蓄,特别是充分汲取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怀特海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三方面的思想资源,并对它们展开了深入反思与有机整合,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以及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超越。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彻底生态的,它将追求人与自然共同福祉的生态文明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将有机整体的生态思维作为自己根本的思维原则,其对于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实质有三种主要观点: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三种观点互有参差,其中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既不认同传统物质本体论,也不赞同实践本体论,而指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把握并贯彻活生生的具体的和现实的人的观点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把实践观点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去理解人,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哲学解释魅力,然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后仍问题丛生.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包括实践、文化、历史等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就理论成果来说,可分为政治层面和学术层面两方面。从政治层面来看,我们党创立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为主导创立的,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马克思新世界观是新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义,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见解";恩格斯晚年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在阐发他们"共同的见解",虽然在某些方面与马克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统一性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差异是统一中的差异。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陆敬国 《学理论》2010,(14):179-180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素养,让受教育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掌握实践思维方式,达到要像马克思那样进行思考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935年出版的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中国现代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奠基之作和成功范例,其对我们今天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是人们关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观点,它本质上是一种问题观,反映的是主体如何观问题。树立问题意识是理论需要、历史需要和现实需要。要从唯物史观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去理解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科学的世界观。它是实践第一的通俗表达,是坚持顶层设计的内在要求,是深刻的解放思想和深刻的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14.
董德刚 《理论参考》2009,(11):12-15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普遍真理中包含普适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厉,就是把当代世界普遍真理和普适价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目化,就应当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自觉探索和努力践行当代世界的普遍其理特别是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永庚 《理论导刊》2007,1(3):46-48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横向层面的哲学形态,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要正确鉴别判断中西方哲学中的合理因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提供生长点,在当代以替代、更新、补漏等方法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中的精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创新实质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创新,首先应突破“以苏解马”、“以恩解马”、“以西解马”的传统解读模式,采用“以马解马”的新模式,直接依据马克思哲学原创的主要文本,重新解读最能代表马克思哲学革命、哲学创新原生形态实质的四部曲,即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哲学一系列重要文本《、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马克思晚年为写出《资本论》续篇而作的四组准备材料、在黑格尔《逻辑学》与《资本论》逻辑基础上写出《辩证法》的构想,以期科学说明马克思哲学革命、哲学创新的精神实质及马克思哲学的名称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走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的误区──兼论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实质张曙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界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是"回到马克思",通过对马克思原著的重新研读和阐释,修正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片面和错误理解,正确地把握其思想内蕴和精神实质,并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哲学价值范畴特指人的价值,论及价值必须联系人的存在,即价值是以人的存在为其本体论前提。而人的存在又包括现实的存在和“类”存在两种样态,相形之下,价值也具二维性:形式之维与实质之维。二者旨趣与言说层次的不同本身明证着哲学价值的二维性。  相似文献   

19.
无产级阶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实质的深刻阐述和分析,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关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重要检验和论证,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重大丰富和发展。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那样:“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列宁主义的出发点,列宁主义的根基,就是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在对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实质的理解上,呈现出诸多见解各异的观点。历史向我们昭示:理论上的误解,通常是导致实践偏差的根源。因此,重新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完整地理解无产阶级专政的本来意义,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界定政治的科学涵义,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曾作出过上百种结论,但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论点有四:一是道德理念论,认为政治是治理国家的“德行”和维持正义的“善业”;二是“权术”统治论,认为政治是一种统治手段和谋略,是玩弄阴谋诡计和勾心斗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