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对古典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和价值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科学化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为科学地认识劳动的社会性质和历史性质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以其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依据 ,分析了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和历史性质。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 ,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与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 ,表现为不同的劳动方式。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 ,在人本身的生产力还比较低的情况下 ,在资源相对稀缺 (相对于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新闻真实观从历史观、认识论与价值论层面揭示了有关新闻真实的三个根本问题,即新闻真实的根本意蕴在于切合历史的本质,实现新闻真实的根本保障是坚持群众路线,检验新闻真实的根本尺度是群众实践。毛泽东的新闻真实观,再次彰显了群众路线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价值本质的深入研究,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即在本体提问方式上由"价值是什么"转换成"价值何以可能"。由此观之,价值不仅因相互作用而产生,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而且最终体现为相互作用,因而相互作用是价值的创生本质,应超越狭义价值论,构建广义价值论。面对人与自然之间不断加剧的矛盾冲突,我们应自觉从宇宙价值或系统价值出发来思考和解答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 当前,理论界在探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诸如"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资本价值论"、"技术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等等.这些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否认劳动价值论的一元性,主张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具有多元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普世价值论"是资产阶级学者"发明"的一种理论,其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资产阶级学者无法用阶级社会的眼光去发现超越阶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观念,这是西方"普世价值论"的根本局限。对于"普世价值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分析其错误本质的同时,进一步将"普世价值论"与"普世价值"予以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本质,从逻辑结构看,贯穿着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体论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论主线,以人为本的价值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论主线.  相似文献   

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实然层面运用由果溯因的方法阐释了异化劳动的产生过程,揭示了资本与劳动二者之间不公正的现实: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分配结果的不公正)、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过程异化(过程的不公正)、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异化(发展机会的不公正)、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发展起点的不公正);从应然层面表达了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起点公正、过程公正、结果公正的价值追求。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异化现象的消除,需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马克思所追求的发展起点的公正、发展过程的公正以及发展结果的公正。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政治道德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政治道德是政治价值的特殊形态,是以道德形态表现的政治价值,是政治主体根本利益决定的以善恶形态表现的政治价值以及与此相应的原则规范和行为的总和。政治道德以人在政治维度的存在价值为归属,并以人的存在的完善为终极根据。政治价值构成政治道德的核心和本质。政治道德建设应高度重视政治道德的价值论意蕴及其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本质,从逻辑结构看,贯穿着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体论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论主线,以人为本的价值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论主线。  相似文献   

10.
谭天 《理论导刊》2022,(7):91-97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推动了数字劳动的诞生,作为一种新型劳动范式,数字劳动的异化样态并未根除且更易隐藏。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复杂社会剥削实质的揭示,从源头上廓清马克思视野中劳动异化的真相及其在数字时代的转向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大量着墨于异化劳动的经济事实和理论超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的“非人”状态、物的“治人”弊端。在私有制占主导的西方经济体制中,资本逻辑、工具理性的施加使数字劳动仍突出表现为数字劳动主体与数字产品、数字生产、人的类本质及主体间的异化形态。而异化的克服必须从社会历史运动中寻找理路,将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向,在重构数字生产关系和解放数字生产力、回归技术反哺和人本逻辑、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中推动数字劳动的解放和人的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11.
历史虚无主义在近年主要表现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歪曲和否定,严重危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其历史本体论是唯心史观,历史方法论是形而上学,历史认识论是不可知论,历史价值论是抽象人性论。历史虚无主义无中生有、伪造历史,随意推测、臆断历史,罔顾史实、歪曲历史,孤立、静止、片面地认识历史,从哲学根源上讲就在于其与唯物史观相悖而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历史价值论的有机统一,是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正本清源,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从其理论根源着手,以唯物史观作为根本的批判武器,深刻揭露其虚假本质,认清其本真面目,消除其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实在论"走向"价值论"的当代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它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1,(2)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地给人以阵痛。从现实性反思出发,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范畴,从劳动价值认同视角,论证了疫情形势下劳动趋向于劳动本真目的的转变。这种转变对最终实现劳动幸福起到了促进作用。劳动的价值作为人本质上的价值,劳动价值的实现就等于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等于劳动幸福,而对这种价值的认同,即是一种主观上对劳动幸福的积极追求。  相似文献   

14.
张顺 《理论探讨》2004,(3):84-88
认识公共政策的本质含义对公共政策分析模式具有决定意义。本文认为,应从现象形态、本体形态、过程特点、思维模式四个视角全面认识和理解公共政策的含义。在现象形态上,公共政策是公共领域政治措施组成的政策文本及其总和;在本体形态上,公共政策是公共利益的分配;在过程方面,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博弈过程;在思维模式方面,公共政策是以价值为导向的工程思维模式。价值分析法与事实分析法是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政策过程是政策分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要构建交通运输警务理论体系乃至学科专业,就必须运用哲学的思维,深入分析交通运输警务的哲理基础,明确交通运输警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内涵,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范畴体系、知识框架和术语系统。作为一种部门学科的哲理研究,交通运输警务范畴体系的构建可以法学和公安学为参照,在明确起始范畴和基石范畴的基础上,推演出基本范畴。交通运输警务的起始范畴即逻辑起点为"交通权",即公民的交通权利;基石范畴为"交通权利—国家义务"关系;基本范畴包括本体论范畴、价值论范畴和实践论范畴。其中本体论范畴的基本问题有:交通运输警务的本体是交通运输的社会经济关系(物质生产关系);交通运输警务的本质是国家警察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公民交通权利的规制与保障;交通运输警务的实体主要包括规范系统、组织系统、运行系统、设备系统和文化系统。价值论范畴主要包括秩序、平等、安全、人本和效益等五种价值追求。实践论范畴包括职能论、运行论和组织论,是从职能任务、运行机制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探寻警务实践活动的特点与规律,以实现改进和提高警务综合效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从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维度创立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大历史观。这种大历史观从历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的视角出发,全程、全方位、全局地看待历史与现实。它既不同于西方大历史观,又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应积极践行习近平大历史观,通过全面把握我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世界历史大势,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唯物辩证法实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价值理性的转向.唯物辨证法的价值论原则内涵实践价值论原则、历史价值论原则、发展价值论原则,是实践理性、历史理性、价值理性的统一,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全面解放的现代历史运动的实践倾向.其永恒的价值精神是超越价值矛盾,实践和实现人类和人生价值目标的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18.
“智能动力观”与“智能历史观”──对黄明理《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的评论、引申和商榷徐才一、"大历史观"的要义和贡献黄明理先生的《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以下简称《大历史观》)一书,绘出了一幅跨越人类已知时空...  相似文献   

1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重点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他站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实践观的高度,以宏大的视野审视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规律,揭示了这些理论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演变过程的反映。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进而从劳动者、劳动产品、劳动对象、人的类本质、人与人之间关系等四个角度阐释了异化劳动的丰富内涵。新时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仍然是我们洞悉资本主义发展及其现代化进程的有力武器,有利于增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和底气,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科学社会主义》2021,(2):36-4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省思。其中,在发生论层面,以大历史观的宏阔视野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理路;在结构论层面,以唯物辩证的缜密思维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体系;在特征论层面,以鲜明坚定的政治清醒宣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发展论层面,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厘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向;在价值论层面,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在一定意义上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